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神药”广告屡禁不止 如何撕掉这块 “牛皮癣”?

各类“神药”广告屡禁不止 如何撕掉这块 “牛皮癣”?
2017年12月16日 10:22 新华社

原标题:一年卖出7.5亿元的“洗脑神药”,被指涉嫌虚假宣传。近年来,各类“神药”广告屡禁不止,不少严重误导消费者,耽误患者诊疗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撕掉“神药”广告这块 “牛皮癣”?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滴滴。”即便不是白内障患者,相信很多人也曾听到过这句电视、广播中反复播出的广告语。近日,一篇名为《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质疑,莎普爱思在没有明显药效的情况下,过度宣传产品治疗白内障的功能,涉嫌虚假宣传。

1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督促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

近年来,各类“神药”广告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少严重误导消费者,耽误患者诊疗甚至危及生命。医药广告为何“虚招”频出?如何撕掉这些害人不浅的广告“牛皮癣”?面对形形色色的虚假医药广告,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

“再晚两个月,这只眼就救不了了”

78岁的王奶奶平时放药的抽屉里,还留着小半瓶没有用完的眼药水。

3年前,王奶奶开始感到看东西模糊,有时还会有重影,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认是白内障,视力显示左眼0.6,右眼0.4。考虑目前的视力水平并不十分影响正常生活,以及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性,王奶奶没有选择做手术。

这时,电视上反复播放的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广告,吸引了王奶奶的注意。王奶奶在家门口的药店,购买了该品牌滴眼液。每个月要用掉一瓶多,每瓶花费在40多元。

“滴进去挺疼的,我也忍着了。”因为电视广告中提到使用眼药水会“有点疼”,即便感到不适,王奶奶也坚持每天使用,“就算不能治好了,能维持住现在的水平也好啊。”

然而今年以来,王奶奶察觉自己的眼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不得劲儿”了:看不清电视机的画面,平时爱玩的门球也渐渐难以瞄准球门。

再次去医院检查时,王奶奶的右眼视力已经下降到了0.1,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再晚两个月,您这只眼睛就救不了了。”医生的话让王奶奶感到既害怕又惊讶,她告诉医生自己一直在使用电视广告中宣称治疗白内障的滴眼液。

“医生听完也没说话,只是笑笑,拍拍我的背。”今年10月,王奶奶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手术后的她明显感到“看东西亮多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认可能够治愈白内障的手段就是手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白内障病区主任医师马挺告诉记者,即便现在白内障手术治疗技术越来越高明,还是会有不少患者受到广告宣传影响,选择长期使用滴眼液等药物,“目前,还没有哪种药物被确认能够完全治愈白内障”。

马挺还表示,中晚期白内障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造成神经损伤,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广告“虚招”繁多,违法成本较低

“电视上都播了,还能有假?”与王奶奶一样,不少消费者都是受到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上广告的引导才选择购买某类药品。

2007年发布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中规定:“药品广告中有关药品功能疗效的宣传应当科学准确,不得出现下列情形: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者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的……”

尽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已对药品广告审查标准予以明确,但仍然可以看到医药广告中存在各种类型的虚假内容。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共1954件,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有485件,占24.82%。

在已被曝光的违法药品广告中,某品牌补肾健脾茶的广告中宣称该产品有“清肾毒和排腺毒”的功效,“服用一盒见效”;而某批准药品功能主治为“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的 “醒脾开胃颗粒”则在广告中称“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肠炎、结肠炎”。

除了宣称药品绝对有效,包治百病,一些药品广告在描述症状、暗示适用人群上通过模糊处理,故意“打擦边球”,也对消费者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此次备受质疑的滴眼液被批准的适应症是“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但在其广告中,“早期”“老年性”的字体较小,很不明显,并且没有出现在广告音频中。

事实上,早在2011年,莎普爱思就曾因为其“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广告涉嫌违法而被曝光,可在此后的6年里,莎普爱思的广告不但没有停止播放,反而更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电视平台上,有人称其为“洗脑神药”。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建岗向记者表示,违法虚假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其违法成本较低有关。“有时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制止或者处罚力度不够,对企业起不到震慑作用。而企业通过市场投放广告又收到了丰厚的利润,这使得他们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普及健康知识,加大监管力度

“‘洗脑神药’广告之所以存在着市场,也和普通民众健康科普知识相对匮乏有关。”任建岗说。

马挺也认为,很多患者对病情发展情况、疾病治疗手段不了解,因而轻信了广告提供的“简单直接”的疗效信息。“一些老人总觉得手术治疗需要住院,花钱又麻烦子女。其实白内障手术只需要几分钟,当天做当天就可以走,部分花费也可以通过医保报销。”

在西安工会老年护理院工作的医生杨爱莉告诉记者,一些老年人会拿着自己刚买来的药品或保健品向她咨询。她发现,这其中不乏夸大药品疗效的现象。“如果某类药品宣传的疗效范围非常广,适用人群特别多,那么它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

患者在治病就医上存在的误区,也给了虚假医药广告可乘之机。“有些患者既担心自己有病,又怕到医院检查出病,就自己看广告买药。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认为自己‘久病成医’,懂得一些医疗知识,凭经验给自己开处方,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耽误病情。” 杨爱莉说。

杨爱莉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药品之前,一定要先通过正规的医疗机构确诊自己的病情,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对于一些“专家”“学者”介绍疗效,宣称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等商家宣传一定要提高警惕。

任建岗表示,消费者因药品虚假广告而购买、使用商品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他认为,要杜绝医药虚假广告,相关部门需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回复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可以采取消费警示、行政公示、行政建议等多种监管手段,对典型违法案例、违法企业向社会持续曝光。”(记者 曲欣悦)

编辑:刘若涵 刘雅萱

来源:工人日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