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觉得手机流量被运营商“偷了”

2015年10月30日02:44   新京报 收藏本文
中国移动似乎也正体验着“弱势群体”的感觉 中国移动似乎也正体验着“弱势群体”的感觉

  易语惊人

  电信运营商甚至一些国企如何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与“热爱”?我想,就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宗旨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这几天,贵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中国移动似乎也正体验着“弱势群体”的感觉,舆论场对其一边倒的声讨令其颇为狼狈与无奈。

  引发舆论声讨的导火索有二:其一,一位女网友在个人微博上声泪控诉,本月十好几天在国外,取下SIM卡并未使用,仍被中国移动偷跑流量消费了数百MB;其二,中国移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财报,净利润实现854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3亿。

  一边是“流量偷跑”,一边是“日进3亿”,本就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再假若把火焰与海水联系起来思考,民众的观感之差更是可想而知。

  事实证明,“流量偷跑”其实是一起乌龙事件。女网友出国期间的确拔了中国移动SIM卡,但是又插进了一张西班牙电信SIM卡,所以,360监测到的数百MB流量消费的确存在,但是,这笔账应该算在西班牙电信头上,中国移动真冤。

  另外,如果说中国移动“日进3亿真土豪”,那么同期公布财报的还有阿里巴巴,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16财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实现净利润227.03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2.5亿。有趣的是,民众以及舆论对阿里巴巴的“日进2.5亿”普遍表现出拍手称快。

  为什么一个甚至未经认证的女网友随便发一条未经证实的控诉微博就能引发舆论一边倒般的轩然大波?为什么中国移动官方微博的解释却被认为是越描越黑?

  为什么一家全国人民拥有的国营企业“日进3亿”遭到众多民众的质疑?而一家私营企业“日进2.5亿”却被广为称道?

  说白了,民众的逻辑似乎就是:运营商利用垄断搞信息不对称,为了日进斗金该扣的扣不该扣的也扣。

  但是,千万不能指责民众无知。

  我想,问题的根结在于“信任”与“热爱”。换句话说,因为存在垄断,电信运营商甚至一些国企没有得到民众的“信任”与“热爱”,与此同时,因为,技术进步便利了民众和降低了交易成本,民众更“信任”与“热爱”阿里巴巴、腾讯以及百度等企业。

  羡慕嫉妒恨?无意义!

  那么,包括电信运营商甚至一些国企如何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与“热爱”?

  我想,就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宗旨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民众认为你搞垄断,那么你就应该加快引入民营资本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民众认为你搞信息不对称,那么你就该加强信息透明度。说穿了,流量用了多少,话费高不高,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改革的决心,作为国企有没有和民众分享市场红利的意愿。

  □李易(知名互联网学者)

文章关键词: 国企 弱势群体 流量 运营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