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 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2013年12月18日06: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17日早,各界人士悼别红线女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在穗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送来花圈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通讯员曹晓亮报道: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艺术家,原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粤剧艺术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17日上午在广州举行。

  红线女同志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于2013年12月8日晚20时35分在广州去世,享年89岁。

  红线女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深切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政治局常委都送来花圈;发来唁电、唁函和送花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领导还有:胡锦涛、刘延东、刘奇葆、汪洋、赵乐际、胡春华、朱镕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何厚铧、陈至立、叶选平、孙家正、齐心大姐等同志。

  中央国家机关、中央直属单位、省领导与老同志发来唁电、唁函和送花圈的有:梁振英、蔡武、赵实、黄华华、高祀仁、黄丽满、林树森、周巍峙、王蒙、杨贵、董伟、林武、刘兆伦、吴象、乔羽、尚长荣、季国平、陶诚,朱小丹、黄龙云、朱明国、马兴瑞、吴南生、寇庆延、朱森林、卢钟鹤、李玉妹、林雄、徐少华、林木声、庹震、万庆良、肖志恒、雷于蓝、陈继兴、黄业斌、梁伟发、王珣章、姚志彬、陈蔚文、温兰子、温思美、唐豪、刘日知、陶凯元、覃卫东、杨懂、郑鄂、杨应彬、王宗春、厉有为、梁广大、蔡东士、钟阳胜、范希贤、张汉青、王骏、佀志广、李兰芳、陈坚、匡吉、许德立、郑群、石安海、王兆林、王守初等同志。

  广州市领导与老同志送花圈的有:陈建华、张桂芳、苏志佳、张广宁、方旋、欧初、雷宇、杨资元、黎子流、邬梦兆、陈开枝、朱振中、林元和、凌伟宪、吴沙、王晓玲、颜小明、陈如桂、陈志英、丁红都、陈明德、甘新、陈国、王世彤、欧阳卫民、贡儿珍、王东、谢晓丹、邬毅敏、平欣光、杨建城、刘年夫、郑国强、徐志彪、黄菘华、黄鸿均、杨武、陈棠、傅汉洵、司徒梅芳、黄志刚、黎宝松、周亚伟等同志。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戏剧学院等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发来唁电、唁函和送花圈。

  送花圈的单位和个人还有:广东省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广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直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广东省、广州市文艺界知名人士,海内外各地粤剧社团组织,红线女同志生前好友、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等等。

  红线女同志逝世后,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举行了追思、缅怀、悼念红线女同志的活动。

  昨天上午10时,红线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遗体告别仪式,红线女同志之子马鼎盛先生代表亲属致悼词。

  朱小丹、黄华华、高祀仁、林雄、庹震、万庆良、雷于蓝、梁伟发、陈建华、张桂芳、苏志佳、方旋、李近维、范希贤、黎子流、陈开枝、林元和、凌伟宪、陈如桂、甘新、陈国、王世彤、郭锡龄、向东生、刘年夫、徐志彪等省、市领导和老同志前来送别红线女同志。他们在红线女同志生前演唱的《荔枝颂》声中缓步来到红线女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红线女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前来送别红线女同志的还有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广州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兄弟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红线女老师生前好友、同事和文艺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记者,还有冒着寒风冷雨自发前来的大批戏迷和群众,共计三千多人。

  红线女同志的遗体于17日在广州火化,并安葬于广州银河公墓。

  红线女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戏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是不懈追求艺术理想、辛勤探索、不断创造的一生。她用她的一生,推动了粤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她所开创的红派艺术是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作为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同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了红线女同志的演出后,把粤剧誉为“南国红豆”。

  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市民打伞站厅外悲悼女姐 羊城晩报记者 邓勃 摄

  【现场特写】

  三千市民冒雨泪别“偶像”

  天下着雨,似为她的离去而落泪。17日上午,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气氛庄严肃穆,粤曲绕梁不绝,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三千余人冒雨前来送他们的“女姐”最后一程。

  躺在鲜花丛中,红线女的遗容安详,好似睡着一样。灵堂两侧挽联写着“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横批是红色大字书写的“深切怀念”。灵堂四周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正中大屏幕定格在她生前最喜爱的那幅照片上:满头银发、黑框眼镜,红色衬衣、白色西装,脸上带着微笑。

