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作品都是铜雕工艺探索的宣言

每一件作品都是铜雕工艺探索的宣言
2017年12月17日 00:10 辽一网-华商晨报

  人物简介

  

  石洪祥,1961年生于沈阳,198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著名雕塑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金属艺术工艺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石洪祥先生数十年来制作了上百件青铜工艺作品,其中铜雕皇帝宝座被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铜雕沈阳故宫大政殿获深圳文博会金奖,中华名匾工艺宝藏系列作品被辽宁省文史研究院收藏,铜雕宋清两代岳阳楼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收藏,吉林市历史文化景观康熙东巡吉林被吉林市文化局收藏,铸造铜钟出口印度,皇太极铜像被吉林文化局收藏,铸铜壁画《吉林市城市发展史》被吉林市博物馆收藏,铸铜浮雕《平安钟赋》及《福》字被吉林市文化局收藏,吉林军区世纪军鼎被部队收藏,铜雕沈阳故宫大政殿被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收藏,毛泽东铜像被井冈山博物馆收藏,富贵牡丹被迪拜七星宾馆收藏,王进喜铜像被大庆铁人博物馆收藏,牡丹江镜泊湖铜镜被牡丹江市博物馆收藏。

  2010年他又历时七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第一把手工锻造铜雕龙椅宝座,并于沈阳故宫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龙椅通体高1.86m,座高0.78m,宽1.62m,座前脚踏高0.35m。宝座上雕有形象生动的13条蟠龙,从中间向两侧扶手处逐渐走低,宝座上盘绕的蟠龙,首尾相连、盘根错节、须发直立、形态逼真。2012年创作了中国工业博物馆入口大型铜浮雕作品《铁流凝变》。

  传统铜雕技艺的惊世之作:大政殿、龙椅、天坛-祈年殿

  耗时十年完成的铜雕“沈阳故宫大政殿”让石洪祥闻名国内外。他倾心十年以沈阳故宫大政殿为原形,按照1∶10比例手工制作,让这座建于1625年清王朝建筑史上最灿烂的明珠之一,以另一种艺术载体辉煌重现。

  2006年12月14日,“沈阳故宫大政殿”在沈阳甫一亮相,引来惊叹无数。在这件作品上,石洪祥承袭了中国古代的铜建筑艺术、铜壁画艺术、铜城雕艺术、铜装饰艺术,运用了铸、锻、镂雕、浮雕、蚀刻等十余种传统工艺,并吸收了木工榫卯结构技法。铜雕塑的大政殿每扇门窗都可自由开启,各部分均可拆卸。整件作品由4万余个铜雕饰件组装而成,总重量达3.8吨,放在任何年代,这都绝对是大师级别的作品。

  如果追究石洪祥对铜工艺念念不忘的根源,起点可能要回到他的童年时代。

  他的童年时光在沈阳铸造厂的车间里度过,他的父亲当时是厂里的装卸工。在他少时记忆里,工业木型是铸造前的一道程序,老工人用木头堆积成各种形状,然后根据木型铸造金属。大学期间他对诸多金属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图书馆翻阅有关金属造型文献时,中国历史上金属工艺之众多、精湛吓了他一跳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毕业后,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按部就班,还是遵从自己内心。几乎没有犹豫,踏自己要走的路——探索延绵千年的青铜技艺。这条寂寞的路,一走就是40余年。

  中国许多金属技艺深藏民间,传承上也有许多禁忌,外人很难学到手。石洪祥开始了类似流浪的拜师学艺经历,进川、入藏、下云南,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有他没去过的地区。30多年前深入这些地区的困难可想而知,几乎脱了一成皮后,他学到了一身本事,锻金、锻银、锻铜、锻铁……人类有关金属锻造、运用的方式方法他掌握了18种。

  石洪祥艺术馆里有三件镇馆之宝,沈阳故宫大政殿、龙椅、天坛-祈年殿,它们都是石洪祥一锤一锤一丝不苟地锤出来的,1:1比例的龙椅是世上惟一一把纯手工锻造的铜雕龙椅宝座。在他手里,青铜不再只是青铜,一切都是石洪祥主观意志的载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金属工艺是他这辈子说不完、讲不完、也学不完的艺术,这个行业是他一辈子要从事的。

  神秘的现代铜雕作品:丰腴之美

  石洪祥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气场,会让人想当然认为他只适合铸造大气磅礴的作品,就如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那组高11.5米,长22米,净重50吨,再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出炉时的宏大气势,名为《铁流凝变》的铜雕。

