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语文》教材中甘肃作者名联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称再版时将更正

《语文》教材中甘肃作者名联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称再版时将更正
2017年12月27日 22:35 西部商报

今年9月,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出现将陇右楹联大家黄文中西湖名联误写一事。主要是在“部编本”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中,有一节《名联欣赏》小栏目,选用了民国时甘肃籍学者、一代楹联大家黄文中为杭州西湖“西湖天下景”亭撰写的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甘肃省楹联学会和黄文中的女儿黄国梅女士表示,这副楹联的正确写法,应该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联中的“水水山山”误写为“山山水水”。

近三个月来,此事经媒体广泛关注,引起社会热议,相关报道一百多篇,还入选了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语情月报》。

12月27日,甘肃省楹联学会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答复。人教社肯定承认这是编写错误,并将在下次修订时予以更正。同时,也接纳了王家安等人提出的,建议此联中间不加标点的建议。来函如图: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全国新闻界及甘肃楹联界这三个月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至于再版时不署名的问题。王家安他们认为,每本书都有他的编纂体例,人教社提出不署名的理由也有道理,可以理解。

此次事件中,人教社作为为人民出教材的出版社,承认错误的态度值得高度肯定和赞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教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教育的意义。

下面,附录此事经历者王家安撰写的文章《一副误编的西湖名联》,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

一副教材误编的西湖名联

王家安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许多游历过西湖的人,都会对孤山“西湖天下景”亭上的这副楹联留下印象。这是1934年,寓居杭州的陇右名士黄文中撰书。

黄文中(1890——1946),字中天,甘肃临洮人。民国时甘肃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和楹联大家。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起初就是题给黄文中的译著《日本民权发达史》。1932至1935三年的时间里,黄文中有感“湖上楹联佳作如林,独吾陇人士之作缺如”,遂为湖边景区题联17副,受到黄侃、顾颉刚等诸多名流赞誉。至今仍有16副黄联悬挂湖滨,落款的“陇右”二字,为陇人增辉不少。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副西湖天下景联。它因凝练的表达,巧妙的修辞,清秀的文采、明快的节奏,读来意象顿开,朗朗上口,故而悬挂亭上八十余年,一直为人称道。历次“名联汇编”之类收录引用者,不乏其数。据我考证,此联应是创作于1934年春节前后,而据同年4月13日出版的《申报》,此联挂出一两月后,就已有“粉丝”在文章里称赞:“湖山胜景,都被这二十个字说完了,所以无容我再来甚么‘形容’,甚么‘描写’的了。”

然而有趣的是,这副联从悬挂之初,就被不少人误读。主要是将上联起笔的“水水山山”,习惯性读成“山山水水”。包括此联最早的“粉丝”,1934年4月在《申报》发表的那篇文章,也是误引为“山山水水”。此后据我所知,如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西湖楹联选》、199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对联选用手册》等,都误引“山山水水”。故而,也就有了最近广受关注的“教材误编名联”一事。

9月初,笔者在翻阅新版中学《语文》教材时发现,在七年级下册有关“名联欣赏”栏目中,收录七副历代名联,其中包括西湖天下景这副,但所录文字是:“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因这两年编纂黄文中年谱,我见过黄文中亲笔题写此联的手稿,对此再熟悉不过,一眼便看出“山水”颠倒之误,便考虑上书有关部门请求更正;又联系了我会顾问,黄文中之女、年已八旬的黄国梅女士,她对此深表认同,以作者家属名义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我;我又以省楹联学会名义起草了一份公函,连同黄国梅信件,分别寄给教育部教材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时,此事也得到媒体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26日起,不仅甘肃媒体持续关注,杭州媒体积极回应,全国还有近百家媒体关注报道,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央广新闻等都做了专题报道,新浪等还进了“热搜榜单”。人教社也向我初步回复说,待与相关人士和部门取得联系,并会同各方专家进行论证后,“如果确需修改,将在下一次教材修订时进行相应的处理。”牵挂着此联,“十一”长假,我又专程来到西湖,用六天时间,逐一寻访了黄文中悬挂湖滨的16副楹联,尤其是为“西湖天下景联”拍摄了许多资料,以实地走访的形式,来佐证这副名联曲折的传播历程。

