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局大码头

陈文全在讲述当年的情况记者 张路桥 摄

甲雷

蒸汽引擎机

四十八步梯

第八制造所的电炉熔铜

迎胜桥

侵华日军一架飞机在轰炸重庆新华社资料图

  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有专门生产弹药的兵工企业,生产着手榴弹、枪榴弹、枪弹、甲雷……起源于重庆本土的两家兵工厂,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工厂(现重庆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四工厂(后改名为重庆特殊钢厂),生产了成千上万的弹药,为战场输送着凶猛的火力,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商报记者 谢聘 周舒曼 实习生 万佳 曾盛

  如今的铜元局,早已没有昔日兵工厂的踪迹。但是它曾经的辉煌,却足以让所有人铭记。110年前,这里是清政府在西部最大的铜币厂;85年前,这里是四川王刘湘军队枪弹产地;1938年,这家从兵工署四川第一兵工厂更名为兵工署第二十工厂的兵工厂,成为抗战大后方的第一枪弹厂。8年抗战期间,这家土生土长的重庆本土兵工厂,共生产了6亿发枪弹,以及甲雷等多种武器,为前线提供了强大的弹药支持。

  第一发枪弹 铜元局改兵工厂 成功仿制德国手枪弹

  “那时候啊,铜元局这一带,全是我们厂的。”坐在南坪上海城小区内,看着窗外的景色,70岁的陈文全语气中有一种骄傲,也有道不尽的感慨。

  陈文全是重庆长江电工集团原党政办主任,曾编撰该厂厂史时任主编。对于该企业在抗战期间的前身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工厂的历史,他可以如数家珍。

  “铜元局建厂是在清末的时候,是当时重庆第一家工业企业。”陈文全告诉记者,洋务运动后,各地发展工业。当时四川省正在筹建川汉铁路,但是资金紧张。于是清政府光绪皇帝准旨兴办重庆铜元局,建局的资金200万两白银, “用的是当时四川的盐款税收”,在重庆建铜元局,铸造铜元、银元,通过流通货币,赚钱修建铁路。

  铸造货币的铜元局,一时风头无二,厂址所在地也改名为“重庆铜元局”。

  然而,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兴起,金属货币逐渐被纸钞取代,曾经辉煌的铜元局开始沉寂下来,“原有2000多的工人,当时只剩下几百工人了”。彼时,正处军阀混战时期,刘湘是最终崛起的四川王,占据了重庆。

  因为军阀混战的军火需要,1929年,刘湘利用铜元局压片、轧机等设备,将铜元局改为子弹厂,1930年定名为第二十一军子弹厂,“当时技术不好,设备也不专业,改造用了一两年时间”。

  陈文全介绍,当时第二十一军子弹厂成功仿制德国7.63毫米毛瑟手枪弹,以及“七九圆弹”。

  难产的枪弹 挖山洞生产避轰炸 自制马达电扇消暑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接管第二十一军子弹厂。同年10月,改名为四川第一兵工厂。1938年3月,再次改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工厂。

  随着兵工厂的西迁,从1937年10月开始,南京金陵兵工厂枪弹生产机器分4批由安徽芜湖装船水运,经宜昌中转运至重庆。“还有陕西兵工厂的设备,也全部运到第二十工厂,进行统一整编。”陈文全介绍,同时内迁到的还有大量技术工人,“第二十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多”。

  “当时主要是生产枪弹,包括步枪弹、手枪弹,还有甲雷,以及各种枪炮零件。”陈文全介绍,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工厂也跟着扩张,“到了1940年,新增建设的厂房面积就有1万多平方米”。

  1941年春,为了防止日军空袭,保证枪弹生产,第二十工厂按照兵工署令,开工建筑山洞厂房,“一共修建了15座山洞厂房,到了1943年9月正式开始生产”。

  在山洞工厂生产,天气炎热是工人们遇到的大难题,“当时又没得空调,洞子里只有通风设备。那个熔炉高温达上千度,好热嘛”,陈文全说,为了消暑,工人们几乎都是打着赤膊,“还有就是自制‘马达电扇’消暑,工厂里头的马达焊上几个铁叶片,都是厂里的材料,工人们也有技术。那个吹起功率很大,人都吹得走”。

