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深夜,邳州市论坛上一则寻人网帖称该市邹庄镇丁滩村一名3岁女童,跟奶奶到河边玩耍时,因老人体力不支晕倒后走失。网帖附上了女童个人信息、照片、家人和派出所联系方式。该帖有如“火情”,网友深为关切,当地警、民则组织了近百人的搜救队,在走失地附近展开地毯式搜索。昨日上午,网上再度发布消息,称女孩已经找到。2个小时后,又一则网帖让剧情发生了大逆转,有网友发帖称,孩子根本没有丢失,是孩子母亲、奶奶一手导演的“假警”,目的是骗在外地搞传销的孩子他爸回家!(8月14日《扬子晚报》)

  首先要给那些不遗余力的警察、村民和在网上密切关注女童走失信息的广大网友点个赞。尽管实践证明这只是一场虚惊,但毕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真情大爱,让我们看到了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华传统美德仍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弘扬。

  从新闻来看,孩子母亲、奶奶之所以要导演这么一出“假警”闹剧,无非是劝孩子他爸“浪子”回头心切而又无计可施。再一点,就是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自私自利。应该说,孩子母亲、奶奶报假警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走上犯罪道路,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个缺乏父爱的环境中长大。再说,“有困难找警察”也属正当。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不论是基于何种原因,报假警的行为显然不妥,盖因从这则新闻来看,浪费了大量的警力(据报道,当晚当地一个叫邹庄的派出所几乎倾全所之力),耽误了附近不少村民的深夜休息(说不定还影响次日的生产),消费了广大网民的情感不说,也让报假警者尝到了拘留的滋味。

  关键是,报假警时把年幼无知的孩子牵扯其中,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亦即让孩子与远在外地搞传销的爸爸能早日实现团聚。但实则是做母亲和做奶奶的于有意无意之中在教孩子从小练习撒谎,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关键是,假如孩子有一天长大了,也如法炮制,那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事实上,现在的一些中小学生不仅在作文中趋向于撒谎,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见他们谎话连篇,显然在很大程度上与大人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引导有关,直言之,是成人社会的所作所为,在变相教会孩子写作撒谎作文和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说真话。正所谓:“孩子是成人的镜子,也是成人的影子。”

  因此,不仅是这则新闻的当事母亲、奶奶需要深刻吸取报假警并把孩子牵扯其中的教训,我甚至认为今后一切成人尤其是做父母的,都应该以此为戒——如果我们都不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是个佼佼者,同时还希望他们长大后有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即品学兼优的话。

  文/王志顺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追问天津大爆炸真相正当其时

没有追问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改进,然而,无论政府还是官员,出于利益的考虑,都会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如果不趁着舆论聚焦的时候“穷追猛打”,而是搞什么“穷寇莫追”,会错失质疑揭露的绝好机会,错失反思的最好时机。

中国消防员应该职业化吗?

消防队员是和平时期少有的经常“上战场”的战士,他们冲锋在前,为保卫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而牺牲。他们的牺牲绝不是可以被用来批判牺牲的工具。曾有网友揶揄:职业化确实可以减少伤亡,因为职业化以后一着火,合同制消防队员往往不冲上去,就不会有伤亡了。

破解扶老人困局应当疑撞从无

坚持“疑撞从无”以及“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确可能让一些被撞者无法讨回公道,吃了哑巴亏,这是其弊;但它可以保证不冤枉一个好人,避免扶人者被反咬一口,不给故意讹人者以可乘之机,这是其利。总体而言利大于弊,我们只能作出“次优”选择。

当劝退“小三”成为一门生意

在一般情况下,当出现“小三”时,配偶也不尽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她们本人和亲友多会成为“小三”的劝退者。从理论上说,职业劝退师可能比一般人更具劝退技巧。但感情这种东西具有高强的坚韧性,有时一进入角色,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 日本法律也对大爷遭性侵没办法
  • 最帅逆行之称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 战败70周年靖国神社氛围为何如此诡谲
  • 当有人在灾难中失去了挚爱该怎么办
  • 《花千骨》妖神尚未开虐剧情已临终
  • 三招教你成功挽回出轨老公的心
  • 欧洲游记:惊鸿一瞥日内瓦如此美丽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