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8月28日14:34 中国新闻网

分享

  玫瑰花、巧克力……如今,当七夕节到来之际,这些东西成了不少情侣间护送的礼物。不过,在古代中国,七夕节有着不尽相同的涵义。

  今天的七夕大多被年亲人看做“中国的情人节”。27日,77对新人着唐装西安华清宫共度“七夕”。 张远 摄

  事实上,七夕之所以被当代人当成“中国的情人节”,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段神话可追溯到《诗经·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诗句。这里的牵牛、织女还只是天上的星座,不过已经有了人格化特征。

  到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在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已经和一个名叫董永的的民间农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不过,古人对于七夕的理解并未仅仅停留在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农历七月七,更被古人当作女子的节日,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的日子。因此在古代,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27日,长沙湘绣女子穿汉服做女红。 杨华峰 摄

  在农历七月七这天,“穿针”是一项颇为重要的仪式。一般认为,将七夕作为一个节日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书中称,“汉彩女常以七夜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显然,在汉代已经存在七夕穿针的风俗。

  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蟢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可见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已颇为复杂。不仅要祭拜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而根据蜘蛛所结网判定是否“得巧”的习俗也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做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嫔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

  8月9日晚,西安百余名汉服爱好者齐聚汉城湖畔,身着汉服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并以折纸、汉舞表演、茶艺展示等形式度过七夕。张远 摄

  而宋元时期则更为热闹。《梦梁录》中记载,七夕当晚,全城的“儿童女子”,“不论富贵,皆着新衣”。而具体的乞巧仪式则与南北朝时期相类似。而且“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集市上还有卖“花瓜”、“巧果”、土偶泥人等物品的摊贩。

  明清时期,乞巧活动进一步丰富。除了沿袭前代习俗外,还增添了丢巧针等活动。其中的丢巧针颇有占卜性质。当时女子向水中丢针,由针影的不同形状来断定巧拙。

  8月27日,汉服美女走进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通过表演魁星点斗、参拜织女、斗巧等七夕乞巧民俗,再现传统文化民俗之美。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自然,这样的七夕和今天的“中国情人节”并不一样。事实上,对于七夕节的涵义,从来都不缺少争论。据报道,早在2009年8月14日,网络论坛中就有网友开出一个“七夕”主题辩论大赛的帖子,让七夕节PK情人节。而几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曾明确指出,七夕不是情人节,是“真正的女儿节”。

  其实,七夕节自其产生之时,就没有停止过自身演进与转变。从古人对夜空星象的臆想到人间的爱情悲剧,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变动之中。

  有报道指,如今,这一被誉为最具浪漫色彩的古老节日,不仅没有落伍,反而展现出更多现代时尚味道。民俗专家认为,虽然七夕节的内涵和习俗已发生了变化,但在当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还能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原标题:《古代情侣七夕节不送鲜花 重点仪式是穿针》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马未都:七夕没有情人节那么势利
  • 从厕所到习俗,看不懂的“精分”印度
  • 古玩收藏“捡漏”指南(组图)
  • 范墩子:爷爷长了一双簸箕耳
  • 《星际特工》让我失望,不是因吴亦凡
  • 郭敬明之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脆弱
  • 七夕,听说你在这座城堡里丢了心(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