南海十三郎 广州等你回家

2013年06月15日14: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香港新光戏院,一台怀旧的好戏,在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中上演 (钟哲平/摄)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南海十三郎》剧照

  羊城晚报记者 钟哲平

  日前,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在香港新光戏院上演。这是该剧自1997年首演后,时隔15年的再次重演。依然满堂喝彩,依然一票难求。与15年前不同的是,观众席里,多了不少广州来的观众。从对南海十三郎一无所知,到专程坐火车来捧场,这是一次难得的向后看、向传统看的艺术体验。

  戏剧是历史的缩影。《南海十三郎》就是各种缩影的交集。

  南海十三郎本身的命运,是不适应主流文化的文人之缩影,便是潦倒生,便是癫狂死。

  南海十三郎家族的命运,又是不适应社会大势的大家庭之缩影,终是人离散,终是声名改。

  这一阕阕骊歌,就是广州、香港两地在特殊时期社会变迁的故事。香港观众知十三郎,懂十三郎,他们为香港有一个著名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而骄傲。南海十三郎何时才能让更多广州观众认识,陪着更多广州人一起回忆广州昔日繁华之地的故事呢?

  《南海十三郎》未能在广州上演,是广州的损失,也是孤魂的无奈,“伤心泪,洒不了前尘往事……消磨壮志,因为久不遭时。”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南海十三郎

  广州戏迷的“南海十三郎之旅”

  就在《南海十三郎》即将在香港上演之前,广州网友@青砖麻石(岭南园林设计师吕兆球)发布了一条微博,建议广州策划一个“南海十三郎之旅”。路线是:早上10点在广州海幢寺集合,然后到南海十三郎曾就读的南武中学参观;随后来到伍家祠,追思粤剧庆上元戏班;到八和会馆分堂普和堂,参观留影;到太史第旧址,遥想当年江太史封路四条街宴请薛觉先的气派;游至中午,就到龙导尾感受老城区市井风情,品尝太史美食(待开发);午饭后参观河南戏院旧址,江家曾在此长期包厢睇大戏;坐船过江,沿途欣赏珠江美景,最后在海珠大戏院观看由南海十三郎编剧的粤剧(待开发)。

  这个纯属想象的“南海十三郎之旅”有得食有得玩有戏睇,是富有广州风情的怀旧之旅、文化之旅。此微博被《南海十三郎》主演谢君豪转发后,更引来众多网友的兴趣,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要吃太史蛇羹、美名礼云子的腌制小蟛蜞,还是沾满咸蛋黄再炸至香脆的荔枝菌?要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声泪影》,还是苦情又虐心的《花落春归去》?说得好像即日便可成行一样。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江孔殷在太史第门前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广九直通车经过的石滩桥,1948年冬天,南海十三郎坐火车从深圳回广州,在此处跳下火车,被人救起抬回家中,从此疯疯癫癫(钟哲平/摄)

  “南海十三郎”和广州息息相关

  网友的热情不难理解,远在香港上演的“南海十三郎”,其实和广州息息相关。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别名江枫,广东南海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祖父江清泉是茶叶商,人称江百万。父亲江孔殷是晚清翰林,康有为弟子,长袖善舞,回翔政商两界,是清末民初广州地区的地方实力派,绅权代表人物之一。广州沦陷期间,江孔殷拒绝出任伪政府官职。1949年,又拒绝蒋介石台湾之邀。后在土改运动中绝食身亡。

  江孔殷是戏痴,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坤伶李雪芳、京剧名旦梅兰芳都有交往。太史第风光之时,常高朋满座,家宴远近闻名。广州著名的“太史蛇羹”就是太史第的私房菜。在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中,就有丫环的大段念白专门讲述蛇羹惊人繁复的制作:“系大厨阿才哥亲手整嘅,蛇汤同上汤都系分别炮制。蛇汤加佐远年陈皮同竹蔗熬汁,再加入火腿老鸡同瘦肉做汤底。啲鸡丝、吉滨鲍丝、花胶丝、冬笋丝、冬菇丝同陈皮丝都系新大少奶带嚟嗰个近身六婶切嘅,才哥都赞佢刀工幼细,个芡同水律蛇丝系才哥自己加上去。柠檬叶同菊花瓣系我地两个拣嘅,全部浸过盐水,瓣瓣都娇嫩新鲜噶。”

  南海十三郎家中排行十三,也是戏痴,受十一姐江畹徵影响,少年时就对编剧有兴趣。十三郎早年就读于上海某大学医学院,又曾入读中山大学法律系,精通英、德、法语。年轻的十三郎浪荡不羁,又因情场失意无心向学,独爱看戏和写剧本。后被薛觉先看重,邀请十三郎到广州觉先声剧团做编剧。南海十三郎急才惊人,编剧手法老练,因人度戏,剧本结构严谨,正气凛然,曲词文采斐然。代表作有《燕归人未归》、《花落春归去》、《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在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中,演员以数白榄的形式概括出南海十三郎所编剧本的精髓:“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秦淮梦断月茫茫。”

