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7月28日02:24 中国网

分享

  原标题:李升堂:打开地震救援空中生命线

  李升堂:1936年生。1976年,任唐山机场(军用)航行调度室主任。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15天内,和战友用眼睛看、耳朵听、大脑分析的指挥方式,指挥了3000多架次救援飞机起降,未发生一起事故,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2006年唐山抗震30周年时,受到了胡锦涛接见,同年底被评为感动唐山十大人物之一。

  唐山震后通讯遭受重创,是他决定派一架军机前往北京,直接向中央报告灾情;震后15天内,凭经验和战友指挥3000多架次救援飞机起降,未发生一起事故。谈起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现年81岁的李升堂仍连连感叹“惨不忍睹”。

  看着伤员得不到救助,心里揪得慌

  华商报: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前几天新华社刊发了一篇《40年前唐山大地震新闻人物今安在》,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您。和当年一样,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这几天一定有很多记者采访您吧!

  李升堂:是啊,近一周来,每天都有几拨记者找我采访,有中央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也有地方媒体如上海文汇报、唐山日报等。

  华商报: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景象?

  李升堂:惨不忍睹!我的平房虽然没倒,但也被震酥了(结构松散),机场到处是伤员,基本的红药水都用完了。眼看着有的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去,心里揪得慌,很不是滋味,这是我今生最大的苦痛(叹息)。

  华商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到底是谁第一个向中央发出了求救信号,此前一直有不同版本。有称是开车进京的开滦矿工李玉林,有称是唐山空军率先通过无线电向中央报信,而且从唐山机场飞往北京南苑机场的飞机比李玉林提前两个多小时到北京。您认同哪种说法呢?有人说,决定向北京派出飞机,正是时任调度室主任的你拍板的,是这样吗?

  李升堂: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遭受重创,电话无法使用。我们通过不同方式多次向中央报告。第一次是凌晨5时许,我和战友利用运五飞机的发电机,向北京发报。考虑到电报说不清,我和战友又用无线电向空中喊话,希望经过唐山上空的飞机向中央传话。恰好不久有一架飞机从唐山上空经过,于是我说一句,飞行员传一句,唐山地震的信息很快汇报到了中央。

  灾区救援十万火急,为确保万无一失,当天6时多,经我拍板,唐山机场决定派一架军机前往北京,直接向中央报告唐山灾情,请求紧急支援。克服大雨等种种困难后,当天早上7时40分许,我们派出的军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在前往国务院汇报的路上,我们的刘政委和两名飞行员碰到了开车赴北京报告灾情的开滦矿工李玉林,于是结队去国务院报告灾情。

  用眼、耳、大脑指挥近3000架次救灾飞机起降

  华商报:在您写的《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震后最需要救援的最初15天,我和我的战友在地面雷达等设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用眼看、耳听、大脑分析的办法,指挥近3000架次救灾飞机安全起降,最多的一天指挥了356架次飞机起降,最短起飞间隔仅26秒。”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有夸大的成分,事实是怎样的?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李升堂:坦率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统计数据,但我写的飞机起降数字丝毫没有夸大的成分,相关数据是从北京调度室调出的。至于当时的人民日报写的是2600多架次,那是因为我们当时少算了1天(7月31日),事实就是这样。

  这条“空中生命线”,使党中央及时决策,使10万大军加快步伐,使2万多危重伤员被送抵各地、重获新生,使无数医疗队、抢险人员神速降临,使数千吨急救药品、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进入灾区。

  关于当时机场的繁忙救援场面,李升堂在书中这样写道:当时机场上人很多,运伤员的车什么样的都有,从手推车到马车,到拖拉机,都上了停机坪。空运的飞机卸完满载的救灾物资,便开始往机舱里面运送伤员,每架飞机的下面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部分伤员都躺在门板上,有亲人和邻居的护送。人们都希望将自己的亲人尽快送到飞机上去。

  飞机上的座椅都拆除了,为的是能多装一些伤员,机舱内的地板上都铺着塑料布,在医护人员和机组人员的护送指挥下,伤员一个挨一个地躺在舱内,轻一点的也有坐着的。很多人衣服上都系着白布条,上面写着单位、姓名、地址和年龄。有的飞机上可以装几十个人,大型飞机上可以装上百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靠机组人员来照顾这些伤员了,人们把他们称为“编外护理员”,就是在完成保障飞行任务的同时,还要负责照顾机上的伤员。

