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法院演绎“敲糖帮”精神化解翻译难问题

2013年09月02日09:45  法制日报 微博

  法制网义乌(浙江)9月2日电(见习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李英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国际化程度高,涉外民商事纠纷逐年增多,《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义乌人民法院了解到,从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共受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近800件,30%案件涉及外贸翻译人员,外贸翻译人员从业素质、行业自律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纠纷发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义乌翻译人才缺乏,翻译业缺乏规范管理,义乌法院受理了一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四名被告有三名是俄罗斯人,一名是阿赛拜疆人,每个诉讼阶段翻译人员都不同,甚至发生翻译在庭审中离开赶飞机的事情,法院又为双方当事人聘请了翻译,前后共换了多达八名翻译,

  知识产权庭办案法官分析说,“原被告及法院共聘请了八名翻译,除了和本案复杂、开庭次数多以外,还因涉及到小语种,可供选择的翻译人员不多,且目前缺少对翻译人员相关约束。”

  据介绍,义乌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韩国、日本等5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地区广,地理位置散,杭州、宁波等地涉案当事人以外资企业居多,与此不同的是,义乌的涉案当事人以自然人居多,语言问题容易成为双方沟通障碍,一旦碰到小语种翻译,翻译问题会更加突出。

  “翻译人员业务能力不高,法律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够,签订合同不规范,对有关外贸法规政策、经营流程、专业术语不熟悉,容易造成诸多纠纷。”办案法官感叹,要是有一个专门的翻译管理机构,负责审核翻译者的水平,制定责任机制,提供翻译人才,特别是可供选择的小语种翻译人才,会给商户及法院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008年9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翻译协会共建法律翻译人才库,翻译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该翻译人才库人员少,费用高,距离义乌路途遥远,不能满足诉讼需求。

  为此,义乌法院涉外审判部门将有一定翻译水平、责任心强的翻译人员输入到自建的翻译人才库,并与外事办、翻译公司、高校老师对接,充实翻译人才库,并开展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外贸翻译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涉外审判部门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记载了各国语言翻译人员的联系方式,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的翻译人员也能在这张表格中找到,极大提高了审判效率,目前为止,没有一起案件因为翻译问题而影响审判工作。

  义乌涉外案件数量大,翻译难、执行难、舆论信息沟通不畅、外籍当事人主体不明等老大难题一直存在,义乌法院涉外审判法官发扬“敲糖帮”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方面,在三合一、部分专利案件试点审判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试点扩权,一方面勤练内功,在送达、边控、公证认证、翻译等方面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

  据了解,在审结的案件中,平均审理天数129天,482件3个月内审结,200件3个月至六个月内审结,两者占结案总数的78.4%。

  (原标题:义乌法院演绎“敲糖帮”精神化解翻译难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 体育皇马官方宣布签贝尔 9100万身价世界第二
  • 娱乐传张柏芝有意退出娱乐圈:得力助手已解约
  • 财经据悉中石油反腐布局已久 部分人拒绝悔过
  • 科技电话实名制首日:电商购号卡也需登记
  • 博客毛泽东错过了朝鲜停战最佳时机吗
  • 读书日本放纵:蒋介石领养戴季陶私生子
  • 教育女生出国习性大变:换男友如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