  现场循环播放的是红线女老师生前演绎的粤曲名作,尤其是那首《红烛泪》,更象征着“女姐”对粤剧艺术的一往之情,那炉火纯青的红腔艺术,透彻清亮得如水晶一样的声音,字字句句冲击着人们的心,许多人流下了悲恸的泪水。

  红线女的同事、弟子们来了,海内外各级粤剧院团代表赶来了,香港、澳门八和会馆几乎全部出动……他们冒雨前来送红老师最后一程。而更多的是普通的市民,红老师的戏迷,他们看到报纸、电视上发布的消息后自发赶来了。

  一位音乐教师含泪感慨:红老师生前几个月不顾病痛,坚持演出、指导后学,生命之光令人感动。红老师走了,但她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将成为所有艺术工作者学习的高标。“红老师走了,她的红腔艺术永远绕梁不绝!”

  向红线女遗体作最后告别时,红门弟子苏文权情绪激动,忍不住痛哭出声。满头银发、80多岁的粤剧名家小木兰颤巍巍地走过去,向当年同在舞台上演出的老同事深深鞠躬,红线女之子马鼎盛赶紧上前搀扶她并致谢。红线女生前老友、81岁的广州老市长黎子流含着眼泪,向红线女遗体深深地三鞠躬,“女姐,走好啊!”老人哽咽了。

  红线女老师走了,粤剧艺术长存。红线女弟子、红豆粤剧团团长欧凯明对着恩师的遗像含着泪说:“老师一路走好!请放心吧,粤剧的锣鼓不会停歇,而且会响亮,会一路铿锵前行!”

  (夏杨) 编辑: 牟青

   1

  新快报记者 周雯

  【女姐生平】

  1924年出生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出生于广东开平的粤剧世家,从小受到粤剧艺术的熏陶。

  1937年入行

  12岁拜师学艺,14岁始用艺名“红线女”,从此活跃在粤剧舞台。她在粤剧唱腔方面博采众长、大胆创新、精益求精,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粤剧“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抗日战争时期,曾加入马师曾的抗战剧团,坚持在广西等地演出爱国及传统剧目。

  1945年赴港

  抗日战争胜利后前往香港生活,从事粤剧表演的同时,参与近百部电影演出,其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

  1955年返穗

  12月从香港回到广州,进入广东粤剧团工作,任副团长兼演员。次年,在北京演出《搜书院》、《昭君出塞》,周恩来总理观看《搜书院》后,亲切地把粤剧誉为“南国红豆”。文革期间受到压迫。

  1974年复出

  在多方努力下,8月复出,任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次年任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此后,不间断地为粤剧奔波奉献。组建红豆粤剧团,担任过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等职务,并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生平经典】

  粤剧方面,有《蝴蝶夫人》、《清宫恨史》、《刁蛮公主戆驸马》、《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昭君公主》、《昭君出塞》、《焚香记》、《李香君》、《祥林嫂》、《白燕迎春》等经典;电影方面,领衔主演了《慈母泪》、《家家户户》、《原野》、《秋》等电影。

  【生平荣誉】

  1957年,获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1985年,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

  2002年,获广东省政府颁发的“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颁发的首届“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中国剧协颁发的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3年,获首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一位市民在告别仪式上掩面而泣。

  大批市民自发前来送女姐:“她永远都是我们的偶像”

  新快报讯 雨,下了一夜都没停。寒风阵阵。入冬以来,广州从未这么冷过。昨天早上七点半,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的门前已经渐渐聚集起人群。有白发驼背的老人,也有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大家撑着伞在风雨中发抖,人越来越多。

  以前像年轻人追星一样追她

  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名群众陆续来到这里。他们都穿着黑衣,神情肃穆,安静地排着队,等待进入白云厅,送“偶像”最后一程。听见的,只有风雨撞在伞上的沙沙声,以及人群中的抽泣。

  两位头发花白的阿姨,互相搀扶着,站在队伍的最末。她们刚刚从小北路坐公交车赶来,手上还拿着红线女的照片。两位阿姨说,她们是红线女的忠实“粉丝”,“我们俩从年轻的时候一起听红线女的粤剧,听了几十年了。”11月30日,红线女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庆祝广州粤剧团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引吭高歌一曲《荔枝颂》,两位阿姨也在现场。没想到那却是她们最后一次听红线女的现场演唱。“我们以前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追星一样追红线女,她永远都是我们的偶像”。两位阿姨都红了眼眶。