  电影没有反映出老百姓真实心理感受

  华商报:2006年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时,您受到了中央领导接见,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李升堂:2006年,我被评为“感动唐山十大人物”之一。在当年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活动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了我。我至今还记得,当我向胡主席介绍自己时,胡主席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 你为唐山人民立了大功。一起合影时,胡主席还转过身来问我,“我没挡着你吧?”我非常激动地说:没有没有。直至今天,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华商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您看过吗?据说冯导拍这部影片时,曾到您家中寻找素材,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您认为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唐山地震带给人们(社会)的伤痛吗?

  李升堂:恕我直言,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没有反映出唐山大地震救死扶伤的情节和精神,没有反映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电影《唐山大地震》拍摄前,剧组的确有人到我家找我了解情况,但不是冯小刚本人,我提供的素材电影没有使用。

  从部队转业后,依然帮助地震遗属

  华商报:从部队转业后您到了唐山市司法局从事公证工作,在所有经手的案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升堂:印象最深的是,地震中一位失去儿子的老太太公证继承权。老太太是农村人,震前唯一的儿子不幸遇难,存在银行里的一笔钱取不出来。老太太多次来公证处,希望办理公证手续。但在当时,类似案件很多,都属于大地震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调查起来较棘手,一直都压着。看着老太太往返公证处多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心里酸酸的。大地震已经给唐山人民造成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心灵上的巨大创伤,不能再因为这样的事给遇难者的家属雪上加霜了!我下定决心,潜心钻研、学习此类公证,尽己所能为地震遇难家属提供帮助。

  为调查取证,我连续多日在街道、居委会、工厂、农村奔波往返,终于取得了银行的支持,查阅了银行近10年的档案,最终成功为老太太办理了公证,取出了存款。

  我至今记得,老太太拿到公证书后,激动地嚎啕大哭,拉着我的衣襟要给我下跪,我连忙阻挡,这才劝住了老人。

  因为不赚钱,出版商不愿再出版他的书

  华商报:退休后,您主要做些什么?您的书《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销量怎么样?

  李升堂:退休后,一边读书、看报学习,一边参加些唐山抗震精神的宣传活动。写的书发行量不大,已经卖光了,不出版了。我问出版商为什么不再版,出版商回答那些书不如小孩的书赚钱,所以不出版了。

  话又说回来,我写书不是为了赚钱,能将唐山大地震的空中救援经历真实记录下来,让大家知道这些历史,才是我写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所以,我把出版商给我的1万多元稿费全部用来买自己的书,然后送人了。

  华商报:在27日的通话中,您提到了渭南,提到了渭南战友,能谈谈您和陕西战友共同抗震的故事吗?

  李升堂:我的战友于振兴是渭南人,唐山抗震救灾期间,他和我一道负责调度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后来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集体一等功,与他的奉献分不开。转业后,我们联系虽然少了,但情谊并没有变淡。

  华商报:经历了那么大的灾难,您可能有很多感悟,最想说的是什么?

  李升堂:唐山大地震死伤惨重,23秒死亡了24万多人,堪称人类的灾难。灾害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患难与共,一个崭新的唐山必定展现在世人面前!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陕西卫生救援专列

  从唐山运回2000多伤员

  “当时大家听说了唐山地震的消息,就好像受灾的是自己亲人一样着急。”回忆起40年前的那场灾难,已经退休的石炎岭感慨颇多。

  站台上到处都是地震伤员

  1976年,石炎岭还是西安铁路局机关报《西铁工人》的一名记者,8月4日,也就是在唐山地震发生一周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铁道部的命令,西安铁路局发往灾区的陕西首列卫生救援专列整装待发。

  “那天我还在市里参加一个会议,听说了消息赶回局里就报了名。”石炎岭说,卫生救援专列的任务是赴灾区运回地震中受伤的群众,以分担灾区救治伤员的巨大压力。这列代表陕西的救援专列,医务人员来自咸阳各医院,西安客运段选派了富有经验的列车长。8月5日中午,专列从西安火车站驶出。

