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十周年:神舟六号飞船再探苍穹

2013年12月30日17:00  中国广播网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向全国播出的第十年。十年来,作为国家电台的首席频率,我们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台,一个政府和百姓都能在这里发声、讨论、交流的平台;十年来,作为一个新闻频率,我们做真实的新闻,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做历史的记录者和思考者。

  所以今天的每个整点,我们都选择了一件十年来和你一起见证过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国之声当时有影响力的报道,来重温一些瞬间,透露一些幕后,评论一下影响,既是纪念我们一起相依相伴、共同成长的十年,也是表达你我始终如一的心声:心怀美好,相信进步。

  本时段聚焦:神舟六号飞船再探苍穹。

  继神舟五号飞船后,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入太空,进行了我国首次“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为了记录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之声在2005年10月12号到10月17号,推出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铸辉煌》,连续6天关注神六飞天。从10月12号上午9点14分,航天员费俊龙在太空飞船舱内发回的第一次报告“感觉良好!”,到10月17号两名航天员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我们中国之声的记者都坚守在第一现场。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音频,感受一下当年6天里的精彩直播瞬间:

  听众朋友,我是记者孙崇锋。现在是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凌晨五点二十分,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的问天阁会议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了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员梯队的六名航天员。

  温总理:今天,你们将带着新的科研任务,遨游太空,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现在是北京时间五点三十七分,身穿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已经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走了出来,航天员费俊龙庄严地向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陈炳德报告。

  费俊龙: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

  陈炳德:出发!

  费、聂:是!(加油。。掌声。。。。)

  听众朋友,我现在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倒计时:5、4、3、2、1,点火,起飞!

  画外音解说:大地在剧烈的震动,火箭巨大的轰鸣声好像要把天空撕裂了!它向世界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了!

  听众朋友我是记者陈欣,我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您报道。现在的时间是15号下午四点二十八分,我看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了指挥大厅。他将通过天地通讯系统,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的航天员通话。

  胡主席:费俊龙同志、聂海胜同志,你们辛苦啦!你们现在的身体状况和工作情况怎么样啊?

  航天员:报告总书记,神舟六号飞行正常,我们的身体感觉很好!

  各位听众我是中央台记者王亮,现在是北京时间的十月十七号凌晨三点四十分,我是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神舟六号飞船的主着陆场为您做现场报道。

  五点零七分,舱门现在打开了!现在第一名航天员已经出舱了!第一个出舱的航天员是费俊龙!他的身体状况良好,他现在是自主出舱。第二名航天员聂海胜出舱!

  王亮:费俊龙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你现在给关心你的全国人民讲几句话好么?

  费俊龙: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谢谢!

  王亮:聂海胜你好!你现在感觉怎么样?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聂海胜:感受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支持我们!

  王亮:回到北京之后你打算第一件事做什么?

  聂海胜:以后再说。

  王亮:祝你们顺利回到北京!

  当年参与报道的记者王亮此时就在我们直播间里,王亮,当年的神六直播,应该是中央台首次直播“多人多天”载人航天任务吧?

  王亮:还不仅仅是中央台首次直播“多人多天”的载人航天,载人航天从神一到神十,现在已经走过很多年了,神六那一次是第一次允许新闻媒体直播报道载人航天任务。直播的媒体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五的时候是第一次载人,但是那个时候没有直播。从不允许直播到允许直播到直播的尺度到神七神八神九逐渐的放开,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对载人航天事业的这样的一种信心。另外,还有一个也是中央台从直升机上进行空中直播报道也是开创了先河。

  主持人:王亮见证了航天员出舱的时刻,还和他们进行了对话,我们的广播直播是第一家报道的媒体,而这一段直播也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新闻奖,所以想问王亮有哪些幕后的小故事可以和我们的听众来分享一下。

  王亮:首先就是飞船降落之前,那一幕历历在目仍然在脑海当中,非常的清晰。那一天一轮满月悬挂在内蒙古的主着陆场阿木古朗草原的上空,月朗星稀,我们都已经上了搜救直升机,直升机螺旋桨已经开始起动转起来,马上就要起飞。我买网

  这个时候从前舱传来一个特别惊喜的声音,搜救队员喊,你看天上那是什么,我们从舷窗往外看去,就是一个火球它实际上就是神舟六号返回舱,载入大气层,正在剧烈的燃烧就像那哈雷彗星一样,拖着长长的桔红色的尾焰,急速的下坠它的旁边就是这轮满月,看到神舟和星月同归的景象,让所有的搜救队员和新闻记者非常的兴奋。

  第二个惊喜就是,当直升机到达着陆点,开始悬停打开舱门离地面还有1米的时候,没有停下来,我带着海事卫星迫不及待跳了下来,冲到了返回舱的着陆点。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个返回舱不像神一到神五也不像历次彩排演练的那样,它是侧卧在草原上的,它是直立的,从神一到神十只有那一次是直立的。就是取决于那天的气侯条件非常的理想,风力很小。而且切伞的瞬间的非常的果断,所以返回舱口朝上,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给我们直播带来了困难,我们看不到打开舱门之后里面航天员的状态到底怎么样,所以它要进行一个地面重力再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十分钟,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这一个小时我们看不到航天员非常的焦急。