  每逢十三郎编剧的戏上演,薛觉先必把十三郎名字与自己名字并列写在戏院招牌上,十分提携。南海十三郎二十多岁,就在省港澳粤剧界声名显赫。上世纪30至40年代,广州粤剧兴旺繁盛。薛觉先的觉先声班与马师曾的太平剧团展开激烈竞争,戏迷日日有好戏睇。马师曾欲重金邀请南海十三郎为其写剧本,被十三郎拒绝。而马师曾对“薛马争雄”并没有个人恩怨,薛觉先逝世后,马师曾送上情真意切的挽联,在粤剧界传诵一时——“当年角逐艺坛,犹忆促膝谈心,笑旁人称瑜亮;今日栽培学业,独怀并肩同事,悲后代失萧曹!”薛觉先有眼光,南海十三郎有义气,马师曾有胸襟。当时的广州粤剧界,就是这样古风仪仪,礼乐沿袭,亦推陈出新,各腔争鸣,可谓广州粤剧界的黄金岁月。

  十三郎为人豪放癫狂,傲骨铮铮。抗战期间到粤北参加救国宣传,并在报刊写文章批判卖国行径。抗战后回到香港,此时的粤剧舞台从编剧主导转为时髦的明星主导,十三郎不肯违心去写类似猩猩强抢民女之类的媚俗剧本,逐渐生计潦倒,沦落街头。

  1948年,南海十三郎从深圳坐火车回广州,途经石滩桥时跳下,幸被人救起送往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救治,伤愈后回到太史第,从此疯疯癫癫。上世纪50年代,土改运动开始,太史第家破人亡。十三郎又流浪回到香港,此后,一直暗中照顾他的薛觉先、曾与他共事有前后辈关系(剧中表现为师徒之缘)的名编剧唐滌生、因十三郎引路晋身电影界而成为影后的侄女梅绮(剧中称为梅仙)相继离世,南海十三郎彻底无依无靠,时而行乞,时而在寺庙中度日,1984年逝于香港青山精神病院。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北园酒家的满洲窗、屏风、衣架及一些古董家具,都来自太史第,气派不凡(钟哲平/摄)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南海叠滘江头村,江孔殷故里(钟哲平/摄)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南海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前有江孔殷中进士后立的旗杆夹(钟哲平/摄)

  太史第已无迹可寻

  事实上,令网友激动的“南海十三郎之旅”,多少有点像一个无法上演的剧本。其中最重要的一站,太史第旧址,早已无迹可寻。

  太史第位于同德里、龙溪首约的房子都已不存,现址是海珠区党校,只有党校院子内的一株老榕树,仍是太史第的旧物。太史第的后花园,因江孔殷爱养兰花,曾命名“百二兰斋”,也全部铲平,建成海珠区少年宫的篮球场。

  太史第不在了,要领略太史第残存的风光,可以到著名的北园酒家。上世纪50年代,广州市政府重修北园酒家,把太史第的乌黑实木大门、十二屏金漆屏风、几扇华贵精美的大型满洲窗、柱顶木雕、古董衣架悉数搬去,打造出广州食肆少有的古韵与奢华。时至今日,这些满洲窗与屏风,仍然相当镇得住场面,其气派是那些新建的富丽堂皇的餐厅无法比拟的。

  北园酒家“复制”了一个太史第。上世纪80年代,江孔殷的孙女江献珠回国讲学,欲访太史第,发现旧宅砖瓦不存,十分伤心。不料来到北园酒家宴请亲朋时,惊见从厅房内的门窗家私,到花园内的亭台楼阁,其中不少为江家旧物,一时情难自禁,痛哭失声。她的老师、书法家麦华三安慰她说,算了,要不是搬到北园,这些宝贝早都没了。

  此言不虚。土改运动开始后,已瘫痪的江孔殷被赶出太史第,用箩筐抬回老家,一个多月后便与世长辞。太史第的古董字画大部分不知所终。据传某管家趁乱搬走了不少家具到佛山,后来开了一家文物店,其中包括慈禧太后赐的一张酸枝大床。