在给有司的函件和对记者的答复中,我们都提到,关于此联开头是“水水山山”,而非“山山水水”,有三点理由强调:一是现存黄文中手稿,即其亲笔撰书的《西湖楹帖集》,所录是“水水山山”。这是第一手可靠资料。二是我收藏有“西湖天下景”亭从民国三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包括“文革”被损坏前后,50余张各时期的旧照,均能佐证原迹是“水水山山”。三是从楹联格律来讲,一方面,上联开头“水水山山处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而若写成“山山水水处处”,平仄则是“平平仄仄仄仄”,按照楹联两字一音步相互交替的创作习惯(对前人还不能称之为‘规则’),用“山山水水”开头是失替的,并且“山山水水”(平平仄仄),与下联“晴晴雨雨”(平平仄仄),上下之间平仄也不互对,这是违律之忌,不可不察。基于此,我们省学会同仁,以及连日来被媒体采访过的叶子彤、张文轩、朱庆文、王其煌等专家,都认为此联开头是“水水山山”证据确凿。而查看这十多天来各类网络媒体数以千计的网名“留言”,几乎也是“一边倒”的认为这是教材误编,确应予以更正。

在诸多“留言”中,不少人强调,上联开头是“水水山山”,主要是平仄上为了和下联“晴晴雨雨”相互对仗。笔者也曾告诉一些媒体,这样说并不准确。首先要清楚,一副联的创作,必然先写上联,上联则先写第一个字,“水水”为全联起首,整副联的格律都应按着它走,除非情况特殊,很难是先有下联“晴晴雨雨”,为与其对仗,才使上联变成了“水水山山”。通过连日来的广泛讨论,我也再不断思考,这副联“水”在“山”前到底出于何意?我以为应从意境和格律两个方面综合考量。首先,就意境来说,此联是综合视角来写“西湖”,而西湖以“水”为尊,将“水”写在“山”前,更能突出西湖之特色,我推测黄文中当年是有这方面考虑的。黄文中此联化用意境的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二句,不也是水在前、山在后吗?

其次,就格律来说,我们之前认为的失替、互对之说并不全面。其将“水”置于“山”前,起到关键作用的,乃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尾字”。因为不论联中平仄如何调整,上联最后一个尾字,必须是仄声。而这副联,以重叠的两字为一词,其实就是“水、山、处、明、秀”这五个字的平仄。毫无疑问,“秀”字以仄声字作为尾字,上联一共五个词组,那每个词组句脚平仄的排列,就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规律,也即是说,以仄声的“秀秀”来收尾,上联此前的四个词组,只能以“明明处处山山水水”类推,这样的最佳结构,最为合律工整。故而就格律来说,考虑到尾字必须仄声,而联中词组又须平仄交替的创作习惯,才是作者将这副联“水”置“山”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在引用这副联时,我并未标点,而许多书籍,同这次新版教材一样,喜欢以常见的“四七句式”断句。这也并不准确。因为前人无标点习惯,故虽有手稿传世,也未标点,我们很难得知作者的本意应在何处标点,或者说是否需要标点?因为此联运用了叠字、连词、回环等多种修辞手法,故而读法也就多样,曾有人说有12种之多,而我以为,还远不止这些。大的方面讲,就有四类读法:第一类是正常顺读,这一类不仅可按人教版在第四字后面断句,其实可在任一一字后面断句,意思都能讲通。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再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再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再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如此类推,有十多种读法,各有所指。第二类是倒读,即所谓“回文联”。如:“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好好奇奇时时雨雨晴晴。”如果将倒过来的这联,按照上面第一类逐字逐词断句,又有十多种新的读法。第三类是隔句读,即将联中叠字拆开后,重新组合来读,可以产生更加有趣的效果,节奏也更加跳跃。如:“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秀;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再如“水处山处,水山明明秀秀;晴时雨时,晴雨好好奇奇。”再如“水处明,山处秀,水山明秀;晴时好,雨时奇,晴雨好奇。”……如此类推,又有十多种读法。第四类是按书法行草书风格题写此联,把叠字简化后,又有一种新的读法:“水山处明秀;晴雨时好奇。”综上四类,如果不加标点,这副联呈现给读者的趣味显然更大,这也是机巧类联语深受大众喜好的一个典型表现。我也给教材局建议,如果教材中引用这副联时不加标点,或许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趣味汉字”的阅读兴趣。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子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教材中出现小失误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实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自觉,也是对楹联知识的一次普及传播。”的确,大家都希冀通过此次由一副名联引发的关注,亦可说“文化现象”,引起社会大众对楹联文化更广泛的认知,不失为推进楹联文化成为“全民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来源:陇联、甘肃楹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平仄语文甘肃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