  83岁老伯赋词送女姐

  上午10点,追悼会正式开始。然而全程没有哀乐声,播放的依旧是那首轻快的《荔枝颂》。此时,偌大的白云厅里已经站满了人,厅外还有100多名群众站在风雨里,执着地不肯离去。

  83岁的朱辅智老先生摘下鸭舌帽,面对着白云厅鞠了一躬。

  朱老伯平日喜欢写古诗词,昨天,他专门在留言簿上赋词一首,送给红线女。“传绝响,系胞亲,鸣春创意献全神。‘左风’任尔频摧折,留得双馨德艺名”。 编辑: 牟青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亲人与红线女告别,右二为马鼎盛。

  马鼎盛哽咽述母亲生平:她的生命属于艺术 她的艺术属于人民

  新快报讯 白发多过黑发,自母亲红线女辞世以来,马鼎盛面容憔悴,连胡须都已斑白。昨日的遗体告别式上,马鼎盛用极为低沉的声音,回忆了母亲的一生,“1955年12月回归广州,2013年12月安息广州,母亲和祖国荣辱与共,善始善终。”

  马鼎盛致悼词时最后表示,“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母亲红线女永垂不朽!”话至尾声,马鼎盛难忍悲恸,哽咽几度。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市长陈建华昨日主持红线女告别仪式。

  市长陈建华主持遗体告别仪式,为红线女送最后一程

  一代宗师 为粤剧艺术树丰碑

  新快报讯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粤剧艺术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造者红线女老师。”陈建华昨日主持告别仪式,送红线女老师最后一程。

  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述其一生

  陈建华主持时总结红线女的一生,为戏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用她的一生,推动了粤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她所开创的红派艺术是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作为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同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了红线女同志的演出后,把粤剧誉为‘南国红豆’。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

  在红线女弥留之际赶至现场

  陈建华用主持遗体告别式的方式,为红线女老师送最后一程。而其实,红线女病危抢救的当下,陈建华也在身边。12月8日晚间7时许,红线女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监护室,已经紧急抢救了一个余小时,仍未脱离危险。陈建华接到家属电话后,当时已赶至医院,经过紧急部署,院方对红线女实行最后的抢救方案。直至当晚8时35分,因医治无效而放弃。

  近年来,每每有红线女老师为粤剧助阵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陈建华的身影。与红线女最后一次公开场合的碰面,得追溯至今年11月30日的广州粤剧院60周年志庆晚会,陈建华提前到场并与红线女一同入座,两人相谈甚欢。观看完演出后,陈建华上台与红线女等人握手,红线女大声地说“谢谢陈市长”。

  称要学习女姐不懈追求精神

  陈建华公开表示过,自己是个粤剧迷。担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长期间,就经常携妻子等家人现场观看演出。十余年间,陈建华从未错过任何为红线女老师捧场助阵的机会。2004年7月,在中华广场电影城,陈建华观看了红线女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2005年11月,陈建华出席红线女一手创办的广州红豆粤剧团十五周年志庆晚会。2006年9月,陈建华现身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离开广州近5年,2011年年底再回来担任市长后,陈建华一手打造出粤剧艺术博物馆,为粤剧传承增添新的地标名片。在红线女辞世后,陈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今后要学习她对艺术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她为人师表、巨大的感召力。”昨日,陈建华行瞻仰礼后,与红线女每一位家属握手以表慰问。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周雯 董芳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编辑: 牟青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前日,梁振英在香港新光戏院出席悼念女姐活动。 CFP供图

  香港演艺界名人专程赴穗送女姐

  刘德华偕妻悼念忘年交,频拭泪朱丽倩摘掉口罩,汪明荃、唐季礼现场忆往事

  ■新快报记者 周雯 董芳

  白云厅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媒体被安排在二楼,站在记者身边的两位殡仪馆女员工,一直在细声讨论,“黑色衣服,站在第六排,找到没有?”