  “做枪弹最危险的就是做底火药,当时都要靠人工,有很多人受伤。”陈文全说,天气炎热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工作中的危险才是工人们最害怕的事情。他介绍,底火药十分敏感,制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炸伤工人,所以制作底火药,技术要求很高,“但底火药就是生产枪弹的必需品,弹壳底部有传火孔,打火之后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火药,子弹才能发射出去”。

  疯狂的枪弹 设计试制铜盂弹头 8年产枪弹6亿发

  底火药、弹壳、弹头……小小一枚枪弹,生产起来并不容易。陈文全说,当时的第二十工厂下设8个所,不同车间负责生产用于机枪、手枪、步枪等武器的枪弹。

  “除了常规生产,工厂也在进行创新研制。”陈文全说,抗战爆发前,第二十工厂弹头盂是采用德国进口的钢盂,然而,抗战爆发后,德造钢盂无法输入,为使工作不致停顿,工厂开始设计试制铜盂弹头。“经过反复试验,弹头最终试制成功。”陈文全说,自制的铜盂弹头因其硬度减弱对枪管磨损减小,起到了延长枪管寿命的作用。这项成果保证了第二十工厂能源源不断为前方供给枪弹。

  锡皮在枪弹底火制作中起着防潮作用,所涂的进口胶价值昂贵,且采购不易。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将用过的锡皮入炉熔化,表面多量的胶就废弃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第二十工厂对废胶进行回收。”陈文全说,工人们从废品中取得可贵的原料,将废锡浸入酒精缸内,一两天后,胶就会脱下,“工厂每天造枪弹底火药约70余万粒,利用回收的废胶可达半数”。

  此外,第二十工厂还对枪弹铜壳、甲雷、木柄手榴弹的制造工艺进行改良。“甲雷就是地雷,埋在地下的。1938年,工厂便开始生产‘四号’甲雷,1943年开始改造为新型甲雷”。陈文全介绍,主要是把代硝酸钾改成了TNT炸药。

  据史料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该厂有机器1131部,有员工兵伕4374人,每月能生产枪弹1070万粒、甲雷1.6万个。“抗战八年里,第二十工厂为抗战前线生产供给了各类枪弹6亿发。”陈文全说,第二十工厂是抗战期间当之无愧的“第一弹药库”。

  故 事

  考工:

  担200斤重物爬48梯

  抗战期间,第二十工厂对职工的选拔、要求是什么?陈文全说,当时能进厂工作的分三种类别、途径。一是高级管理人员,由中央委派;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多为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厂;三是生产工人,可由厂内两个职员推荐,也可参加统一的“考试”。

  这项统一的“考试”不是面试、笔试,而是一项体能测试。“当时在厂里的厂房之间,有一处48级的石梯。”陈文全说,凡是想进厂做工人的报名者要肩担200斤重的铅块,爬上石梯顶端,“过关了就算合格者,可以入厂”。

  陈文全说,这项特别的“考试”并非游戏,而是因为生产工作十分劳苦,工人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正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进厂女工少之又少,“工人人数最多的时候6000人,其中女工人数不到百人”。

  建迎胜桥 表抗战胜利决心

  一边躲避日本敌机的轰炸,一边在防空洞昼夜生产,第二十工厂的工人们在战火中坚守大后方,誓死与倭寇抗战到底。“当时厂区广东山附近被日机轰炸炸出来一个大坑,工人们就把它变成了鱼塘养鱼。”陈文全说,虽然生产环境艰苦,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工人们已经学会苦中作乐。

