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马新龙 摄
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过10年的袁国祥少将如今已80高龄。 马新龙 摄
电视剧《雪浴昆仑》总制片人李德华,也是图书《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的编著人。 马新龙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2日电(记者 马新龙) 长篇电视剧《雪浴昆仑》通过艺术性展示新疆军民解放、保卫和建设西藏阿里,以及新疆、西藏各民族和谐关系的历史往事,展示了一段尘封已久、但不能忘却的历史,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然而,该剧在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都经历了多种困难,正如《雪浴昆仑》总制片人李德华所言,该剧的特点是“苦戏,耗资大,不取巧”。
11月12日,图书《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出版座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原南疆军区纪检委副书记袁国祥、先遣连副连长彭青云妻子李彦青、新疆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新刚、新疆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牛远峰等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对电视连续剧《雪浴昆仑》给予高度评价,并感激参与《雪浴昆仑》制作、拍摄的所有人,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能够有机会展现给世人。
座谈会上,新疆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新刚表示:“《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出版发行填补了新疆党史工作的一项空白,使党在新疆的历史更充实、更丰满、也更具有号召力;《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的出版是新疆精神的弘扬、拓展,爱国爱疆是新疆精神的精髓,《雪浴昆仑》这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和《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这本书体现的正是新疆精神,意义非凡。”
图书《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由电视连续剧《雪浴昆仑》总制片人李德华编著,他说:“我们先后采访不下100人,仅前期采访,就奔赴到西藏、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湖北、江苏、北京等多地采访调研,当时健在的9位先遣连老战士,都一一登门拜访,获取了第一手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历史资料,这为后期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剧中主要人物都有生活原形。
连续剧《雪浴昆仑》自2010年10月10日在距乌鲁木齐1700公里的昆仑山下的叶城县开机,10月29日剧组上昆仑山,到11月29日下昆仑,剧组在昆仑山中海拔3900-5100米的高原上整整拍摄了一个月时间,高海拔、缺氧,又遇新疆30年不遇的寒冬。“新疆条件艰苦,当时邀请了几位知名演员,因为听说要去新疆南疆拍摄,尤其是要上高海拔的昆仑山,都先后谢绝签约”,李德华透露,“在天山深处的和静县拍摄时,又遇新疆30年不遇的寒冬,当时的摄制组近200人在零下20-30多度的寒冷天气中早出晚归,坚持了将近一个月。”。
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过10年的袁国祥少将说:“《雪浴昆仑》对进藏先遣连英雄事迹的挖掘,是抢救性的,在2009年,进藏先遣连的英雄还有9位,《雪浴昆仑》剧组便陆续赴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区,寻访到了最后9位先遣连官兵,通过他们的口述,挖掘出许多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事迹,最终在《雪浴昆仑》这部新疆援助西藏的历史剧中展现了出来。”
他说,“现在仍在世的先遣连英雄,也都在80岁以上。其中乔德禄住在医院,每次我给他打电话,都是家人代接;李子祥在部队中担任先遣连指导员,他在西藏阿里高原被冻掉了5根手指,在起义部队中威信很高。如今,他们的晚年生活都很幸福,经常有单位邀请去讲述在西藏的那段光荣历史。”
图书《雪浴昆仑的戏里戏外》今年10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20余万字,分8个章节,从上世纪50年代挺进阿里讲起,将解放阿里、保卫阿里、援建阿里等有机联系起来,一直讲述到当代人们的生活。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这继连续剧《雪浴昆仑》后,再次将读者带回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往事之中。
(原标题:《雪浴昆仑》出书:讲述连续剧不便表达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