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读CNNIC报告】共享经济盘活闲置资源 网信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

【解读CNNIC报告】共享经济盘活闲置资源 网信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
2018年02月07日 18:3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共享经济业务快速渗透,有效盘活社会闲置资源

  以第三方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共享经济业务在2017年得到蓬勃发展,其中,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先后受到资本青睐。调查数据显示,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业务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分别达到30.6%和28.6%;共享充电宝业务渗透率为12.5%;共享民宿和共享汽车目前仍属于较为小众的业务,渗透率仅为2.8%和2.2%。

图 各类典型共享经济服务使用率

  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效盘活了社会闲置资源,在节能减排、拉动就业、提升出行效率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有数据显示,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共享单车+地铁”较全程私家车提升效率约17.9% ;在节能减排方面,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超过299.47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超过699万吨 ;在拉动就业方面,共享单车行业创造超过3万个线下运维岗位 ,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此外,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分时短租业务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自行车制造企业带来近百亿元营收。

  共享经济各新生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已有的监管政策难以覆盖共享经济新生业态各个环节,使得其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迅速进入“野蛮生长”阶段。企业在过度追求数量增长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其可能引发的潜在问题,从而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其次,共享经济相关企业良莠不齐,造成共享经济新生业态往往面临着激烈竞争和快速整合。一些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水平较差、运营监管不严等问题,不仅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更有可能给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最后,国内资本和媒体对共享经济概念存在过度鼓吹滥用问题。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共享经济为噱头的新生业态大量涌现,很多业务并未提升社会对于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仅以共享之名吸引融资,造成了市场发展迅速但混乱的现象。

  共享经济各业态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手段和监管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监管手段方面,不断推出的新型业务模式和持续变化的行业发展问题要求政府监管部门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单纯套用旧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应针对新业务的实际问题进行管理创新。在监管理念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以鼓励创新为前提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避免监管过严抑制市场创新成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郭悦)

一线城市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最多,保持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77家。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最多,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1.6%;上海位列位第二,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23.4%;独角兽企业在杭州、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均有分布。

图 网信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

  大部分的网信独角兽企业都汇聚在了一线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本身拥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人才优势。在产业方面,一线城市的创新型企业较多,各类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另外,一线城市的双创文化也较为繁荣,投资机构接触创新创业项目相对容易,使得网信独角兽企业获得了有利融资条件。在人才方面,一线城市的大学和科研所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大型企业高端人才也处于市场化流动中,给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人才选择提供了良好前提,有利于吸纳到优质的人才。

图 网信独角兽企业类型分布

  从独角兽企业的企业类型分析,截至2017年12月,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类企业组成独角兽企业的第一梯队,占比分别为18.2%、15.6%;文化娱乐和汽车交通类企业组成第二梯队,分别占总数的11.7%和10.4%;智能硬件、在线医疗和人工智能类企业分别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6.5%、3.9%和3.4%。

  以电子商务为例,创业企业依靠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和内容IP创新优势,也拥有了相当可观的网民用户数量,形成了与平台型电商巨头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自己的风格特点。有些电商独角兽企业由于精准把握了细分人群的特点,使得单用户的价值往往更高,黏性也更强,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以人工智能为例,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概念在全球化的热度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突破,出现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拥有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的创业企业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王志浩)

(来源:中国网信网)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