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吃了污染过的隔夜菜 ,宁波一女子吃出“尿毒症”,这种病很少有人知道

吃了污染过的隔夜菜 ,宁波一女子吃出“尿毒症”,这种病很少有人知道
2018年02月27日 09:35 宁波晚报

吃隔夜剩菜后拉肚子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吃剩菜吃出“尿毒症”恐怕闻所未闻。一个月前,在甬打工的天台人何阿姨不幸经历了这样一场“噩梦”。因为吃了可能被老鼠污染过的隔夜菜,她被诊断出“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严重受损到“尿毒症”地步,不得不在医院做了血液透析。

隔夜饭菜被老鼠污染了

56岁的何阿姨目前居住在鄞州区一个建筑工地的活动板房里,工地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时常有老鼠出没。向来节俭的她平时有个习惯,吃不完的饭菜都会直接放在饭桌上,第二天接着吃,倒也很少吃坏肚子。没想到春节前的一天,她照例吃了一次隔夜菜,不久便出现浑身无力、胃口变差、头晕脑热等症状。起初还以为是年前干活太拼累着了,谁知休息一个礼拜也没好转,于是来到鄞州二院就诊。

医生一测量血压,只有“90/50mmHg(毫米汞柱)”,抽血结果更是让何阿姨和老伴吓坏了,血小板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肝功能的两个指标也超过正常值的五六倍,最糟糕的是“血肌酐达611umol/L(微摩尔/升)”,已接近尿毒症水平。

入院第二天,何阿姨的尿量更少了,24小时只有500毫升左右,复查“血肌酐864umol/l”已经是尿毒症了,水和代谢废物无法排泄,可能引起心衰、高钾、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于是医生果断决定为其插管透析。

难道是“流行性出血热”?根据患者低血压、血小板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鄞州二院肾内科十病区欧阳凌霞主任很快作出了这一推断。随后的“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结果终于让真相大白:何阿姨果真是吃了被老鼠污染的隔夜饭菜,患上了“流行性出血热”,才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所幸经过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何阿姨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日前已康复出院。

“流行性出血热”好发于冬春季

 据欧阳凌霞主任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通过老鼠的血及唾液、尿、粪便等传播,冬春季节好发。这种古老的疾病早在东汉末年就曾在我国广泛流行,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骇人景象。近年来由于病毒变异,呈散发趋势,危重病例较前明显减少,很多年轻的医师已不太了解这个疾病,老百姓更是知之更少。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体温通常会升高到38-40℃;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三痛”;脸、颈和胸部发红等“三红”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等,患者通常会经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这五个阶段。

欧阳主任提醒广大市民

冬春季节老鼠活跃,大家一定要将食物放置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一旦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千万不要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 现代金报记者 贺艳  通讯员 赵君 谢美君 | 编辑 魏薇

宁波晚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