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嘉兴市长胡海峰:“最多跑一次”重在政府理念革新

嘉兴市长胡海峰:“最多跑一次”重在政府理念革新
2018年03月12日 20:42 新浪综合

  原标题:浙江嘉兴市长胡海峰:“最多跑一次”重在政府理念革新而非简单计看次数(代表委员访谈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行省份,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3月8日举行的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表示,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高出年初预期7.9个百分点,办事群众满意率达94.7%。

  在全省统一规划下,浙江各地市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3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

  《中国经济周刊》:在嘉兴,“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哪些独特的做法?一年多以来的改革,您有哪些经验体会?

  胡海峰:“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省的统一部署,正在全省如火如荼推进。各地凡是有好的做法和经验,会立即在全省进行总结和提炼,进行推广应用。即使比别人先走一步,其他地方也很快就能齐步跟上了。

  我的体会,“最多跑一次”改革重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观念的更新,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让他们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发挥首创精神,真正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

  作为地方政府,要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去破解现在审批方面、为民服务方面仍存在的差强人意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有非常强的自我约束、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意识,需要有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敢于突破藩篱的底气。

  一年多以来,“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回避会遇到很多难点、堵点,一开始甚至有人表示怀疑。可以说,既有点赞者,也有质疑者,更多是期待者。

  改革进行到现在,接下来都是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有勇气和定力。

  《中国经济周刊》:嘉兴“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海峰:“最多跑一次”改革,既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更要落实和付诸于行动,需要有方法,有举措。

  比如说,“只进一扇门”。只有做到“只进一扇门”,才有可能“最多跑一次”。这就要求我们对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整合,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而要做到一窗受理,就需要打破部门的边界。

  举一个例子,群众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改革前必须要走完交易、缴税、登记3个环节,往返跑住建、地税、国土3个部门5个窗口,要跑8次。现在通过改革,不仅做到了“最多跑一次”,而且是1小时“立等可取”,现场即办。

  要做到这些,需要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需要政府办事人员切实转变观念,千方百计方便老百姓。

  此外,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还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作为保障支撑。打通原本条线分割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互认,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中国经济周刊》: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多、周期长,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嘉兴在这方面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改善?

  胡海峰:我们通过流程再造、效能提升,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最快压缩至50天以内。目前完成的审批项目中,最快的实现了35天办完,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当然,这也需要企业的密切配合,相关准备工作尽可能非常充分、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能评、环评、安评等多个环节,有的还相互牵制,所以就需要几个部门坐在一起,联审联办。

  嘉兴采取“多图联审”“联合测绘”“多评合一”的办法,比如下辖的海宁市正在开展的施工图联合审查,由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电子施工图纸,通过“联合图审”系统派发至多个业务部门同步开展审查,再由综合受理窗口统一汇总审查意见并反馈至建设单位,形成了“一套图纸送审、同步进行审查、统一口径反馈”的并联审查“闭环路”,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再比如桐乡,通过将项目前期所涉及的能评、环评、安评等评估事项,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通过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评审、统一审批”,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和审批环节减少。

  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项目,办理的流程也各有不同,无法都绝对做到“最多跑一次”,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思想在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接下来,嘉兴的目标是,从过去的企业注册至开工建设“最多跑一次”,延续至竣工验收、复核验收“最多跑一次”,把业务链再进一步拉长。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2018年全国两会专题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