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同:与大地贴近 才知泥土芬芳

2014年06月27日17:09  东方今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选择回到家乡我是非常坚定的,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淳朴的民风、勤劳的民众、熟悉的乡音是我一直的牵挂,学成之后报效家乡父老更是我从小到大的心愿,我觉得自己就应该回到那片熟悉的黄土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用行动回报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我的厚爱。

  □郑瑞同/文图

  东方今报记者 张希 整理

  人物档案

  ◎姓名:郑瑞同

  ◎年龄:31岁

  ◎学历: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淮阳县大连乡政府

  ◎职务:主任科员

  ○由“学生娃”到“笔杆子”在蜕变中成长

  2011年9月,我从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经过组织部门的层层选拔考核,光荣地成为选调生队伍中的一员,怀着“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火热赤诚之心,按照组织安排回到家乡淮阳县做了一名服务基层的普通公务员。

  从学校到社会,从都市到乡镇,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工作伊始,我被赋予党政办主任的重任。像很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一样,刚开始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是两眼一抹黑,但我时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基层的工作中去,坚持在完成每一项看似平常琐碎的小事中提升自身能力,很快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并熟悉了工作。

  我深知文字功夫是办公室人员的基本功,在做好办公室日常运转工作的同时,我时刻鞭策和激励自己勤于学习,充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和夜晚的时间加班加点,为一词一字苦琢苦磨,力争在文字材料上写出高品位。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文字材料逐渐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办公室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县表彰。同时,我主动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老区建设》、《中国乡村发现》、《党政干部论坛》、《乡镇论坛》、《河南工作》、《河南组工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或调研文章20多篇。

  ○甘当“泥腿子” 在基层实践中锻炼真本领

  乡镇这个大熔炉是培养全才的地方,党政办就是乡镇的那“一根针”,乡镇的重头戏都在这里上演。党政办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作息时间全天候,我一干就是三年。

  每年夏秋两季的秸秆禁烧任务最重,一个多月回不了一趟家,我基本全天候在田间地头巡逻,每次都冲锋在火情第一线。在村“两委”换届、征收养老保险等工作中,我白天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晚上又立即着手整理资料;在信访维稳、“两违”整治、殡葬改革等工作中,我也多次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以前学校的佼佼者成了地道的“泥腿子”。

  ○常怀感恩之心 用行动回报家乡人厚爱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的重点关注和支持培养,这份甜美和温馨激励着我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选调生服务。由于一直遗憾于全国近20万选调生,既没有发行《选调生》期刊,也没有全国性的选调生网站,于是从2013年4月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对网络比较熟悉的优势,通过网络与全国其他省选调生一起构思、设计、编写代码,建成了全国首个“选调生网”,并借助集网站、论坛、微博、贴吧、QQ群于一体的“选调生网”平台主编了第一本面向全国选调生的月刊电子杂志——《选调生》,为全国选调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同时,我通过一年多与选调生团队的共同努力,经过多次网络征文和多方筹集经费,主编的自选调生工作开展以来首部全国规模的优秀作品集——《青春在基层绽放——全国青年选调生作品选编》也即将出版发行。作为中国最基层的一名普通选调生,倾出所能自费办网站、出书,也许坚持的过程很艰难,但我为自己的生命因联系上这个时代而自豪!

  与大地贴近,才知泥土芬芳。三年的基层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选调生身份不是一个耀眼的光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家乡的建设者,只有经过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坚强的意志、过人的能力和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李鹏勋】【打印】【顶部】【关闭】

  

  (原标题:郑瑞同:与大地贴近 才知泥土芬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特稿:令政策的政坛往事和家族史
  • 体育世界杯16强产生 C罗进球葡萄牙仍出局
  • 娱乐宁财神吸毒被警方控制 3次共买3千元毒品
  • 财经世界杯赛事地下赌球:十赌九输有去无回
  • 科技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BABA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宿舍裸睡被通报(图) 国际高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