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门这个地名,相信南京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和很多竖立在城内的城门不同,这里空有一个名字,却见不到实体的城门。而时间倒退78年,这里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面对日军的进攻,无数中国军人在这里用生命守卫这道通往南京城内最后的防线。如今,这里虽然战火不再,保留下的遗址公园依然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
光华门:仅存城墙遗址和抗战城防堡垒遗迹
对于南京人来说,极少有不知道光华门的,但是倘若你问他光华门的那个门在哪,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恐怕会愣在当场。的确,作为明朝时期都城的南大门,也曾宏伟矗立在这里数百年。而今时此刻,倘若不是有老人指引,记者也难以确定这座城门当年的具体方位。
如今,光华门仅存的遗址已被辟为一处公园,位于御道街、大光路路口向南150米处。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城墙遗址。它不是大段切面似的结构,而是依山势地形而建,层层递进,如同梯状,其间有平地可行走。残存的砖墙现已不及人高。
在公园的一段残墙下,有两个只剩半截、弧形的城砖建筑,中有方形枪孔。前有石碑,刻载了如下一段文字:“2006年10月,该遗迹在‘月牙湖五期’环境整治施工中被发现,随后南京考古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两处民国时期的堡垒遗迹是以明城墙为依托构筑的城防工事,东西相临,均用明城砖砌筑。据史料载,1937年冬日军进攻南京,光华门是中国守军抵御日寇最为顽强的战场之一,发现的民国砖筑堡垒遗迹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日军相册:光华门在炮火下坍塌
今天的光华门似乎就是一个市民休闲锻炼的去处。然而在民间收藏家、抗战史爱好者王世清眼里,它还有另外一番模样。前些年,老人曾多方努力,搜集到一本当年日军发行的“相册”。黑白照片中,光华门在炮火下坍塌,日军从缺口处蜂拥而入。而他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一名日本军官也被击毙在当场。
王世清说,这种相册由记录日军在华作战的照片汇编而成,日本人称之为“写真帖”。王世清这本《光华》,是由日军步兵第36联队编制,军队内部发行。从版权页可以看出,这本相册是“昭和十五年三月”,也就是1940年3月。
在这本相册里,反映南京战事的约有10张,包括在江宁淳化炮击、坦克编队穿过田野、中国守军修建的碉堡、南京城破后的街景。而最珍贵的,是反映光华门作战的照片。
老人一边展示照片一边介绍说,这是在光华门前,日本部队集结的场面,这是城破以后,日军顺着缺口形成的土坡登上了城墙。此外,他还特别介绍了一张拍摄了墓碑的照片,他说,这个叫伊藤的中佐,就是在攻城门的时候被击毙,这也说明当时的守军在奋力抵抗。
保卫南京:这里的战斗最激烈
据了解,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由于南京的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一般的山炮无法击破。日军首先向地形上比较容易进攻的光华门发动攻击,但守卫光华门的是当时国军中最有战斗力的教导总队。战斗十分惨烈,日军曾一度占领光华门,又被教导总队发动反攻夺回。坚守中华门和雨花台的八十八师抵抗也十分顽强,到12月12日为止经过3天激战,日军仍没有能够突入南京城内。
1937年12月9日拂晓,日军第9师团胁坂部队趁5师87师换防,抢占光华门外的大校场和通光营房,随后连续数日,日军飞机、野山炮和坦克不停地猛烈轰击光华门。城楼被炸飞,80米段的城垛被炸平。10日下午5时,日工兵第9大队在对光华门东南角残墙实施爆破,日军百余人从被击穿倒塌的城门沙袋掩体工事中冲入光华门,胁坂36联队伊藤善光少佐将太阳旗插在南京城头。而为了抵抗日军,无数将士为国捐躯,在南京保卫战中直接参与了光华门之战的就有四位将军以身殉职 。
王世清告诉记者,相册中提到的这两支部队,都是日军步兵第36联队所属,而第36联队属于第九师团。南京保卫战结束后,该师团残暴地实施了对中国军民的大屠杀。
展望未来:6号线将使这里成为“便捷之门”
合上相册,告别王世清老人,记者再次来到光华门遗址公园附近。盛夏的骄阳似火,这样的天气让原本就颇为静谧的光华门堡垒遗址公园显得更加人烟稀少。
附近的老人们说,光华门是南京的老地名了。过去这里是南京城的南大门,后来又是抵抗日本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的光华门灾难深重,但值得让人铭记。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于他们这些生活在城南的人来说,也希望光华门能有新的生机。而在前不久公布的规划里,南京地铁6号线就将由栖霞山站开往南京南站,中途穿越光华门。随着这条地铁线的开通,届时光华门将不再仅仅是个地名,它又将被赋予更多现实的意义,成为南京市民,尤其是城南居民的“便捷之门”。记者 黄敏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