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06日22:25 中国台湾网

分享


贫苦人家出身、在上一个鸡年上大学(坐落东北某省会城市、教育部直属的“211”)的小编,当时月花费大概500元人民币就足够了。


食堂吃饭,中等消费一天10元;手机还在2G时代,10元包月短信400条,加上话费30元差不多;偶尔出去“搓一顿”,基本上都是火爆大头菜、西红柿鸡蛋、尖椒干豆腐等一律的“3元菜”,米饭1元管饱,约上同学两个人8元也够了;沾染上抽烟的不良嗜好,小编拿着5元一盒的一品黄山,算计着“这可是至少3天的烟粮”;偶尔看到一本好书,同学不借,图书馆也没有,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咬着牙,花30-50元在当当网上买下;理发,两个月一次,5元;看病,平均半年一次伤风感冒,校医院花费忽略不计;旅游,大学期间靠着打工挣的钱,去过东北另外两个省的省会……

而那时候,小编身边极少数的“富家子弟”,一个月却也能花费好几千元。。。而小编一年的学费只有3500元……


下面的文字转载自中国新闻网


高校生活费调查

大学生一个月多少钱才够花?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迎来开学季,大学生的“开学装备”和消费水平再次成为舆论热话题。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日常开销也随之水涨船高。动辄上万元的电子设备、每月上千元的生活费,让不少家长感慨“压力山大”。


上大学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才够花?不同地域间的学生有何区别?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近日,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的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才够花?


今年8月,有媒体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调查发现,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一时间,大学生的生活费话题被舆论热议。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如何?今年2月,麦可思研究院曾发布2016年大学生消费理财观的调查,这份来自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在校生月均消费1212元,在被调查学生中,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


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花?不同地区之间又是否有所差别呢?


“每个月1000到1500元大概够花了。在学校吃饭的费用不高,少的花10元就够,而一天30元已经吃得很好了。”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新生许晓东表示。


在西安,随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月生活费在1000元到1500元的学生占比最多。在接受采访的31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的月生活费在这一区间内。月生活费在1500元到2000元的学生有9人,500元到1000元(含1000)以及2000元以上的学生各有3人。


与此同时,在武汉,武昌理工学院近日也做了一份类似调查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02份,结果显示,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下的占比超过6成。


根据调查,有52.97%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个月生活费为800元到1200元,有33.17%的大学生表示平均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到2000元,而每个月生活费800元以下或者2000元以上则占到少数,分别占比例为7.92%和5.94%。


大学生生活费都花在了哪里?


大学生的生活费平常都花在了哪里呢?


餐饮无疑占据了学生生活费的“大头”,服装、社交、娱乐等项目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来自长沙学院的范琴同学表示,自己月花销在1500到2000元之间,钱来自于父母和周末兼职。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衣服、护肤化妆品以及书籍,此外同学间的聚餐费用也是一笔支出。


“聚餐一星期一次,人均50-100元。另外,男女生的区别在于,男生大部分主要是吃饭花钱,女生除了吃饭还要买别的东西。”


与此同时,随机调查的31名西安大学生也表示,生活费主要用于吃穿等生活开销,以及聚餐游玩、考试培训报名等。


其中,开销最大的项目主要是餐饮(71.42%)、服饰(41.94%)和出游(19.35%)。男生开销最大的是餐饮部分,女生则为餐饮和服饰。


武昌理工学院的调查显示,除了日常的伙食费消费,有84.65%的学生表示生活费主要用于购买日常用品,也有部分生活费用于购买衣物、娱乐消遣、朋友聚餐以及学习等方面。


另外,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网购都是大家偏爱的一种消费方式。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二学生姜馨芳介绍,她每个月生活费1700元左右,800元左右的伙食费,300元的话费,每个月还有网络淘宝大概花费300—400元,还有200-300元花在班级聚餐或者部门、社团聚餐等。


在苏州,大二学生李同学表示,家里每月固定给他1600元的生活费,生活费大部分花在了日常餐饮上,每天平均在30元上下。剩下的就是上网购买喜欢的书籍,此外他每个月还是有300元左右的结余。


生活费不够花怎么办?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费绝大多数都是依靠父母提供,不过不少学生都有过课外兼职的经历,以此来补贴生活费。


在苏州,读大四的唐同学是学生会的宣传干事。他表示,自己爱好摄影,所以平时会利用这个爱好挣点“外快”。毕业季时,他承接了很多班级拍摄毕业照的业务,平均一个人收10块钱,这让他小赚了一笔。


上个学期,唐同学想买一台新单反相机,替换掉从父亲那得来的老爷机。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父母最终决定“赞助一半,借一半”。唐同学觉得“这样挺好的,让我也感受一下赚钱的压力,免得花钱大手大脚”。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谭佳则表示,自己一个月生活费要1000元,但父母每次都是打3000元到卡里,她每个月都固定存下1500元。


与此同时,谭佳还有额外的收入,因为是学校传媒中心的主任,她一个月还有180元的工资,向校外媒体投稿还有稿费。


在西安进行调查时也发现,被采访对象中,有超过六成学生的生活费中既有父母资助,又有勤工俭学的收入。


此外,当每月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过半学生表示会放弃消费想法,近三成学生表示会向父母、同学借助或兼职挣钱,其他同学则倾向于使用金融信贷,先满足消费需求,后期偿还。


对于入学“标配”,学生怎么看?


如今,除了大学生的生活费水涨船高,连入学装备也全面升级。


“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电脑、ipad、相机等好像已经成为了标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5级金融学院保险学的学生李凤表示。


同样,在西安采访时也得到了类似答案。在调查的31名西安大学生中,电脑、手机等接近于必备品,人手皆有。而拥有苹果手机、单反等设备的大学生也接近五成。


此外,超过六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电脑、手机等为生活和学习必需品,而配置单反、pad、kindle、DV等电子产品则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爱好。


不过,对于是否需要跟风追求电子设备的“高大上”,不少学生都表示应该“量力而行”。


“我对于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能用就可以,我可能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许晓东说。


“大学生购买电子产品还是应该量力而行,理性消费。”李凤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类似的观点。


谭佳则认为,“手机没必要买品牌的,因为学习需要,电脑需要配置,其他没必要买。当然,我自己喜欢摄影,现在正存钱准备买个单反。”


在谭佳看来,大学生可以追求那些所谓的品牌电子产品,但是应该自己挣钱购买,而不是向父母伸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今日台湾”】

责任编辑:马骁潇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方寸:中国足球不能指望里皮
  • 作为女人,忍受生育疼并不是天经地义
  • 大英博物馆展:元青花盘的前世今生
  • 小说:因为没生出男孩被离婚之后
  • 尔康紫薇开撕!周杰真舌吻林心如了吗
  • 难产孕妇跳楼身亡:产妇没有话语权?
  • 老北京人才知道的逛胡同独家攻略(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