  如今还保留着南海十三郎家族痕迹的,恐怕只有南海叠滘江头村的那面旗杆夹了。江头村从属于南海桂城叠南村委,村头有江氏宗祠,宗祠门前仍保留着江孔殷中进士点翰林所立的旗杆夹。村中有不少民国老房子依水而建,老树婆娑,行人悠闲。江氏宗祠和遁叟江公祠两座祠堂,都有两三百年历史,镬耳墙、龙船脊,古雅精致,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美中不足的是,江氏宗祠内的《重修江氏宗祠碑记》上书上祖为“江公蓝田”,而祖宗神位上却写着“篮田”。是疏忽所致?是文脉已断?总是令人唏嘘。翰林江太史可有知?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粤剧名伶薛觉先发掘了南海十三郎的编剧才华。十三郎撰写的《女儿香》是薛觉先的首本名戏。《心声泪影》中的《寒江钓雪》是薛腔名曲之一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唐滌生1938年加入薛觉先的觉先声剧团抄曲,当南海十三郎的助手,后成为香港著名粤剧编剧,代表作有《牡丹亭惊梦》、《紫钗记》、《帝女花》等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梅绮,南海十三郎侄女,上世纪30年代经十三郎引荐进入香港电影圈,成为当红影星,也曾参加粤剧演出

  南海十三郎广州等你回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海十三郎署名南海江枫为香港《伶星报》题词:“超然的艺术立场,现实的人生观念。”

  香港戏迷多知音

  这边厢是仅供遥想的旅程,那边厢已粉墨登场曲韵悠扬。

  “有话当今世态人情薄,温馨怀旧至意难忘。你中意个古仔不妨开心笑,只怕一时感触你会泪汪汪。因为各有前缘就冇人一样,兰因絮果就自己思量。今日你睇人时他日人睇你,无端哭笑又岂寻常。人间哭笑又岂寻常。”一段朴素而耐人寻味的开场念白,拉开了《南海十三郎》重返舞台的帷幕。原定在香港新光戏院连演10场,开售第一天就令到城市电脑售票网瘫痪。后徇众要求加演12场,仍然欲罢不能,再加两场。从5月16日一直演到6月9日,意犹未尽。香港新光戏院连场挂上“全院满座”的旗子,这面旗子很有古风,必须是真的完全满座才能挂出来。剧院门口摆满观众及演艺界人士赠送的庆贺花篮,重现昔日排队看戏的热闹场面。

  专门从澳门到香港观看《南海十三郎》的澳门瓦舍曲艺会会长沈秉和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睇戏的时候,都唔敢望我太太。薛老揸(即薛觉先)唱《寒江钓雪》时,我知她会流眼泪,我自己也流眼泪,两个人睇到一壳眼泪!”

  “伤心泪,洒不了前尘影事。心头嗰种滋味,唯有自己知。一弯新月,未许人有团圆意。音沉信杳迷乱情丝。踏遍天涯,不移此志。痴心一片付与伊。今夜飞雪凝烟,好景等闲弃。相思债了,了不知期。忆往事细思寻,絮果兰因蒙她秋痕不弃。可叹两情牵,相思遍,憔悴容光。消磨壮志,因为久不遭时。离情绪,愁万缕,折柳长亭,只望春风得意。不牵情,能几个。一个沉腰瘦损,一个泪清胭脂。嗟身世,与共叹飘零。”《寒江钓雪》的这段唱词,确实偷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哭哭笑笑,又悲又喜,怜惜旁人,感怀自身,《南海十三郎》没有辜负远道而来的观众。

  主演谢君豪光芒四射,犹如一只跌落凡间的雪山白凤凰,把“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的痛与狂演绎得细腻丰满,淋漓尽致,恍如南海十三郎灵魂附体。比起15年前,谢君豪对粤曲唱段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

  编剧杜国威说:“我努力去想象他该是个怎样的人,但他从不入梦!我十分喜爱南海十三郎,但我知南海十三郎一定不喜欢我,我是个惯性妥协,惯性接受现实的人,我亦不能似疯非疯地去活上三十多年,但每念及他,仍是热泪盈眶,因为,一个编剧去写另一个编剧坎坷的一生,实在需要无比抑制去抽离自己!”

  也许每一个“惯性妥协,惯性接受现实的人”心里都有一只桀骜不驯、高洁得不愿沾上一点泥垢的雪山白凤凰。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心灵和白凤凰对话多少的区别。

  (原标题:南海十三郎 广州等你回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 体育基德出任篮网主帅 冠军决定麦蒂是否退役
  • 娱乐郭靖母亲饰演者苏杏璇去世 曾获金像奖
  • 财经市长们谈4万亿地方债:5年能加倍赚回来
  • 科技中国男子因盗版在美获刑12年
  • 博客宋英杰: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
  • 读书闻所未闻赶尸惊魂传奇:赶尸客栈
  • 教育动画法学等专业成高失业专业 高考查分
  • 育儿强生51次全球召回48次将中国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