  她们要找的,是红线女的忘年交刘德华及其妻子朱丽倩。两人素颜、身着黑色大衣,站在人群里确实不好辨认,而同样藏在人群里的香港明星,还有汪明荃、唐季礼等人。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昨日,刘德华(第二排右二)偕妻子朱丽倩(第二排右一)送别红线女。 新华社发

  刘德华:表情凝重全程紧握妻子之手

  告别仪式现场,素颜的华仔一脸凝重,显得有些憔悴,一身黑色衣服也略显消瘦。站在刘德华左侧的朱丽倩,手中一直握着纸巾,并不时低头抹泪。入场前,她摘掉了面对公众时一直戴着的口罩,不施粉黛的她双眼有些浮肿。华仔则不时抿着嘴,眼眶泛红。

  行瞻仰礼时,由于排队人较多,现场有些拥挤,华仔一直用双手护在妻子身体两侧。与女姐遗体告别时,他的手牵着妻子从未放开过。从场内出来,面对记者的提问,华仔没发一言。不过,记者在亲属休息室看到,华仔让站了一上午的妻子安坐在沙发上,压低声音轻轻问道,“你觉得还好吗?”逗留不足两分钟后,华仔及妻子便离开现场,消失在大家的视野外,两人从始至终牵着手。

  华仔与红线女相识30余年,是忘年交。在红线女辞世消息公布当天即12月9日,刘德华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撰文悼念红线女。在题为《悼长辈,念女姐》的文章中,刘德华写道:“疼我的长辈,广州一别,你走了!心痛,哀念,默祷:女姐走好。华仔。”

  这对忘年交的最近一次见面是今年10月16日,刘德华在广州四场演唱会中首场,红线女受华仔邀请,坐在华仔特留的包厢内,观看表演。当晚,刘德华一曲《我是中国人》让红线女备受感动,她竖起大拇指,“这首歌让我感觉华仔为人正派,富有爱国心,广州应该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同台露面是2009年5月2日,红线女赴港播放粤剧动画片《刁蛮公主戆驸马》,华仔和张学友齐来捧场并上台献花。华仔台上笑言:“女姐是我的女朋友。”红线女更正说:“我们是好朋友呀!”华仔继续调侃:“是啊,在人面前是要这么讲的!”两位忘年交的风趣幽默,引得台下一片欢呼。

  此次前来见女姐最后一面是华仔的心愿。据红线女治丧工作组的负责人介绍,刘德华并非受邀请前来,而是自己提出希望能到场送别女姐。

  华仔和妻子被媒体簇拥着离场时,因雨水较多,有位记者不慎滑倒,华仔见状立即伸手扶了一把。虽一言未发,但其有情有义可见一斑。

  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昨日,汪明荃出席女姐告别仪式。CFP供图

  汪明荃:低调入场称女姐是位好老师

  昨日,汪明荃也现身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身着黑色风衣的她戴了一副不多见的淡紫色边框眼镜。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心情很悲痛,女姐是我很敬重的长者、前辈。女姐很喜欢支持年轻人,比如歌曲界的华仔、张学友,都是她的朋友。她很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听我们的意见,看我们的演出,是非常好的老师。”她告诉记者:“红腔艺术,更加丰富粤剧的内容。当初我出来做粤剧工作,她很支持我。每一位从艺的人都很敬重她,欣赏她,并继承她的优点。”

  连任数届香港八和会馆主席,汪明荃常登台演粤剧。12月9日,她还演唱了红线女1988年一字一句教她唱的《穆桂英大破洪洲》。

  告别仪式结束之后,汪明荃发表微博说:“今早出席一代宗师、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老师告别仪式,向女姐致敬!深切怀念你!”

  唐季礼:最难忘女姐对粤剧忠诚一生

  昨日,一身黑色西服的唐季礼出现在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上,向媒体回忆起自己与红线女的相识:“小的时候,爸爸就认识女姐,爸爸以前做录音和唱片,家里有很多她的唱片和电影。受爸爸影响,我也都看过她的电影和粤剧。”

  成为导演后的唐季礼也有不少机会与红线女见面,女姐留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有时候活动会见到,很崇拜她。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粤剧事业一生的忠诚,对后辈的提携,对时事的关心。而且,她很爱国家。”编辑: 牟青

  (原标题: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 三千市民冒雨送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恐案细节曝光:民警入户调查遭突袭
  • 体育NBA-科比8分湖人负 詹皇准三双热火胜
  • 娱乐曝汤唯与海归男分手 经纪人:尊重她决定
  • 财经金融业高管平均薪酬是居民90倍
  • 科技美出动4艘探测器围观嫦娥3号登月
  • 博客马未都:《爸爸去哪儿》好看过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金砖5国大学排名:清华第一 聚焦四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