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6日15:35 晶报

分享

晶报记者 吴欣/文

晶报记者 成江 刘宁宁/图


高耸入云的楼房,能像乐高积木一样用各种构件装配起来;工地上的电梯如观光电梯般整洁通透,在高低楼层之间穿梭……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地整洁干净,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灰尘漫天、泥浆横流。绿色、环保、高科技的建筑方式大大降低了污染,守护着深圳的碧海蓝天。这背后有深圳众多建筑业人士的汗水和付出,李长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视频拍摄:晶报记者 刘宁宁


人物:李长明

职业:建造师(中建四局三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


行业特点: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的根本性变革,也是绿色建筑的升级版,是建筑业由“速度时代”走向“质量时代”的必由之路。如今,深圳的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施工模式,朝工业化方向转型升级。深圳将力争实现至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30%的目标,努力建成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并打造全国装配式建筑先锋城市。


感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绿色发展’、‘节水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内容,将大力推进建筑产业朝绿色、人文、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李长明和同事研究新绿色环保建筑


热爱技术创新的“初生牛犊”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恰逢我国建筑业兴起。小时候看到很多高楼拔地而起,觉得当一名建造师特别威风。高考时,我就按照自己的梦想报考了建筑方面的专业。”


2005年,李长明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建四局工作。一开始,李长明只是建筑工地上一个项目的技术员。在同事眼中,这位年轻的技术员闲暇时总是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钻研,在学习创新方面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李长明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获得的发明专利是“陶瓷劈开砖勾缝工具”。当时他从北方地区的实际施工中发现技术难点后,发明了勾缝托盘。当时他还没有专利申报意识,也不懂申报程序。局里的老工程师提醒李长明,这项技术是可以去申报专利的,并给了他一些指点。


李长明说,当时自己还半信半疑——“这个也能申请专利吗?”他试着去申报,没想到很快申报成功了。这给了李长明很大的信心,让他注意去不断总结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应对。


一年后,李长明便从项目技术员升为技术负责人。每次施工技术遇到难题,李长明就成立攻坚小组,通过授课学习、试验讨论等方式探索和创新,他因此获得了《一种吊顶天棚的紧固装置》等多个国家专利及《倒置岩棉板保温防火层施工工法》等2个省级工法。


这些荣誉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牛犊”来说,每一项都是不小的鼓舞,这让李长明对技术创新这条路越来越“沉迷”,也让他成为了公司年轻人的标杆,同事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但他却认为:“我只不过把一项横平竖直的工作做好而已。”



李长明给工人讲述技术要点


用高科技“玩转”建筑工地

.

“来到深圳后,我深深感受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各行各业均走在国内前列。深圳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规划部门前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是一个非常宜居宜业的城市。尤其是现在推广的建筑装配式施工,更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2016年,李长明作为人才调入深圳。而被俗称为“搭积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深圳也走在全国前列。当热爱钻研高科技的建造师遇到了走在尖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目前在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项目,就是深圳市投资的首批装配式施工项目。该工程由中建四局负责施工,作为项目技术指导的李长明,开始潜心钻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4日上午,晶报记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项目,一来就先被这里的高科技吸引了。工人们进入工地,先要用安全帽上的芯片刷卡;这里没有泥浆横流没有尘土飞扬,一块块巨大的钢筋水泥预制构件正等待装配;工地上的电梯看起来好像观光电梯般整洁通透,在高低楼层之间升降……


不仅如此,在现场还有一种类似VR的BIM模型移动端浏览技术,只要拿着手机、iPad就可以在现场查看三维BIM模型。施工人员在现场就能知道工程是否和设置的模型相一致,还可以进入虚拟现场进行吊装模拟测试、4D虚拟施工、光照分析、碰撞检查等,十分神奇。


“装配式建筑的‘积木’怎么撘?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房子拆成各个构件,柱是柱,梁是梁,墙是墙,板是板。这些建筑的预制构件先在工厂里做好,然后运到工地来直接进行拼装,现场主要进行构件的连接、加固工作,方便快捷。”


李长明告诉晶报记者,这种建筑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混凝土等材料的运输,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和人员配备,大大降低建筑垃圾、废水排放、粉尘和噪音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而且,装配式施工还具有提高建筑成型质量、降低工人作业风险、缩短工期的优势。“哈工大项目如果按照原施工模式大概需要500多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则只需要300多天就可以完成。”



李长明正在引导新员工,操作VR装配式模拟器


未来的建筑一定更加绿色、环保


“我进入建筑行业已经有12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中国建筑的变化。到今年,中国建筑已经跃居世界500强第24位,大家也看到很多精品工程傲立于世,如广州东塔、西塔,深圳的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大厦等。


“另一个变化就是现在的建筑越来越科技化、生态化,出现了像搭积木一样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出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建筑业也朝着绿色、人文、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12年后,回望自己刚刚走进建筑工地的青涩模样,李长明从不后悔。“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工地上的艰苦程度恐怕无法想象。当时我白天要到现场指导工人、沟通、检查、做方案、验收;晚上要加班突击、熟悉规范、向别人请教自己不懂的图纸内容……刚入行的前两年就是比较辛苦,但扛过来就好了。我觉得建筑行业有它的优势,这个行业整体的社会机遇很大,岗位和机会很多,人才提升的空间很快。”


“勤学苦练是让自己充实提升的有效途径。”那时候的李长明对自己的空闲时间哪怕一分一秒也不肯放过,每天晚上偌大的开放式办公区,总有一处灯要亮到晚上12点,那便是李长明在“挑灯夜战”。就这样,他一鼓作气拿下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国家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国家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三项证书。


2016年10月,李长明从全国数百名优秀项目管理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土木工程界公认的最高个人奖项: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今年10月,他被住建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聘为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也被深圳建筑业协会聘为深圳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如今,李长明特别关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绿色发展”、“节水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内容。“这无不与我们中国建筑人的事业息息相关,无不与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人类进步休戚相关。我想这对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发展重点,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必将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按绿色施工、低碳环保的要求,广泛推广装配式施工这样的绿色施工工艺,加快推进深圳建筑行业朝工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展望未来,李长明对深圳的建筑行业充满信心。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在车祸现场比剪刀手拍照,慈悲心呢?
  • 滁新高速车祸致18死:天灾还是人祸?
  • 张爱玲与好闺蜜苏青缘何反目成仇
  • 编剧房子:世界不大,我只想待在北京
  • 那些年被奥斯卡断腕错过的经典电影
  • 控制不住情绪的人,都是游荡的死神
  • "北欧天堂"挪威背后的真实生活是怎样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