  “10里沿江抗战路,一座丰碑迎胜桥。”说起当时厂内全体员工抗战必胜的决心,陈文全提起这样一句话。原来,1942年,厂内在沿江修建连接各防空山洞的战备公路10华里,其中修建了一座由石头和水泥浇铸的公路桥,取名为“迎胜桥”,即迎接抗战胜利之意。

  “这座桥鼓舞着全体员工的士气,也表明大家坚信抗战必胜的决心。”陈文全说。

  第二十四工厂:顶着日军大轰炸 5分钟装一个手榴弹

  商报记者 谢聘

  实习生 万佳 曾盛

  在轨道1号线双碑站下车,一路走到老双碑游艺楼,大约10分钟时间。灰色的居民楼、光滑的石板梯、沿途的街景,都被时光烙上了印记,但依稀可以看出曾经的繁荣。

  这里,曾是重庆特殊钢厂,号称“西南一切工业之母”。在上世纪初建厂之时,直到四川王刘湘接管,这里被称为重庆电力炼钢厂。而到了1937年,国民政府接管重庆电力炼钢厂,后改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并逐渐扩充,成为了抗战期间后方重要的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十四厂除了生产钢料以外,还先后生产过飞机炸弹、手榴弹、枪榴弹等武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曾辉煌一时的企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这块曾经被日军战机夷为平地的土地,曾经在废墟中重建辉煌的土地,变成了老人的乐园。简陋的茶馆里,一张桌子,一壶开水,一个茶杯,三两个老友,一坐就是一上午。

  这些无名的英雄们,曾经用血肉之躯在炮火中坚守的他们,也会时不时地想起曾经战争年代的那些岁月,那些让人铭记不忘的故事。

  故 事

  1

  手工装火药 5分钟装完一个手榴弹

  和其他老人有些不一样,95岁的老人姚少成(音)喜欢独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拄着手里的拐杖,沉默不语。姚老很瘦,满头银发,精神却很矍铄,一双清明的眼睛,藏在黑框老花镜背后。

  “70多年了,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说起抗战,姚老抬了抬眼,嘟囔着说道。虽已95岁高龄,但老人口齿十分清晰。

  随着姚老的回忆,时间回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18岁的小伙子姚少成从铜梁老家来到重庆工作。1942,姚少成调入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工作。

  进入第二十四工厂后,姚少成被分到手榴弹生产车间。

  “那个时候啊,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姚少成回忆,手榴弹车间加上运输工,一共就百来个人。姚少成说,22岁的他,每天跟着师傅们一起,在狭小的车间里,12个小时不停歇地赶工,“除了吃饭都在做手榴弹,大家都是为了把日本小鬼子赶出中国”。

  姚少成还记得,当时装手榴弹,都得靠一双手。“弹壳是机器轧好的,我们就装火药进去。”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姚少成一直记得当时工作的流程,“那个药我估算大概2公斤一个,药装好检查好了就拿去用机器压,之后就装引线,一般一个手榴弹四五分钟就可以做好一个,安装起来并不难。”

  装手榴弹虽然不难,但是由于工作时间长,一天手榴弹装下来,姚少成常常会手臂酸痛,抬举都十分困难。更让姚少成感到心惊胆战的是,日军不时的轰炸。

  “上班的时候就听到日军在到处炸,我们厂没被炸到,但像以前我们坐的这里周围全部炸得稀烂。”姚少成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想到自己在无数次的轰炸中逃生,神色之间有一丝庆幸。

  虽然工作危险又辛苦,但让姚少成感到欣慰的是,工厂的待遇挺不错。“每天有2块钱的工资,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伙食不好吃,但是管饱。”姚少成感慨地说,当时那个年代,能吃饱就很不错了,“我们能吃好多吃好多,还是很满足”。

