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沈静文)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农科院推进的“粮食作物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计划”获得成功,部分示范区玉米每亩增产超过600斤。
经农科院专家测算,山东德州武城县武城镇千亩玉米示范区的10亩超高产攻关模式示范田,今年玉米亩产达到1056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300-4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800元;1000亩生产示范田,今年亩产达到850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150-2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600元。
据了解,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偏低、农机农艺融合度不足,是长期制约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中国农科院在黄淮海主产区的山东德州、安徽阜阳和东北主产区的内蒙古通辽等地,共建立了5个千亩以上面积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攻关示范方。在德州市武城县开展了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集成组装了两套技术模式:一是超高产攻关模式,即“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二是大面积生产模式,即“农机农艺六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这些模式的核心技术是:优良品种、增密种植、条深松免耕、多层施肥。农科院作科所专家黄长玲告诉记者,这两套种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简单,农民容易学,容易推广。
黄长玲认为,建立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综合技术集成,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必然选择。如果用这套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约1.8亿亩),按大面积推广亩产增加100公斤计算,相当于多种了3000万亩夏玉米,可以多提供1亿人一年的口粮。增加的玉米,相当于全球70亿人每人多吃15个棒子。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技术攻关见成效 玉米亩产增600斤)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