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孤独了300年的这首小诗,一夜之间“脱单”竟然是因为......

孤独了300年的这首小诗,一夜之间“脱单”竟然是因为......
2018年02月20日 18:06 央视网

今年春节,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探索流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让诗词之美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在豆瓣收获9.4的高分。

其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一夜刷屏,登上热搜。有人说,“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以诗相咏;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被再次唤醒。”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 · 袁枚



这首由清代袁枚所作的咏物诗,在灿如星海的诗词中或许并不惹眼,更不为人所熟知。然而,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当乡村老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把它唱出来时,却猝不及防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里。


梁俊:把古诗唱成歌,发现孩子们心里的桃花源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乌蒙山。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在山里,他带着孩子们把古诗唱成歌,发现了藏在孩子们心里的桃花源。

这些孩子唱了这些歌之后,他们真的是在食堂里面唱,扫地的时候唱,回家的路上唱。这个过程让梁俊非常的开心,然后继续谱曲。没有音乐基础的他这一谱就是两年,两年里教给孩子们100多首诗词,其中50多首谱成曲。

曾经不会写汉字的孩子如今能给老师写信,字迹工整;当初不敢当着众人唱歌的小女孩儿梁越群,如今在全国观众面前,放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说,梁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角落里的青苔,那么,毫无音乐基础的他为孩子们创作的歌,便是他生命中盛开的苔花。他把“青春恰自来”的坚守,带给了孩子们,告诉他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懂《苔》: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而这样一首仅有20字的《苔》,沉寂300年后,我们也终于读懂了它。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或许时时都会感到被时代裹挟,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当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时,《苔》这首唱出来的诗歌带来的激荡就变得弥足珍贵。

《苔》穿透历史,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让人看到了自己,看到希望的涌现、生命的炽热。

当这颗向上生长的种子,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人的心底,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当陷入踌躇、困顿时,那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长出希望和美好的藤蔓,足以撑起自己的全世界。

当我们离开家乡,成为大城市的路人甲,除了上班打卡、下班打卡,似乎再也找不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存在感时;

当我们一个人租房,一个人窝在沙发吃着泡面,似乎除了码字的键盘声还能让自己暂时忘却了孤独时;

当我们在外打拼几年,好不容易抢到回家的车票,鼓足勇气回家,却不知行李箱里有什么能带给父母时;

涌入社会的洪流,我们终究发现自己是如米粒般细小、普通的青苔。

然而就像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我们或许不是最美最帅的那一个,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或许我们只是在某一个潮湿的角落,默默坚守着,即使白日照不到。

多少次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也要挑灯夜读,只为考上理想学校,去更宽广的地方看看;

一个方案来来回回改几十遍,多少个加班的夜里安慰自己“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每天偷偷瞄一眼自己喜欢的人,就有继续向前走的动力,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刻与他相遇。

……

谁说这世界只应该属于天之骄子呢?即使卑微如尘埃,谁也不能阻止你我绽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反复咏唱的这些人性中最闪光的内容,让这首小诗一夜之间与亿万普通人产生共鸣,也让袁枚、梁俊、大山里的孩子们与每一个人都有了共通的生命体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最伟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