  装手榴弹装了整整一年,1943年,第二十四工厂停止生产手榴弹,开始专注轧钢,姚少成又成为了一名轧钢工。

  故 事

  2

  狂轰滥炸不停产 造出炮弹水路运走

  歌乐山下,嘉陵江边,十里钢城。

  80岁的付祥贵是一名“钢二代”,解放初期,他进入第二十四工厂轧钢。提起自己的厂,付祥贵言语中有种莫名的自豪。

  付祥贵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磁器口人。“当时兵工厂修好了,我们那时候小,都很好奇,但是都不敢去兵工厂看,门口有当兵把守,挎起枪的,怕得很。”为了保证生产,第二十四工厂就在附近招小工,“招进去当学徒,跟到汉阳兵工厂来的人学技术,学会了就上工”。

  “我两个堂哥就是那时候进的厂,当时厂就修在现在双碑地铁站那里。”付祥贵说,两个堂哥如今都不在了,“以前他们上班,下班回来后会给我们吹点兵工厂的‘龙门阵’。所以虽然兵工厂保密,但其实我们都会晓得点‘秘密’”。

  “当时生产了不少的武器,手榴弹、枪榴弹、十字镐、洋撬……十字镐和洋撬是每个士兵必备的,用来挖战壕。”付祥贵说,“还有专门修枪的车间,前线打仗,枪会有一些损坏,就在这里修。哪点坏了就补哪点,还可以校准”。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经常会遭遇轰炸,但是不管日军轰炸多么激烈,第二十四工厂从没停止生产。“那时候三天三夜不间断轰炸,工人们仍旧上班,赶着给前线造武器。”付祥贵说,虽然不能靠近兵工厂,但住在磁器口的他时不时可以看到士兵们把一箱箱的弹药抬到江边,“他们在江边装船,然后用船拉走。”

  相关史料

  重庆大轰炸概况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政府的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间,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使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遭到空前浩劫。

  ●直接人口伤亡

  32829人

  根据全市档案文献资料调研统计,从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近七年时间里,由于日机轰炸造成的直接人口伤亡为32829人。

  ●间接人口伤亡

  6651人

  间接人口伤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由于日机轰炸,房屋或防空洞倒塌造成的人口伤亡。二是在日机轰炸环境中因躲避轰炸或在轰炸后救护产生的伤亡。三是因修建防空洞、机场、公路等军事设施而造成的人口伤亡。

  抗战期间,重庆间接人口伤亡共计6651人,其中死亡6333人,受伤318人。

  (材料来源:重庆市抗战调研课题组《抗战时期重庆市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张嘉佳被骗后为何还愿捐善款

尽管张嘉佳为自己的“莽撞”而道歉,但他坚持“不改初衷”,只是今后“未确凿的情况下不再公开”。我认为这不能叫“阿Q精神”,而是一种对于美好人性的期待,一种难得的悲悯情怀。无论外部世界有多少尔虞我诈,内心依然坚守一份良善。

中国消防员应该职业化吗?

消防队员是和平时期少有的经常“上战场”的战士,他们冲锋在前,为保卫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而牺牲。他们的牺牲绝不是可以被用来批判牺牲的工具。曾有网友揶揄:职业化确实可以减少伤亡,因为职业化以后一着火,合同制消防队员往往不冲上去,就不会有伤亡了。

新加坡国企经验对中国有用吗?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一轮顶层设计即将出台。当前坊间流行的猜测是,政府将以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对国企进行改革,于是国内舆论对淡马锡模式的关注再次升温。其实淡马锡模式进入学界与决策界视野久矣,但如何正确理解却是问题所在。

为啥差劲硕士生能找到好工作?

很多公司非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应届生不招,此外,很多公司比较喜欢有海龟背景的应届生。如果学校不好的话,那么往往连筛简历关都过不了。为何会如此?这是因为,有些好单位在招硕士应届生的时候,选择标准最看重的是以下两点……

  • 日本法律也对大爷遭性侵没办法
  • 最帅逆行之称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 战败70周年靖国神社氛围为何如此诡谲
  • 当有人在灾难中失去了挚爱该怎么办
  • 《花千骨》妖神尚未开虐剧情已临终
  • 三招教你成功挽回出轨老公的心
  • 欧洲游记:惊鸿一瞥日内瓦如此美丽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