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7月14日07:11 新华日报

分享

七月的上海,热浪滚滚,《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历史》正在举行为期3个月的热展。这几天,上海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队,队伍从馆外排到馆内,再从一楼排到二楼,其中有不少观众来自临近的苏、浙两省……

上博副馆长李仲谋笑着告诉记者:“昨天刚接待了《浙江日报》的记者,今天《新华日报》的记者又来了,可见媒体和公众对这个展览的重视和感兴趣程度。”

大英博物馆这次精心挑选了100件馆藏文物,包含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各大文明,它们仿佛一个个历史切片,让我们领略人类200万年的文明史。虽然这个展览信息量大得惊人,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联接”这个关键词,驾一叶扁舟穿越历史的波涛。

上博巧妙地用100件展品的形象做成一个二维码,它仿佛是一个隐喻,由此远古与今天、蒙昧与文明、我们与他们、已知与未知、逝者如斯与未来已来,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人类童年期,

从非洲出发漫游世界

展厅入口是一只盛放着木乃伊的人形彩棺,象形文字表明它是为一位名叫佘盆梅海特的女性制作的,她曾在底比斯的太阳神庙里为神演唱,然而CT扫描却显示,棺内的木乃伊却是一位男性,一截制作木乃伊时用来抽取脑浆的工具仍然卡在颅骨内。

这具彩棺被制作的2600年前,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辉煌期,那是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以及犹太教先知们活跃的“轴心时代”,但是人类故事的开始,要比这早得太多……

展览上,180万—200万年前的砍砸器、120万—140万年前的手斧,它们都发现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大英博物馆曾仿制过这样的石器,证明它们可以利落地剥开兽皮,剔下骨头上的肉,再砸开骨头吸食骨髓,更神奇的是,大脑扫描表明,制作手斧与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高度重合,我们不知道是制作手斧促进了语言发展,还是学会说话引爆了人类改造世界,抑或是两者相互促进?

人类在自己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漫游世界,线粒体和Y染色体检测表明,大约六七万年前,有一批人走出非洲并取代了地球上其他同类,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在所有可以定居的大洲中,美洲是最后被占据的,展览中一件出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燧石克洛维斯矛尖就是这种拓展的物证。这只矛头大约在1.4万年前被制造出来,长度相当于成人的中指,但却是一件致命武器,锋利但凹凸不平的边缘可以让猎物大量失血进而虚弱,猎人们只需投出长矛,击中猎物,然后一路追踪、耐心等待。克洛维斯人是最早进入美洲的人类,他们是东北亚人的后代,2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大量的水被锁定在冰川和冰原上,白令海峡变成陆地,人类追踪猎物到达了阿拉斯加,当气候变暖后一个美丽新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成群的猛玛象、骆驼和巨型地懒都是会走路的“食物储藏柜”。

始于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用了四五千年时间让人类渐渐摆脱游猎和采集生活,逐步进入定居时代。展览中有一件距今6000—2000年前的飞鸟形石杵,用于捣碎当地人种植的芋头,磨损严重的杵球表明,它被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几千年间,舂杵和研磨的声音在世界各地次第响起,中亚人驯化了大麦和小麦,中国人培育了稻谷,中美洲人正在把指头大的硬壳玉米驯化成今天的样子,新几内亚人还驯化了甘蔗和香蕉……然后“砰”的一声,人口爆炸了。

定居的人类创造了各种文化,有的在不断的迁徙和征伐中变迁、灭亡,有些则生生不息,延续千年。展品里中国西周康侯簋最引人注目的是,把手上长牙尖角的怪兽,正分别在吞噬一只鸟。簋在西周既是祭祀用具,也是象征,铭文显示周王平定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后,把卫封给了康侯,康侯的儿子沫司徒疑为了纪念亡父制作了这只簋。周取代商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即上天会选中德行高尚的统治者,而昏庸无能或残暴邪恶的统治者则会被上天废黜,这成为中国将近3000年的政治伦理核心。

探索远方,

寻找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展览中每件文物都有一段长长的故事,比如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古罗马开国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出土于伊拉克的大洪水记录泥板、玛雅祭坛、印度的湿婆和雪山神女像……每一件都有太多的历史细节值得品味,然而我们更想关注的,是分散在各地的人们如何锲而不舍地探索远方,不断地连接彼此,进而进入全球化时代。

人类连接的历史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展品中有一件出土于德国的水滴状玉斧,距今约7000年至5600年之间,考古学家经过艰难寻找,最终在2003年确认玉石的产地是上千公里之外的意大利,相当于从上海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当年古人们从阿尔卑斯山上采下玉石,仿佛是从天国采集下奇珍异宝,然后把它制成玉斧这种奢侈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审美或是象征权力,而这种玉斧的传播范围,向西越过英吉利海峡到了英国,向北则跨过整个北欧到达瑞典和挪威所在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这是非常惊人的事,意味着5000年前就有可以覆盖整个欧洲的交易网络。

