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16日去世 从羊晚《花地》出道

2014年05月18日05:20  羊城晚报 收藏本文

  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16日去世从羊晚《花地》出道

  年轻时的陈国凯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代价》、《好人阿通》、《大风起兮》等;中短篇小说集《我应该怎么办》、《羊城一夜》、《平凡的一天》、《奇才》、《摩登阿Q》、《文坛志异》、《荒诞的梦》、《相见时难》等;另有《陈国凯文集》(共10册)。

  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16日去世从羊晚《花地》出道

  “为人呆板,老气横秋,虽中年而似老年,但性喜幽默,不爱看道德家的庄严面孔,又喜欢跟文坛上的正人君子开开玩笑。不喜欢作哲人状发高深议论或时髦大话,喜欢跟真诚朴实的有识之士和工人兄弟作坦荡之谈。生活和创作的座右铭是——不媚俗,不欺世。”——陈国凯《自画像》

  “我从花地来”

  16日凌晨,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台湾作家周梦蝶、香港作家罗孚、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进入5月以来,一位位作家离我们而去,上帝似乎突然开始“偏爱”起天堂里的文学馆。

  陈国凯是广东五华人,1938年出生于农村,在广州氮肥厂当过工人。1958年,他在《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五叔和五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这50余年,他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二十几部,四百多万字。陈国凯的作品思想性强,脍炙人口,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他曾担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8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国凯生前与《羊城晚报》有着深厚的文学情缘。1980年2月15日《羊城晚报》复刊,当天报纸《花地》版在头条位置,发表了陈国凯的散文《我从花地来》。他多次赞赏花地编辑这种关心无名小辈,不以名取文的优良作风。

  陈国凯同志遗体告别会,定于5月24日(星期六)下午3时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高中生从羊晚《花地》出道

  陈国凯的文学创作之路,与《羊城晚报》花地副刊有着深厚的渊源。

  1958年,陈国凯还是一名高中学生,爱好文学创作的他试着给花地副刊投稿,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女座短篇小说《五叔和五婶》就这样被编辑看中刊登了。1962年,花地副刊又发表了陈国凯的短篇小说《部长下棋》,当时的编辑还将他介绍给有名望的老作家、评论家肖殷。肖殷认识他之后,不仅仔细阅读他的每篇稿子,还在上边写出修改意见,甚至会把不要的部分划出来,指出删去的原因。陈国凯说,是肖殷扶着他走上文学之路;也可以说,是花地让他踏上了文学征程。

  1980年2月15日,《羊城晚报》复刊,当天报纸的花地副刊版在头条位置发表了他的散文《我从花地来》,短短五个字的标题,却是渊长的一段历史。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陈国凯这个名字开始被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人们熟悉和传诵,他在伤痕文学上的造诣,至今被人们所称道。

  在《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之际,陈国凯回忆起自己的文学“出道”,仍然非常激动。“看到我写的稿子在《羊城晚报》花地登出后,我当时的激动心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那时一个中学生和编辑同志一个也不认识,稿子从前门进去,也是从前门印出来。近年,目睹了一些文坛的怪现象,我特别怀念、特别赞赏《花地》编辑这种关心无名小辈,从不以名取文的优良作风。没有这种作风,是不可能培养出大批文艺新军的。”他跟采访他的羊城晚报记者左多夫说,“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学婴儿’能在《花地》这个摇篮里成长”。

  左多夫和陈国凯亦兄亦友,在担任花地副刊编辑期间,左多夫常常跟陈国凯约稿。“他是非常支持晚报的,我们催他的稿,他就写,再催,他就再写。他经常说,自己是从花地走出来的作家”。 编辑: 健龙

   1

  自画像:愿作一颗垫路石

  1990年2月,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重担落在了陈国凯身上。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如何让广东文学创作保持活力,是陈国凯经常思考的问题。

  当时担任《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编辑的左多夫回忆道,有回他收到陈国凯一篇稿件,大致内容是说,当时的新任广州市长黎子流,夜访陈国凯,不巧遇上停电,黎市长气喘吁吁爬上十楼……“当时他对这篇稿子非常重视,叮嘱我要多多关照,尽快见报。当时我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明白,陈国凯去找过黎子流,请他批了一块地,也就是现在天河北那座23层楼的广东文学艺术中心和15层高的作协宿舍楼。”左多夫说,“他确实努力为广东文坛做了很多实事”。

  从1990年到2008年,陈国凯担任广东省作协主席整整十八个春秋,“他对广东文学走向全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任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他对广东文学操心出力,进行了很多规划,也办了很多实事。虽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和文学界的接触少了,但是他对广东文坛的影响依然存在。”

