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川将崛起一座“西部经济强市”!是你家乡吗?

四川将崛起一座“西部经济强市”!是你家乡吗?
2018年01月16日 21:41 政府网站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2015年和2016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700.33亿元、1830.42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算是四川名副其实的第二城。

2017年12月28日绵阳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绵阳经济在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新起点上实现更大突破。并且,绵阳市将按照“高于全省增长水平、扩大全省第二大城市地位优势”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为绵阳重返西部城市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绵阳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目标?

▼▼▼

1月15日,绵阳举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并且,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建设西部经济强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

绵阳市委经济工作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莉 赖杰 摄)

绵阳为什么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市?

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绵阳打造“西部地区发展增长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才能更好践行国家使命,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并且,近年来,四川省委坚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集结号。绵阳市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就是立足于全省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着眼于为四川建设经济强省多作贡献,而必须具有的使命担当。

绵阳将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西部经济强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必须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大、质量效益佳、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开放水平高、市场活力足、协调发展好。

经济总量大: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在全省地级市中的“领头羊”地位更加巩固,在“西部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质量效益佳: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工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产业结构优: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能力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研发投入结构和产出绩效持续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高;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始终保持全国前列。

开放水平高:深度融入全国和区域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加健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国内省外到位资金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前列,成为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市场活力足: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

协调发展好:城乡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大幅缩小。

2018年,绵阳要这样建设西部经济强市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

--着力扩大投资消费,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着眼调整结构增加合理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升级扩大消费,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以全创试验为契机,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以全面开放推动改革深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支撑力。以建设领域“三大攻坚行动”为重点,统筹推进交通、市政、环保、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进县域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底部基础。认真落实县域“振兴计划”,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提升县域发展水平。

--着力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守住经济社会发展底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年,绵阳市定下的小目标

● GDP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以上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15%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以上。

绵阳凭什么建设西部经济强市?

首先,我们先来通过几组数据看看绵阳市十八来以来经济的变化:

■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5年来,全市经济年均增长8.9%,预计2017年增长9%,较2012年增长50%以上。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由2012年的16.3:52.4:31.3调整为2017年的14.3:46.6:39.1,服务业占比提高7.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实现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

■ 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1760元、14720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4.4%、64.1%。

■ 经济增长动力加速转换。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认定超过1万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0.64%,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

■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8.05万户、总数达到28.9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962户、总数达到2777户。近3年,新签约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453亿元的汉能等5亿元以上项目254个,年净增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从2014年的408.03亿元增至2017年的686.58亿元,全省排名由2014年的第9位跃升到2016年、2017年的第2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从2014年的7.4%、11.2%均提升到2017年的20%以上。

■ 经济发展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园区千百亿工程”深入实施,5年新增园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园区产业集中度较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交通攻坚,2017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29.4亿元、是2014年的3.5倍;大力推进城建攻坚,2017年完成城建投资79.7亿元、是2014年的2.3倍;大力实施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攻坚,累计完成投资近130亿元,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建设,绵阳未来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加快形成。

■ 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人民共享。5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1%左右,累计安排民生支出905亿元,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除了经济发展迅猛,绵阳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底气十足!

↓↓↓

>>>>

区位独特

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市区南距成都98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北距西安700公里。

>>>>

交通便利


境内已有宝(鸡) 成(都)铁路、成(都)绵(阳)乐(山)高铁、西(安)成(都)高铁、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及复线和绵(阳)广(元)、绵(阳)遂(宁)、成(都) 巴(中)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成(都) 兰(州)铁路和九(寨沟)绵(阳)、绵(阳)西(充)高速公路。

绵阳人不仅可以坐高铁到达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绵阳机场还开通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乌鲁木齐等30多个城市的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万人次,是四川第二大机场和国家中型民用机场。

>>>>

产业兴旺

2017年,仅一年时间,京东方、360、汉能、东江环保纷纷入驻绵阳,华晨集团、宝马集团双双增资、再度携手绵阳。

2017年12月中旬,2017四川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出炉,长虹第三次蝉联双“百强”榜首,东材科技更是拔得川企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头筹,九洲、好圣、科莱电梯等近20家绵阳企业分别进入“百强”榜单。

>>>>

科教发达

这里有锻铸“两弹一星”等国之利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

不仅如此,还拥有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高等院校14所,绵阳中学、南山中学、东辰国际学校等众多四川省一级、二级示范中学,基础教育全省领先,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规模居西部地级市前列,教育园区初具规模。

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站在历史的拐点,绵阳“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已跃然纸上,让我们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指日可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