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2月05日04:2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

  原标题:日有所得365天 墙上白纸是策马奔腾的草原

  原标题:日有所得365天 墙上白纸是策马奔腾的草原

  你曾经一年365天一日不间断地写过日记吗?有一个画家做到了。他就是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年近七旬的陈永锵。

  你想一天之内就看尽岭南365天的风物吗?有这么一个展览做到了。这就是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热展的“日有所得——陈永锵2016的365天”。

  陈永锵画过很多大画巨作,也以多量高产闻名。但用一年时间,每天坚持以画为日记,365天一日不落地在四尺斗方上画下自己最有感触的物事,在全国画家中,陈永锵怕是第一个;更难得的是,他画笔下的365天,拼出了一幅岭南四季风物全景图,也拼出了一个画家的性情、趣味和修养全貌。

  陈永锵,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一生钟情画木棉

  絮落纷纷暖大千

  作为一名花鸟画家,陈永锵早年就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百花图》,实实在在地画了一百种花;年轻时,哪里有花卉展,他都会去写生,现在他在番禺的画室,也有一个花园,种着许多花,因此,他说自己脑子里储存的花木,不知其数。这次展览的作品,花卉自然也占了绝大部分。

  岭南的无数繁花,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木棉,到鸡冠花、簕杜鹃、凤凰木,还有隔壁穿过篱笆墙来的玫瑰……陈永锵都会画之咏之。或画其初放,或状其盛开,比植物志生动,比真花草精炼。

  岭南四时佳果,从风中舞蹈的木瓜,到越冬的椰子树,以及新鲜上市的荔枝,还有龙眼、杨桃、菠萝、芒果乃至泮塘五秀,都形色如真地被陈永锵呈现于斗方之上,让人边看边有口颊生津之感。

  这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广州飘雪》图,陈永锵将纷纷扬扬的雪花,和海棠深红的花与墨色的叶交融一起,呈现出一幅岭南冬日奇景。而既是岭南风物代表,又是陈永锵标志性题材的木棉,在这一展览中也多有精彩呈现。

  陈永锵画室的花园里,就种着一棵木棉。3月15日,他画下这棵木棉花初放的《第一个眼神》。4月8日他又作《掷地有声》,十四朵掉落的红棉,虽在地而不残,仪态端庄,神色凛然。题记上写着:“二零一六年四月八日,丙申清明后三日,与众师友趋前凭吊岭南先贤居廉、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容庚、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黄笃维、马师曾、红线女、杨官麟、陈镜开、李门等”。可知,这是以木棉花来比喻岭南文艺界的先贤,是陈永锵的花语独白。

  他说,自己第一次看到恩师梁占峰画木棉时,才14岁,但老师所题的那首诗,他过目不忘,随口便可念出:“愿祝人生似木棉,凌云百尺气冲天。花开映日红如血,絮落纷纷暖大千。”因此,老师喜欢画木棉,他也一辈子爱画木棉。

  去年,在做这些日课的过程中,陈永锵还用一个月时间,为广州国家档案馆完成了9米高5米多宽、近五百平尺的《南粤雄风》。“在花卉当中,很少有一种花可以像木棉一样画得这么大,这么顶天立地,这么有殿堂气。木棉的精神感染了我,我通过绘画又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别人。”而这,正是传统中国文人画的立意追求。

  笔墨融才情 画中意韵长

  365张日记小品上,不仅画面有立意,题目也有诗意。

  不论是“画室有君倍醒神”、还是“柔姿款款郁金香”、“春风摇曳过家园”、抑或是“今春何故不开耕”,都言简而意深,慢慢体会之,也是一乐事。

  原来,陈永锵早年虽然由于特殊原因没能就读广州美院附中,但他的天分和勤奋,受到了诸多岭南名家的赏识。除了拜梁占峰为师,后来他又成为朱庸斋、黎葛民的门生。20岁的陈永锵,在黎葛民的眼中,就颇有苏东坡的才情和豪气,因此为他的书斋题名“放怀楼”,陈永锵沿用至今。

  27岁,在陈永锵跳过高中和大学,直接考取广州美院研究生之前,他自己也填过一首《清平乐·咏西樵山花》:“不悲摇落,一任狂飙作。漫把红缨镶在锷,装点崇山秀壑。无从报谢天功,自知莫比云松。乐向摩崖开盛,殷勤不负东风。”如今,这首词就刻在画室外的花园里。“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都是这样践行着的。”陈永锵说。2月份,在广州岭南会,也将举办他的大型个展,便是以“不负东风”为名的。