  然而意料之外,无论是一些充满女性柔美气质的作品,还是后现代艺术,他依然发挥得游刃有余。石洪祥艺术馆里陈列着他创造的人体铜雕,这些作品无一不充满张力,但造型上却没有限制,夸张、抽象、独立,他借这些人体承载了更丰富的象征意涵。如果说大政殿是工匠的技艺,那么,这些人体则是他把技艺提高为一种思考。

  创作于2013年的《丰腴之美》,乍看很容易让人想到莫言的《丰乳肥臀》,通体雪白的人体,展现的是女人的坚韧、优雅,并于成熟中流淌着一些神秘。石洪祥本人也更偏爱当代艺术,在他看来,当代艺术是他在述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表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随着大政殿、龙椅、天坛-祈年殿的问世,石洪祥的名字开始为世人熟悉。有好奇者惊奇地发现,原来沈阳诸多文化符号都曾在他的手上展现。

  穿梭在青铜工艺的长河中

  国内从事铜雕者众多,但可以成为大师的却少,石洪祥是其一。

  他曾去越南帮忙监制一尊大佛,当他看到那尊佛像的铸造过程时惊呆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因为他在大佛的铸造中看到了稻壳,而用稻壳参与青铜铸造是中国青铜文化中失传已久的一门技艺,“青铜文化走到今天丢失的太多了,中国青铜工艺有1万种铸造模式,现在留存不超过20种”,他觉得作为后人有责任去挖掘整理青铜文化传统工艺,并把他们运用到现代工艺中来。

  “我追求的是铜的工艺,出土的青铜器现在没办法复制,原因在于工艺失传了。现在市场流行的失蜡式铸造、模具铸造、陶瓷铸造、纳米壳铸造等几种铸造模式都比较传统,但对环境污染特别大。传统青铜器铸造模式是我们现在要传承、继承的,古时把铜水熔化到1300度,怎么做到的,用什么方式做到的,是个谜”,石洪祥在追求失传工艺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石洪祥有一句经典语言:“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我们把它放错了地方”,这句话在他的艺术馆里演绎到了极致,他的茶台是沈阳某个大工厂里淘汰下来的巨大木模,有着奇异的形状;间壁墙上是沈阳某公馆拆下来的木地板,保留着斑驳的岁月感;座椅是动车上淘汰下来的,座椅旁边立着一台老旧的电影放映机,按下开关,对面的墙上就放映出老电影,还是黑白的……这些老物件让艺术馆有一种特别的质感。身为当今最有价值的铜雕大师之一,石洪祥依然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传统的、现代的、实验性的……从没有停下探索和学习的脚步。

  今年56岁的石洪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力,属于他的未来依旧充满无限可能,他还能够再带给我们怎样的传世之作?敬请期待……

  华商晨报首席记者 段芳宇

  石洪祥作品《红山记忆》

  《万物生系列——莲》石洪祥作品

  ■本组图片由华商晨报记者 马龙丹 摄

  石洪祥作品《天坛·祈年殿》

  曾侯乙,这件由铜制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国之重器,经央视文博节目《国家宝藏》让观众一眼万年,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技艺对于铜雕者意味着什么?

  它是谋生的工具,也是职业的灵魂。好的技艺是载体,能自然而然地将观者带入作品之中。它可以是一股来势汹汹的冲击力,让人叹为观止;也可以是涓涓细流般不动声色,却令观者“醍醐灌顶”。

  石洪祥的铜雕作品题材跨度极大,传统、当代、现代、后现代实验性,早已被业内、业外的褒奖垒上了铜雕铸造工艺的殿堂。他的铜雕作品,从龙椅到丰盈少女,从大政殿到一双旧鞋子……每一个都塑造得惟妙惟肖。

  这些代表不同主题的作品,全方位地展现“技艺”二字,就算是对铜雕艺术了解甚少的人,也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高水准。

  石洪祥艺术馆陈列着的各式作品,表达着他对铜雕艺术本身的思考,并提醒人们他真是将金属技艺全面把握在手,这些作品就像是金属技艺教科书的范本那样全面。

  40余年来,石洪祥贡献了诸多教科书级别的铜雕工艺品,从数百年前的大政殿到现代抽象铜雕,不同作品中自由切换的石洪祥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铜雕技艺宣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