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馋啊,等了四年了……《舌尖3》今天开播,光看剧透就饿扁了

馋啊,等了四年了……《舌尖3》今天开播,光看剧透就饿扁了
2018年02月19日 21:01 解放日报

阔别近4年的《舌尖上的中国3》今天要播了

之前曝光的预告片已经让人垂涎许久

《舌尖3》将于大年初四(2月19日)20点起在中央电视台1套和9套同步播出。

每天1集,每集50分钟,共分8集,主题分别为: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

这次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跟着小观去了解一下~

新导演临危受命:每集都是全新选题

“食物、人物、文化”三者合一

《舌尖3》的整个主创团队完全不同于前两季,由刘鸿彦担任总制片和总导演,团队更加年轻。刘鸿彦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去年4月接手《舌尖3》。她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当时临危受命的感受,她称对创作背后的难度“估计不足”。

直到播出,她不过与《舌尖3》结缘10个月。这10个月的摸爬滚打,她又觉得很“幸运”,她认为这个品牌一定要有人把它做下去。在这一季中,她要求整个团队,坚持秉承“食物、人物、文化”三者合一的理念。在纪录食物的美味背后,更重要的是讲人物的故事,传承中国的文化。


为了讲述中国各地的文化,《舌尖3》踏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115处地方,采访了300多人,涉及400多种美食。在众多的美食中,入选舌尖上的美食不仅仅是美味,更与每一集的主题有关。

“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这一季8集都是新选题,都是之前的美食节目没有触碰的。

刘鸿彦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中国饮食博大精深,其中的内涵绝不仅仅是食物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一定附着着更深层的东西。所以,《舌尖3》在展现食物是怎么制作的同时,把这个食物背后的东西又呈现了出来。希望观众可以品到味,也能够品到道。”

部分美食和器具抢先看

剧透片中特色点心

图中所展示的美食

将会在《舌尖3》播出

《舌尖3》与前两期的一点不同,便是引入了饮食器具的介绍。图中的茶杯为国瓷永丰。该瓷器,引西子湖水蓝入瓷,融牡丹、如意、山水为画,取葫芦、寿桃、山水、窗格元素等创意造型,唤起中国式闲情逸趣。细腻温润,釉色匀净,坚实细腻,以高温烧制,以纯手工描金,意境悠远如花,象征花开富贵、云水禅心。从青花瓷到洋彩再到色釉,经过五代200多年的传承,“红釉彩瓷烧制技艺”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字豆糖。图中的小方块儿竟是吃的,它叫字豆糖,盛行于安徽祁门西部山村,迄今有上百年历史。生产原料为糯米、麦芽、黄豆、黑芝麻,经多道工序,形成方寸之间的带字豆糖。祁门地处古徽州地区,人文荟萃,当地人酷爱“咬文嚼字”吃豆糖,为的是“咬出甜蜜,嚼出吉祥”。


瓜子酥。图中一粒“瓜子”不是真正的瓜子,而是瓜子形状的瓜子酥。与西式点心相比,中式面点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固定的模具和配方。点许面粉,一根擀杖,一把刮刀,手起粉扬,尘埃落定,几可乱真的“瓜子”新鲜出炉。一个最成熟的面点师,一日产此酥最多三百粒,可谓粒粒珍贵。


贵妃饼。图中“白皮红点”叫贵妃饼。它是始于盛唐的一款传统名点。相传是宫廷御厨专为唐玄宗爱妃杨玉环而作,故称“贵妃饼”。内馅采用枣泥加核桃,给味觉带来的惊艳反应,一尝难忘。


定胜糕。图中粉色糕点为定胜糕,是江南传统风味小吃。由粳米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既补中益气,又健脾养胃,兼具春季养生调理功效。相传定胜糕始于南宋,百姓为鼓舞出征的韩家军而特制以其“定胜及第”的美好寓意,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各地特色美食

