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骞
晚报讯 由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举办的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近日举行。本届论坛围绕“政府如何运用传播手段来更好地治理国家”的议题,汇集业界、学界智库,共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与国家安全。论坛上同时发布了“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大型调查结果。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微信正取代微博,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大型调查发现,中国的媒介生态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位媒介类型。网民平均每天花2.92小时上网。就具体网络使用来看,频率最高的前三位行为是“使用QQ、MSN、Skype等聊天工具”、“浏览新闻”、“使用搜索引擎”。网民使用网络的主要动机排名前三位依次是:“了解报刊、电视、电台上看不到的话题和观点”、“获得一些平常不容易看到的内幕信息”、以及“保持自己的社交圈”。
全国受众对不同媒体可信度的评价(1—10分量表)从高到低分别为:电视(7.50)、报纸(6.62)、广播(6.37)、网络(5.47)和杂志(5.39)。受众对不同地域新闻,即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可信度评价比较接近,无明显的大幅度差异,均值都在7.7左右。但是,受众普遍认为国内媒体的可信度要高于海外媒体(6.66)。中央级媒体的可信度最高(8.16),其次是本地媒体(7.23)。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主编祝华新在第二届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上表示,一方面,政务微博等“国家队”崛起,另一方面,微信正取代微博,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网络舆论下沉到相对更私密的微信,如果不加重视,社会的压力就得不到有效释放。”祝华新预计,新闻客户端将在明年成为新闻舆论场的最大看点,其中主流媒体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新闻客户端数量已超过3万,一些客户端安装量已突破1亿。
(原标题:微信取代微博成舆论最集中平台)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