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政协委员为深圳“聚才”支招

政协委员为深圳“聚才”支招
2018年01月17日 12:05 深圳商报

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识别等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背景下,深圳如何找准“发力点”,集聚全球创新型人才?深圳如何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契机,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深圳如何提高人才政策的产业效益和资金利用效率?

人才成为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委员纷纷为深圳打造人才优先发展新高地献良策。

建议设“AI学校”

实施“AI100”计划

“AI(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政协委员黄荔建议深圳建设“AI学校”,实施“AI100”计划。黄荔委员指出,艾媒咨询的《2017中国AI产业报告》显示,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深圳以17.8%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二。AI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深圳现有的AI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AI公司的需求。

黄荔委员建议深圳建设“AI学校”,以培养AI应用人才为核心。由市政府牵头,AI龙头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所抽调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建立AI培训体系,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面向具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机率学、统计及电脑科学知识背景、毕业不到3年的职场新人公开招生。同时,给予深圳市重点企业一定的名额。建议实施“AI100”计划,企业把实际遇到且有可能借AI解决的问题和需求写出来,送到“AI学校”申请加入“AI100”计划。

可规划挂牌金融科技实习基地

市政协委员吕华建议在深圳建设海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从政府层面助力全球创新科技和尖端人才团队落户深圳,加大对芯片技术、下一代IT基础设施、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及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企业及项目的引进力度。对引入的全球前沿创新科技项目,建立灵活的优惠政策。

民革深圳市委会建议,有机结合高校、研究院和金融科技企业,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议市委市政府支持,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金融主管部门牵头,集中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院所,深交所、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行三局等中央驻深监管机构以及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力量,通过课程讲授、企业参访、金融科技主题夏令营、算法竞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深化深港金融科技合作,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建议构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平台,规划挂牌金融科技实习基地,成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让“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

徐扬生委员认为:“要吸引人才,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两件事情。首先,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因此需要有科学的评估体系。应当对一流人才委以重任,让他们成为选拔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核心力量,确保人才引进的良性循环。其次,人才是来做事业的,不是来拿钱享受的,来拿钱享受的都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如果想要引进真正的人才,深圳和大湾区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还必须为人才提供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平台,让人才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事业。”

徐扬生委员建议,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第一,应当考虑减轻高层次人才的税收负担;第二,配套的就医条件、医疗保险和子女入学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加强;第三,人才政策应该平等对待各类人才,不论是中国籍还是外国籍的人才;第四,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搭建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平台,使一流人才在这里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

为香港高端人才提供无障碍服务

市政协委员沈丹建议在人才方面,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国家有关部门以深圳为试点,为境外高端人才特别是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工作、居留、出入境、纳税等享受更多优惠和便利。

市政协委员赖俊霖认为,大量香港高端人才进入珠三角,要面对一系列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养老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政策保障。赖俊霖委员建议,深圳要吸引香港相关高端人才,就要为香港人才在深圳的本土生活提供无障碍服务。比如缴纳社保、出入关口等方面,建议简化相关流程及政策;两地电话省去国际漫游、多区域实行直通车、简化出入关口程序等,实现两地生活无障碍。

资助政策应更“精细”

近年来,深圳实施更具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多项奖励、资助政策“加码”。

赵杰委员建议,第一是列出产业规划负面清单,促进有能力有潜力落户的创新产业技术落户。深圳产业发展必须有所侧重,同时人们通常没有能力预测新的产业,可以效仿“自贸区负面清单”概念,列出不适合深圳市发展的产业,剩下来的都是鼓励发展的。同样重要的是,不能因为现阶段无法预测,或者评审专家的视野和远见限制,而扼杀一些未来产业或新经济技术在深圳落户的希望;

第二是分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业,区别资助力度和配套政策。学校教师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企业也很难做基础研究的知识创新工作。因此在引进人才上应当予以区分,如果属于知识创新,建议中小额度,长期资助,以出新知、出专利、技术转让、培养人才、打造平台为目标。如果是技术创业,则建议加大力度,并联合专业投资公司跟投,并派驻专业人才作为董事,实地了解企业发展态势和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第三是设立科学合理的评审专家组。很多优秀的团队并没有通过政府组织的评审,问题出在评审专家上。实际上,评审专家也应分类,创业和创知不应混为一谈。对于创知人才,相关领域的院士、杰出人才是很好的评审专家人选。创业人才评审专家最好是由具有产业背景的专家学者、风投公司的投资人以及知名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才能更好甄别出有能力有潜力落地的人才团队。

构建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人才的配套服务方面,市政协委员庄义婷建议构建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由市政府主导,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和商业资源,共同构建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

以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库和云计算将人才引入、人才培育、人才信息、人才补贴、人才评估、人才服务、人才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才诚信(征信、纳税等)等进行平台化整合、分析及服务配置,为人才和企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便捷化的服务保障。

政府通过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对人才进行分类和评级,为相应的人才配套服务和相关福利;企业可以通过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对人才进行筛选,根据人才类别、学历、职业和创业经历,有针对性地引进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可以通过深圳人才智慧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评估,实现自身定位,并能够清晰了解自己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及医疗、教育、住房等信息。

来源 深圳商报

记者 徐恬

编辑 吴怡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