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南京闹市区静默致哀

南京新街口车辆停驶鸣笛。 田雯 摄

国家公祭日:南京闹市区静默致哀

民众聚集在南京新街口驻足默哀。 田雯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3日电(田雯)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01,南京全城鸣笛致哀,车辆停驶、行人驻足。南京闹市区新街口瞬间定格,在静止的1分钟内,所有人内心流淌过深深的哀思,悼念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车辆停驶鸣笛,行人低头默哀

  当天上午9:58,南京新街口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从原本的红黄绿交替,同时全部变红,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纷纷停下,行人也站立在原地。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一面播放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直播画面的户外大屏。

  上午10:00,国家公祭仪式正式开始,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大屏幕里传出,响彻整个新街口上空。行人纷纷脱下防寒的帽子,一些司机也从车里走了出来。10:01分,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的霎那,所有车辆同时鸣笛,路上行人低头默哀。笛声萦绕在南京的晴空下,久久回荡,如同当年那场惨案中遇难者的哀嚎一般,振聋发聩。

  此时的南京城,笼罩了一层浓重的哀伤。这一刻,时间静止,悲伤凝固,唯有77年前那段令人痛彻心扉的历史记忆,在人们的脑海里循环,所有人的心中都流淌过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深哀思。

  1分钟后,道路恢复正常。仍沉浸在悼念中的南京市民程敏眼泛泪光,她说,今天特地在这个时间来到新街口,想和众人一道为77年前死难的同胞表达哀悼。“今天是我们的国难日我心里也感同身受,对我们30万遇难同胞,深表哀悼,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遇难同胞都是我们的亲人,我心里很沉痛,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

  新街口闹市不“闹”,民众心情沉重

  平日里喧闹繁华、车水马龙的新街口,当天显得庄严肃穆,行人大多面色凝重,没有高声喧哗、没有欢笑,耳边响起的只有一块户外大屏上播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电视直播的声音,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伤痛的历史。而新街口原本播放各种广告的十余块电子屏幕全部黑屏。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广场上矗立的旗杆也降半旗向死难者致哀。

  位于新街口商圈的新百、大洋、中央等商场内,背景音乐全部停播,所有商铺的电子广告屏也一律黑屏。商场保安周善说,原本很吵闹的商场今天很安静,“商场里面的员工和顾客,外面鸣笛的时候我们也停下默哀了。我感到今天心情蛮沉重的。这种国家公祭的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上午十时正好开车到新街口的出租车司机姚君公,就参与了鸣笛致哀的行动。他说,当时车上载着一名乘客,他们两人一起听着车内的广播直播,心情很是难受。“往年的‘1213’我们也用鸣笛的方式表达哀悼,今年规模更大了,自发参与的人更多了,新街口静止的那一刻,我觉得很壮观,国家公祭让我们所有人都能铭记惨痛历史,不忘国耻。”

  今天恰好来到南京办事的安徽巢湖人严遥莲,带着沉重的行李,在新街口街头看着大屏幕里的直播画面,驻足良久。她说,看到这些77年前的影像,非常难受,那么多无辜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手下,感到很气愤,“日本人当年对我们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容否认和抹杀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个日子。”

  在默哀结束后,南京金融中心广场上有一个凝望着半旗沉思的背影。他名叫邹义,山东人,刚来南京半年。他说,虽不是南京人,却与南京市民一样感同身受,内心十分沉痛。77年前被侵华日军屠杀的历史是国之殇,“这种痛是撕心裂肺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不能让这种伤痛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逝,我们更应该告诉年轻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告诉他们热爱和平。”他表示,国家公祭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更是一种民族力量的凝聚。

  战乱留下的创伤有多痛,民众祭奠的哀思就有多沉。今天,古城南京巨大的悲伤喷涌而出,缅怀致哀的同时,也从悲痛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呼唤和平的声音将更响亮。(完)

  (原标题:国家公祭日:南京闹市区静默致哀)

相关阅读

用国家公祭将历史刻在人心

谴责那些否认和篡改历史的丑陋行为,是一次表态。对不断抬头的日本右翼势力,对于他们不断否认历史的行径,需要用国家公祭这种形式来表达中国立场。相信日本的年轻人也会关注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他们有权利知道这段历史,避免被日本右翼扭曲和篡改的历史所蒙蔽。

日媒在国家公祭日安静异常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竟再无只字片语。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在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好像“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完全是另一个国家的事,与日本没有半点关系。

垃圾短信为什么会躲着高官走

本来以为垃圾短信是每个人共同的烦恼,没想到这里面,我们的领导也有特权——只要你是一定级别的官员,就可以不必受到垃圾短信的骚扰。这样的“国家机密”,不是媒体扒粪扒出来的,是运营商自己说的。

意味深长的“少年不可欺”

假如大家都提防着自己的创新思想被偷走,何来创新火花的碰撞?我国要成就为创新大国、强国,就必须重视每一个创新的微光。

  • 美国教授与川菜馆老板的4美金纠纷
  • 大学生休学创业需要时间而非褒贬
  • 古代女人来月经用什么
  • 贤君刘备与奸臣曹操谁更“奸”
  • 《奔跑吧兄弟》蛇精病们现原形了
  • 离婚尽量做到散买卖不散交情
  • 宝岛台湾邂逅世界最美地铁站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