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1月10日14:20 法制晚报

分享

  原标题:揭秘一年攻克 “圆珠笔头”中国造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蕊)小小的圆珠笔头竟然严重依赖进口,这样一个发现曾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追问。而据《人民日报》昨日消息,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我们的笔尖现在已经完全国产化了!”听得出,说这句话的时候,邱智铭是自豪的。邱智铭是宁波贝发集团的董事长,被称为“亚洲笔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制笔协会第七届圆珠笔专业委员会主任。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上的G20元首笔就出自贝发集团。

  1月9日,“笔尖钢”的原料供应商、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向《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确认,2016年9月,太钢不锈生产出来的制造笔尖所用的不锈钢钢丝已经通过了6轮测试,可以用于制造笔尖了,第一笔订单正是来自贝发集团。

  邱智铭告诉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从成本上来讲,使用国内的“笔尖钢”这一项,一年就能为贝发集团节约差不多4000万元。

  “十二五”就曾研究笔尖钢总理视察推动产品达标

  据太钢不锈的工作人员回忆,2016年元旦,李克强总理在太钢不锈视察时曾问起“圆珠笔”的事情,有人向总理汇报,“目前中国自己还生产不了笔尖钢。”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太钢不锈在“十二五”期间就开始研究“笔尖钢”了,但当时测试发现产品稳定性不好,有的可以用,有的不可以用。“这说明钢的成分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解决。”

  “总理走后,太钢不锈就加紧了攻关、试验和生产。”上述工作人员称。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后,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印上“中国制造”的标志。

  “中国一年要生产将近400亿支笔,占到世界制笔量的60%。”2015年11月,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邱智铭直言,数量的背后,是缺乏核心技术、单价低、利润薄的普遍困境,平均下来,中国制笔企业做一支笔只能赚不到1分钱。

  正是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核心原材料,才使得中国制笔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使用国内的“笔尖钢”比使用进口“笔尖钢”要节省40%左右,这意味着,之前贝发集团一年最高用量860吨“笔尖钢”要花费将近1亿元,现在只用花费6000万元,仅这一项就能为企业节约差不多4000万元。

  邱智铭坦承,制笔行业的毛利平均在15%-20%之间,即使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毛利也就是20%-25%之间,这相对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单品来说,一支高端笔的利润可能会高过一台空调、一台洗衣机。”

  国产圆珠笔偏向中低端 出口均价仅0.03美元/支

  目前,我国制笔企业多达3000余家,从业职工数十万人,年产值超过150亿 元(出口总值约65亿元),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我国生产的圆珠笔大多属中低档类,出口平均价格仅为0.03美元/支,而美国著名的圆珠笔制造企业CROSS公司生产的 圆珠笔最低价格在10美元/支以上。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没有一家掌握高端笔头和高端墨水制造的核心技术。这一现状目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邱智铭说,“笔尖钢”全面国产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从低端笔头开始,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努力突破做中高端的笔头,现在已经可以把中高端的笔头国产化,“百分百中国造。”

  现在贝发集团已经在用太钢的产品了。邱智铭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如今贝发生产出来的笔头、高端笔芯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我们解决了书写业三个最大的难题。”邱智铭说,这三个难题又被称为制笔行业的“三高症”,就这一项,已经远远领先国际水平。

  一是怕高温,中国的圆珠笔过去怕高温时使用,高温时就会漏油。二是怕高原,也就是高海拔。三是怕高湿度,在潮湿的东南亚和东南美洲,湿度高就会有很多霉菌,霉菌和笔里面的油墨发酵以后,就会形成大量的气泡,用这样的笔写字就会断断续续,时而写得出,时而写不出。

  “这次我们通过做G20元首笔,实现了突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的高端产品的制造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包括万宝龙。”邱智铭说,制笔行业的高端产品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而贝发集团现在推广的都是几百元一支的笔,“这样更加接近群众。东西好,也不用像国外的奢侈品定价那么高。”

  给中国制造业升级机会 希望消费者别总去海淘

  邱智铭称自己很看好中国制造的未来。他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中国要走的路是中国创新,邱智铭用高铁来举例,“刚开始的时候,引进了德国、日本和法国的技术,但是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邱智铭说,由于互联网发展的较快,很多中小企业思维上跟不上、理念上跟不上,导致这些企业发现不了商机,造成对未来的恐惧。所以,大企业、强企业要以大带小,以小扶弱,“小而全的企业是走不下去的,要想企业有所发展,必须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然后再把这些极致的细分领域串起来,才会有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邱智铭说,这几年,很多人心里都很浮躁,都想发快财,想做互联网,想做电商,想做微商,做直销,甚至传销。但现在大家知道了,一个产业的落地,最终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制造效率快速提升,这才是中国制造。

  现在对于贝发集团来说,关注的并不是数量,而是质量的提升,“我们看重的是中高端市场细分市场里的价值,这也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邱智铭希望中国的消费者能够给中国的制造业一个产品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机会。“不要总是去海淘,也不要总去国外买马桶盖,中国有好产品,也希望中国人带头消费。也请大家包容一下,中国企业走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允许他们走一些弯路,但是相信中国企业很快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说。

  从事制笔行业20多年,现在,贝发集团每年能生产30亿只圆珠笔,邱智铭说,自己做企业也有情怀。“我曾经说,我欠中国人民一支好笔。”

  文/记者 张蕊

  制图/廖元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