被丢弃的残破文物也可以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来自非洲东海岸基尔瓦的陶瓷碎片中,绿色的青瓷产自中国,蓝底有黑色图案的来自中东,棕色的是本土的非洲陶器,它们在公元600—900年之间被扔在基瓦尔一处低矮的悬崖下,见证了一条横跨印度洋的航线,把中国、印度、中东以及非洲串联在一起。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但此前很久,基瓦尔就是一座繁华的海港,印度的棉花和象牙、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非洲的木材、黄金还有奴隶,都在此交易。贸易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从索马里到坦桑尼亚沿海城市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当地班图语吸收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形成了一种通用的斯瓦希里语。大英博物馆有一句导览词说得好:“对于隔海而居的人们,海洋通常会让大家更为团结,而不是彼此疏远。”

拉开全球化大幕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可以完成环球航行。英国的德雷克船长于1577年—1580年完成了环球航行,在他之前麦哲伦船队已经完成这一壮举,但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当地人杀死,因此德雷克船长是第一个活着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展品中的环球航行纪念章就是纪念这件事而铸造的,一面是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地图,一面是美洲地图,靠近非洲西海岸那只小小的船,正是他的旗舰金鹿号——三艘船中唯一安全返回英格兰的一艘。值得一提的是,德雷克的航线作为军事秘密并未公开,直到1588年英格兰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足以与老牌霸主西班牙抗衡,航线地图才被公诸于众。

全球化的早期还伴随着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展览上,一只5厘米高、金灿灿的羊驼雕像的呆萌笑容很有喜感,美洲人惟一能载货的动物就是羊驼。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以不到200人的骑兵和步兵突袭击溃了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的8万军队,并俘虏了皇帝本人。西班牙人有枪、盔甲和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马。印加人从来没见过人骑动物,而人与马配合形成的速度和冲击力彻底打垮了印加人的战斗意志。这是一场屠杀,当场被杀死的印加人就达到7000人之多,而在此之后还有更多的屠杀,一个疆域比中国明代还要大的帝国就此崩溃。

当我们说钱时,

到底在说什么

当文明进入国家状态时,一定要有货币,当我们说到钱时,往往会联想到财富、交易、资源,那么钱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最早的货币在中国和土耳其几乎同时出现,展览中的克罗伊斯金币就是土耳其地区最早的金币,约为公元前550年。克罗伊斯是吕底亚的国王,“像克罗伊斯一样富有”是西方的一句谚语。在此之前,人们用金和银交易时,总要测量它们的纯度和重量,这很繁琐,而克罗伊斯王则决定让国家来铸造标准的金币和银币,有国家作担保,它们不需要检测即可放心使用,所以在这里,货币的本质其实是:发行者的信用。

世界上第一种世界货币,是铸造于今天玻利维亚地区的西班牙钱币——八里尔银币,从《金银岛》到《加勒比海盗》,这种银币不断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它曾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流通,可以在全球的交易中使用。西班牙人在印加帝国南部的波托西山区里发现了银矿,那里的白银被西班牙人带到亚洲,用来从中国换取丝绸、香料、漆器以及最重要的瓷器,结果直接冲击了东亚经济体系,导致明朝经济陷入混乱,事实上八里尔银币也带来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并直接导致了西班牙本国经济的崩溃,它曾支撑起西班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也使帝国的信用最终破产。

钱是无罪的,但有的交易却是罪恶。展品中有50枚马蹄铁形的铜器,它们是一种叫做“马尼拉”的钱币,出土于尼日利亚一个奴隶交易中心,而50枚马尼拉正是官方记录里一个奴隶的价格。15世纪的非洲尚处于奴隶社会,葡萄牙人开启了大西洋上的奴隶交易,之后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参与进来,那段时期大约有1100万非洲人被卖到美洲地区,为种植业、矿井开采和家政服务提供劳动力,货币以自己的形式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肮脏的一幕。

本报记者 王宏伟

∗ 文物图片版权归大英博物馆理事会所有。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话高温:用数据告诉你今年有多热(图)
  • 中国社会是不是对老人缺少宽容?
  • 范增献计项羽:干掉老狐狸刘邦
  • 年轻时候的那些梦想,你还记得吗
  • 《青禾男高》反套路青春片燃爆夏天?
  • 全职太太真的就失去吸引力了吗?
  • 不说攻略不说风景!大理旅行必备干货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