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01日06:27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分享

    编者的话: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刊发以供学习参考。

    柴小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一直在反复强调既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严格的制度和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执着追求,念兹在兹,躬身力行,引领潮流,真抓实干,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南。

       实践:“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

    19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紧密结合实际要求树立“大农业”思想,指出发展多种经营是实现农业生态平衡、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统一以及建立良性循环生产结构的战略措施。该县由他主持于1985年制订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鲜明提出保护环境,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该规划将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新污染发生、治理现有污染源,确定为全县在20世纪末以前环保工作的基本目标,尤其在能源建设方面要求开发包括沼气在内的节能技术应用,加快沼气资源宣传推广,在全县普及推广节柴(煤)灶。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十分重视科技兴农,提出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使现有资源的利用得以延伸,努力开发、利用原本不能利用的资源,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积极探索发展大农业的路子,鼓励建设“绿色工程”,用“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这样的老百姓的大白话,突出发展林业在闽东脱贫致富中的重要地位。他在浙江担任省委主要领导时,极力反对人对自然界一味掠夺、征服的功利主义,态度坚决地表示治理环境污染,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那种要钱不要命、先污染后治理与先破坏后恢复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观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置于现代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特别要注重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他2003年在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文章,鲜明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论断。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安吉县的余村考察时,他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其后他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进一步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在实际工作中,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强调,经济发展虽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经济GDP,又要绿色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为形象阐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他在2006年3月高度概括出人们对这“两座山”的关系的认识,认为在这方面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一味索取资源;(2)既要金山银山,又要保住绿水青山;(3)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他进而要求将这“两座山论”,当作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中去。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反复表明建设美丽富强中国,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心。无论是在国内调研考察和参加重要会议、座谈交流,还是出国访问以及出席国际会议,他反复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的讲话、论述、批示多达70次以上。比如,他2008年3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谈及“两座山”问题时,提出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2013年5月他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重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论断。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到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2016年年底,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升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与民生关系的视角,把对人与自然二者关系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出浓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之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又进一步谈到:“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年底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严肃指出:“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后在江苏调研时,要求“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2014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现在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好,我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时,他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2014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又语重心长地讲到:“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习近平呼吁:“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首先要切实树立起生态红线观念,明确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严格设定资源消耗顶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采取措施切实坚守,决不逾越。对此,习近平同志2013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同志坚定地强调: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

    (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学生)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方寸:恒大在烧钱上不再全心全意
  • 巨婴时代:人人都是个大宝宝
  • 西汉用什么打败了匈奴
  • 触犯贾母核心价值观贾赦遭贾母唾弃
  • 神奇女侠有哪4样神器在身?
  • 小包总:聪明男人如何摆平老妈和老婆
  • 刺激!新西兰体验高空跳伞与蹦极(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