  斗方虽小,每一幅的笔墨却都韵味深长,各有特点。4月9日的《醉眼看芙蓉》,陈永锵用淡墨渲染过的花色,让人感觉到朦胧醉意就投射在花上;4月15日的《自无忧花》,则色墨酣畅淋漓,水光花影如在纸面上漾开;而用挺劲的线条写就的新篁新笋,有一种要冲破云霄的力量;用枯笔勾画的屈原,配以淡墨泼就的云水,则见出了人物内心的刚毅。

  当年,杨之光就曾说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入学的那批广美研究生中,陈永锵作为一个花鸟画专业的学生的人物速写水准,一点也不比人物专业的同窗逊色。”而作为一名大写意画家,对于美术学院里严格的素描造型训练,陈永锵是很赞成的。

  “有人说素描给中国画带来不好的影响,我觉得关键还在于能否进行消化。如果素描早几百年传入中国,我看八大山人也会借鉴,因为素描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对象的整体感,而整体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接受过正规的素描造型训练,所以我的作品,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比较完整,有内在的力量美,这些都是通过素描训练去理性把握到的。”

  此外,陈永锵还画过油画,尝试过木刻,对印象派的作品和德国表现主义的版画,都很欣赏。或许因为有了这些外来的营养,他的花卉作品中,光影效果也很妙。

  当然,到了今天,对于陈永锵而言,画小品已经是信马由缰,无所滞碍的了。“是灵感来找我,不是我去找它。我不用起稿,也不用先构思,拿起笔来,信手就开始画了。如果这样画没能表达出来我心中的物象,那就换其他技法。而很多时候,我的笔碰到宣纸之后,就是笔带着我走了。这大概就是道家所说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吧。”

  不求名垂青史 但求艺术自由

  敏锐的感觉、有趣的画面、温暖的调侃,也是这批日记小品让人忍俊不禁之处。

  《九老雅集》,陈永锵画了九条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鱼;《牛郎织女银河会别传》,他画了一个蛛网,上面一只大蜘蛛带着两只小蜘蛛,向蛛网中间的另一只大蜘蛛爬去;双十一,他意味深长地画了一个碗,中间插着两双筷子;喜欢自拍的女孩,他给换了一幅仕女的行头,画了《自拍图》,并题“天生丽质难自弃”;爱玩手机的老人,他也给穿上一身古代的高士服,画出一张《乐此不疲是手机》。

  普通人、普通物象也都进了陈永锵的笔下。除了可爱的孩童、修房子的泥瓦匠,他还画环卫工人的工作车,并题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为了给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创作木棉,他在画室中专门配备了一台升降机,由此画了一幅椅子、桌子、升降机排排站的《步步高》,题曰“我的提升有赖诸公之助也”;甚至,许多年前的一顶斗笠,也入了他的画。

  猫和老鼠同样是陈永锵重要的画题。6月7日,他画了一只准备啃咬一本线装书的老鼠,名为《子亦好书乎》; 9月24日,他画了一只横卧霸气的猫,还有一只瑟缩的小鼠,则题“阿猫有才,每逮到老鼠都叼来向我炫耀,它不知道我生肖属鼠”。

  有评论家认为:“与其说陈永锵是个花鸟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热情的生命歌手。”广州艺博院馆长陈伟安也表示,这些作品,不应该走马观花去看,要用心去品读,当中可以读出一个画家的豁达与人文关怀。

  陈永锵自己则这样说:“自从离开领导岗位后,我每天基本都会画五六个小时。画画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生活方式、日常状态。画画的时候我是最快乐、最自由的。哪怕出差、出国,甚至生病住院,我也要将想法记录下来,找时间补上。墙上的白纸就是我展翅飞翔的蓝天、乘风破浪的海洋、策马奔腾的草原,也是我休养生息的家园。我从来没有野心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大画家,我只是享受艺术带给我的自由。能够拥抱这份自由,我已经非常幸福了。”

相关阅读

在哪都能办公,为何非要打卡

互联网时代下,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模式?可否废除朝九晚五呢?

韩寒算什么直男癌晚期

韩寒的确有“直男癌”的倾向,这似乎无可否认。但比起历史三峡中的那些前辈,他真还算不上“直男癌晚期”。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从那天起,美国不再是移民国家

美国还是“移民国家”吗?有些人因为特朗普移民政策开始怀疑“美国梦”。

  • 翻墙喂虎:该“讲规则”还是“谈同情”
  • 压岁钱竟起源于北宋时期的一件拐卖案
  • 初七离乡:母亲送别时我不敢回头看
  • 天啊,万年不红景甜这次真的要红了
  • 听说70%的失恋,最后都遇见了真爱
  • 到箱根不泡温泉都得去这,美到词穷!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