发布会现场播放了“陕西水盆羊肉”、“河南穿山灶”和“辣椒的前世今生”三个节目片段。

“陕西水盆羊肉”是“小吃”一集里出现的美食,讲述老白在陕西开着一家水盆羊肉店,每天熬汤、煮肉、打馍,定时关门,几十年如一日。儿子继承父业后,每天熬汤,老白把关,坚持开店前品尝汤的味道,不合格就不开门。这个故事让大家看到了老白在浮躁时代的持守和安静,看到了他一生的坚守,那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所成就的匠心。

发现老白故事的《舌尖上的中国》策划周塬说:“食物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当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食物的精巧可能也是来自于此。好故事和美味都是不期而遇,唯有如此,我觉得我们才会心生感恩,才会有最终的审美。”


“河南穿山灶”出现在“器具”一集,讲述的是河南三门峡特有的地坑院内穿山灶,一个灶台七口锅,蒸煮炖焖还能保温,可以放置七口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能够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这种烹饪方式,是当地老百姓数百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

“器具”是《舌尖3》全新开掘的方向。刘鸿彦介绍,以往的美食节目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美食、人物或故事上面,但是对于参与创造美食、盛放美食、隐藏在美食背后的器具,却关注较少。《舌尖3》将“器具”独立成篇,讲述了灶、刀、坛、锅、盘、碗等美食器具的故事。


“辣椒的前世今生”揭秘了辣椒是怎么成为食物的过程。最早在昆曲里就出现了辣椒,那时辣椒是作为观赏植物,后来随着人的迁徙,辣椒带到了西南,被人们发现可以食用,后来成为了重要的食材和调味品。这一变迁过程,正蕴含了《舌尖3》“融合”所关注的主题,每一种食材的普及,每一种味道的迁徙,都来源于人的迁徙与融合,而融合是继承与包容,也包含着创新和希望。

该集导演张木介绍:“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味道’,我们不仅想品到‘味’,还要品到‘道’”。这种“道”,正是在中外融合的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

《舌尖3》还提前曝光了五道菜

寿桃

钵钵鸡

四色水饺

黄金炸烹大对虾

荷花酥

《舌尖》系列里让你流过口水的美食,

这些年,都吃上了吗?来,“放毒”了!

那些年,《舌尖》的诱惑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播,事先并未宣传,收视率却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电视剧,还引得众多吃货深夜“舔屏”。从此,“舌尖”成为纪录片和美食两界的江湖传奇。2014年,“舌尖2”续写辉煌,成为当年爆款。此后的“舌尖”系列却一别三年,吃货们纷纷表示想得好辛苦!

△ 《舌尖》系列的评分可不低!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烤松茸

鱼头烙饼

主食的故事

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黄馍馍

干炒牛河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豆腐

茶叶蛋

徽州毛豆腐


时间的味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 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臭鳜鱼

金华火腿

醉蟹

厨房的秘密

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量、毫无争议地划分菜系,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有时候,这些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中国的厨房里,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

扬州包子

烫干丝

西湖醋鱼

五味的调和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糖葱

盐焗鸡

大火锅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大闸蟹

倭瓜花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时节

中国,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沿袭祖先的智慧,来安排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时节变换中寻找属于每个季节的独特美食。

铁锅炖鱼贴饼子

笋干炖鸡

脚步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桂花糯米藕

乐山嫩豆花


心传

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蒜泥白肉

金鱼酥


秘境

遥远的山林、江河、草原、沙漠,这些难以到达的地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人类与自然携手让古老的美味延续至今。秘境,带我们发现和寻找与众不同的人和食物。

酸辣华子鱼

手抓羊肉


家常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枣花馍

红烧肉


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美食之间的相逢给了人们在味觉上的享受,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而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美食的相逢有时恰恰印证了中国传统的“缘分”。

烩南北

大盘鸡


三餐

一日三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人生的五味杂陈。现代化的中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奔波忙碌中通过简单的美食寻找味觉的快乐。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 

煎饼果子

牛肉面

西洋菜猪骨汤

这是不是条让人流口水的微信

小观做着微信

肚子饿了...

本文来源:综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消费者报、东方网等

相关作者:余晨扬

微信编辑:纳米

舌尖3美食食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