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13日10:20 参考消息

分享

2017年10月10日,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雪龙”号甲板上列队准备下船。本次考察于7月20日出发,总航程20590海里。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6年7月18日下午抵达北太平洋海域,开始首个站位的观测与取样。本次科考设置多学科综合观测站位82个,其中白令海综合站位23个,北冰洋太平洋扇区断面站位59个。新华社记者 伍岳摄

2012年7月20至21日,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北纬70度、西经162度左右的海域遇到了浮冰带。新华社记者璩静摄

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随北极科考队出征的新华社记者崔静,很幸运地在“雪龙号”上拍到了北极熊憨态可掬的模样。

10月9日晚,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顺利完成。

1999年7月1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124名考察队员与首航北极的“雪龙”船一起,一路向北。这次考察首次确认“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中国人的贡献,也意味着地球两极都高高飘扬起五星红旗。

从1999年到2017年,十多年间,我国已开展了8次北极科考,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无数个“首次”接连被创造: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北极ARV”在北纬84度北冰洋海域成功完成冰下调查,这是中国水下机器人首次在如此高纬度开展冰下调查工作;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北极点开展科学考察的愿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首次执行国家极地专项的北极航次;

首次开展地球物理学综合考察;

首次在长期冰站作业期间开展了首次直升机极地应急救援演练;

首次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监测……

探索北极、认知北极,促进北极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关乎我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极地人用18年的科考征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中国与北欧国家在北极领域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将进一步增强。(综合自《中国海洋报》、新华社、中新社)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哄抢!“四川辣酱”在美国惹事儿了
  • 女会计贪200年工资美容,病得不轻
  • 美国女性结婚为何还要随夫姓?
  • 小说:没有什么比相亲更让我激动
  • 《白夜追凶》结局大boss竟是TA?!
  • 男生分手前在想什么?
  • 惊奇!这座5A景点竟被称作"分手山"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