  经过近50个小时的行驶,8月7日下午,专列抵达了唐山郊区的丰润火车站,列车在该火车站停靠了一晚,大家都在火车上待命。“当晚余震好几次,火车都震得哐当哐当响。”石炎岭回忆说,一晚上大家都没敢睡。

  8日天刚亮,站台上人就多起来,带队的领导就通知大家说伤员运来了。“我下车一看,站台上已到处是受伤的人,有的躺在担架上,有的互相搀扶着,都是伤痕累累。”石炎岭说,当时,大家见伤员就往火车上抬送。座位满了,就清出过道,这样又上了几十位伤员。“当时的想法就是能多拉一个是一个,因为唐山当地已基本无救治能力,留下很可能就失去最后的救治机会了。”

  一路上把水尽可能省给伤员们

  8日中午,满载着地震伤员的救援专列驶出了丰润车站。“当时铁路的补给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特别是车上的用水,许多参与救援的人一路上都不敢洗脸,把水省下来给伤员用。”石炎岭说,伤员中骨折、盆骨损伤的较多,许多都不能动,局机关的几个女同事就拿着便盆帮着这些伤员解决,没有人嫌脏嫌臭。8月10日清晨,专列抵达西安火车站。

  8月14日的《西铁工人》刊发了他写的唐山地震救援报道《西安唐山心连心》。这张报纸至今保存在西安铁路局机关的资料室里。

  据了解,当年唐山地震后,陕西共发了两列卫生专列前往唐山灾区参与救援,运回伤员共2000余名,其中一部分伤员就此留在了西安。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新城崛起

  唐山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城市面貌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上。

  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

  “七五”期间,唐山市经济发展速度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了全国发展速度。

  1995年,唐山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0亿元,是地震前的7.4倍。2005年,唐山市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2015年,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钢城”,唐山在经济转型期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此,唐山积极去除过剩产能。截至2015年底,唐山市累计化解炼铁产能1087万吨,化解炼钢产能2357万吨,分别占河北省下达2017年底任务的38.8%和58.9%。

  同时,唐山不断给自己增加优质增量。唐山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此外,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7个百分点。

  >>唐山精神

  唐山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唐山人的拼搏进取,同时唐山人也一直不忘感恩。

  据统计,唐山目前共有志愿者60余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45.8万余人。

  2008年汶川地震时,唐山医疗队和抗战救灾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成都的外地医疗队和抢险队;唐山向灾区派出了第一支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短短几天,唐山人为灾区献血8万毫升。迄今为止,国内民间个人最大数额捐款1.1亿元,出自唐山地震孤儿张祥青之手。

  >>推进防震

  唐山大地震是我国抗震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震后我国多次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

  同时,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了3100多个地震监测台点,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观测线路,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这些测震台网覆盖了我国大陆约90%的国土面积。

  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孙爱林 SN146

相关阅读

希拉里最好和最后的机会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胶着,谁都没有绝对的胜算,因此,双方对丑闻的管控能力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希拉里在11月8日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将更多取决于特朗普失误的大小。

高墙与鸡蛋,作家该站在哪一边

文艺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人的问题,文艺是不是奴隶,取决于文艺工作者是不是奴隶。

小时候,我在山洞里读经典

你把书当成营养,当成空气,然后去读书,书里的东西会逐步被你吸收,融入到你的血液中,无形中延长了你的生命。所以,爱读书的人才永远不会老。

致周作人:一个“小写”的人

50前的今天,周作人去世,那个时候人人都知道鲁迅,而50年后的今天,我相信看周作人文字的人要明显多于看他哥哥文字的人。

  • 钱克锦:希拉里面临的“残酷数字”
  • 舆论别成另一只伤人“老虎”
  • 不靠谱日本兵:从品尝炸药到“粪死”
  • 阿瑟·米勒:与梦露那些绕不开的情缘
  • 《灭罪师》凭什么成口碑之作
  • 吴淡如:聪明女人越懂享受才越会被爱
  • 澳大利亚:星空下的天籁晚宴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