  接替陈国凯的下一位广东省作协主席是廖红球,“在和他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他为人和蔼,对中青年作家十分爱护,对年老作家又十分敬重,不管你来自五湖四海,唯才就用。可以说,国凯先生对广东文学的建设是不遗余力的”,廖红球对记者说。

  “自度平生,才具平庸,难成大器,唯寄热望于新进的广东中青年作家们。愿作一颗垫路石子,为广东中青年作家垫步搭桥。”在文章《自画像》中,陈国凯如是说。或许,正是他的这种谦逊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广东作家。

  蒋子龙:老兄如一坛好酒

  在诸多广东作家眼中,陈国凯是广东文学的标杆人物,犹如一面旗帜,人们广泛称道他在伤痕文学和纪实文学上的造诣。《我应该怎么办》1979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代价》1980年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学奖;《好人阿通》1982年获广东省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尽管获得了大大小小诸多文学奖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陈国凯却毫无架子,为人谦和,他的名片上没有任何头衔,只有单位、姓名、电话。

  陈国凯重感情,广交友,无论是以前在广氮厂的工友,还是文学创作界的朋友,包括官场里的风云人物,都喜爱上他家去喝茶、抽烟。黄楚熊说:“陈国凯有点怪,他出生农村,进过工厂,农民不像农民,工人不像工人。当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依然积习不改。”虽然顶着作协主席的头衔,他仍然讨厌开会,讨厌听报告,讨厌繁文缛节,讨厌一切程式化和虚情假意。

  陈国凯自诩为“最轻量级运动员”和“无齿之徒”,他体重不过百、仙风道骨;他高度近视,三尺之外,看不清对方是谁人;他为人淡泊、深居简出,“大隐隐于市”。

  “广东作家中,陈国凯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位,他是伤痕文学最早的报春鸟,但却不仅限于伤痕文学。其后他写的纪实性文章、文坛志异,都非常精彩。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他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和陈国凯认识多年,他眼中的陈国凯善解人意、为人着想。“他很能团结人,不管你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他都能把大家聚拢在一起。”

  作家蒋子龙和陈国凯是几十年的老朋友,相互来往十分密切,蒋子龙亲切地称陈国凯为师兄。“国凯小个子,很瘦弱,但为人格局却十分大气,至柔胜至强。我们认识几十年,我从来没见他红过脸,从来不和人吵架,和我的性格刚好相反,大家提起他,都是非常敬佩的。”蒋子龙说,“国凯老兄如一坛好酒。他是位隐者——文坛风光、热闹的地方绝对找不到他,他似乎立身于文坛之外。”

  他是骨灰级音乐发烧友

  “国凯老兄的做人、做文,可以说是两段人生。”得知陈国凯去世后,蒋子龙一直陷于哀痛当中,他正在写一篇怀念师兄的文章。

  十几年前,有一回陈国凯到天津的蒋子龙家作客,睡在他家书房里。第二天早饭时,陈国凯给蒋子龙一一点评书架上的书,“哪本好,哪本没意思,他一本本跟我讲,还问我读没读,问我的评价。我就纳闷,你昨晚没睡觉吗?他说睡了。”我就非常惊讶,“整夜不睡觉也不可能把我的书翻个遍呐!他居然把我书架上最有价值的书都挑出来了,真的让我非常佩服。”

  读书写作之外,陈国凯把音乐视为第二生命,他的家中常有音乐萦绕,古典的,现代的,全都听。就算在病房里,他的床头柜前也还摆着一台音响。“中国作家里,估计没人的音响能够比他的更高档”,谈到这里,不少作家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名骨灰级的音乐发烧友,每个月的工资都被花得精光,全都耗在了音响器材上。

  “国凯生病中风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他把家中的书架全清空了,换成了唱片,人也不爱说话了,默不出声。”蒋子龙回忆说,“他生病以来这些年,一开始我非常着急,后来慢慢平静了。虽然他不说话,但听音乐、写毛笔字、看新闻报纸。”蒋子龙说,他生病后,仍然关心世界、关心文坛,但他不再出声,“他一言不发,但洞若观火”。编辑: 健龙

  (原标题:广东著名作家陈国凯16日去世 从羊晚《花地》出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教育学会: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 体育西甲-马竞压巴萨夺冠 阿森纳夺9年来首冠
  • 娱乐黄海波嫖娼疑假名开房 酒店系剧组租住
  • 财经楼市观望期开发商服软 只现特价不见降价
  • 科技苹果iPhone存泄露用户所有行踪风险
  • 博客莫迪胜选凸显印度体制的活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中女生得幻丑症整容上瘾 1年动刀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