  作为前方的记者,那一个小时现在想起来仍然是想起来还会出一身冷汗。苦苦的撑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非常激动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出舱了。出舱之后,我们对航天员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航天员出舱之后马上又藏起来了,藏到了哪儿?藏到了一间医保直升机里头。要进行简单的医学采样和医学的化验,这个时候直升机又是一个密闭的空间,直播又进入了非常困难的阶段。这个时候又是非常戏剧性的一幕,正在我们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直升机的门突然打开了。着陆场系统的总指挥拿着卫星电话给北京的首长报告,说首长,航天员现在状态很好,他们现在就是有点饿,刚才聂海胜想吃方便面,我们给他泡了一碗。我们就把航天员吃方便面的信息直播出去了,这就说明我们航天员身体倍棒,胃口很好。八过去了仍然历历在目的一些细节。

  接下来我们要请出执行神六的航天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

  费俊龙:各位听众朋友们,我是航天员费俊龙。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记者王亮也是讲述了神六返回阶段的小故事,他是在我们的返回舱外看到的情况,您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

  费俊龙:从太空回来说心情一直很激动,踏上地球看到熟悉的面孔的时候,那时候的心情,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无法用语言描绘当时的心情,所以我们只是用微笑面对一切。这是我感觉到确实语言已经很苍白了。

  主持人:其实说起来神六也是您第一次来执行这个航天任务,对于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来说神六开创了哪些第一次呢?

  费俊龙:因为神舟六号要对轨道舱进行全面的试验,人要在上面生存,要生活工作,你必须要有环控生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这个能够正常的运行,那我们航天员在上面的生活就没问题了,也就预示着今后不管我们飞多少天,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那一次,应该是对环控生保的第一次考验,也是从一个舱变成两个舱的第一次。我们连线另外一位航天员聂海胜,聂海胜你好:

  聂海胜:中国之声全国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航天员聂海胜,祝中国之声十周年,生日快乐!

  谢谢聂海胜的祝福,您经历了两次航天飞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间?

  聂海胜:其实第一次任务对于我来说所有的东西都很新鲜,整个过程印象都比较深刻,但最深刻的其实有好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出征仪式,冒雪出征嘛那一天还是下了很大的雪,凌晨的时候天都不亮,有那么多人为我们送行出征,确实挺感动的。还有呢,就是和胡总书记天地通话,对我们进行了慰问和鼓励,确实对我们完成任务增添了勇气和动力。还有一件就是在太空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来自家庭的祝福,女儿也为我唱了生日歌,确实很激动,这些印象都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神六航天任务为后来的载人航天飞行积累了哪些经验?

  聂海胜: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拓展航天技术,第二步就是出舱和建立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立长期有人居住的空间站,到了神六的时候,就是多人多天载人航天技术、飞船这一块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神六任务完了以后,也就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第一步就结束了,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感谢两位航天员送给中国之声和听众朋友们的祝福!也祝福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突破。

  中国之声观察员徐慨:再探苍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进行载人航天的直播,充分展现了广播直播报道的魅力。记者在神舟六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全过程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第一手的直播报道,用丰富而珍贵的声音记录了历史时刻,至今听起来仍然是那样激动人心。凡是参加过航天工程报道的记者都知道,航天发射报道现场复杂,报道也存在诸多的限制和不确定性,总之无论是从技术上到组织上都存在很多的困难,所以首次直播报道获得成功实属不易。

  对于航天工程的报道,包括刚刚过去的嫦娥三号探月,都见证了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式的时刻。为什么这些时刻总是激动人心,因为我们从中国航天事业进步当中读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日积月累,一个是日新月异。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进步,正是因为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日积月累一个结果,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再多天再到探月,每一次有大的阶段性的突破。这其中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无名英雄的心血甚至是生命,这已经成为不断的创新的中国精神一个最佳典范,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

  当然我也听到有人议论说飞船上天、嫦娥探月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好处,言下之意航天是国家的事,是政府的事,与我们个人没有关系。这是认识上一个误区。其实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的体现,很多航天上用到这种空间技术已经在生活当中有诸多的应用,比如GPS卫星定位系统,尿不湿,运动鞋里弹力的鞋垫,净水器、烟雾探测器甚至我们常见可以同时收听和讲话的耳麦,最初都是源于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所以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与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骄傲。

  18点整,中国之声十周年特别纪念《为了更好的未来》将为您聚焦:一条匿名短信,揭开了一家所谓公益性质的脐带血库背后的秘密;一次历时一年的调查,还原了一个原本该众所周知的常识。2008年,中国之声播发5集系列报道《揭开上海脐血库经营内幕》,个中曲折,幕后隐情,后续追踪,请听记者郭静稍后重返直播间,细细讲述。

  (原标题:中国之声十周年:神舟六号飞船再探苍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9名暴徒袭击新疆莎车公安局8人被击毙
  • 体育林书豪6分火箭惨败雷霆 湖人负76人5连败
  • 娱乐张艺谋或缴纳700万超生费 妻:谣言伤害大
  • 财经揭秘习近平就餐的庆丰包子铺:100%国资
  • 科技百度影音下架盗版内容 称转型娱乐平台
  • 博客《私》的奇葩价值观 习就餐后包子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北大八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