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载艰辛付出,值!

十载艰辛付出,值!
2018年03月13日 03:09 科技日报

科研人员有话说

本报记者 付毅飞

    头顶这轮圆月,我们已经仰望了千年。为开启中国的奔月征程,我国航天人在不断地努力着。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圆满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步目标。为了这次跨越38万公里的精准一落,张熇付出了十载艰辛,但她说:值!

    作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副总师,张熇2003年就带领团队开始了相关论证工作。他们满头雾水地开始,不分昼夜忙了几个月,慢慢梳理出攻关方向。

    从近月点约15公里高度到月面,是嫦娥三号落月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段耗时12分钟左右、长约430公里的航程,因高风险、高自主性和不可逆性特点,成为嫦娥三号200多小时飞行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张熇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减速和避障。为此,科研团队精心设计了7500牛变推发动机、GNC(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以及高精度测速测距敏感器,让嫦娥三号能精准地减速,自主处理各种情况并灵敏地避开障碍,为走完最后一程扫平了道路。

    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对研制历程中的一段沙漠生活记忆犹新。

    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是我国第一辆月面巡视器,其研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月面恶劣的环境和种种未知的风险,更是给研制带来极大挑战。为了最大化保障任务实施,科研团队远征西北大漠,开展了为期数月的巡视器外场试验。

    “那段时间,参试人员都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内,有时夜里遇到沙尘暴,连脑袋都要裹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被子上、桌子上、地上全是沙子,足足能扫出半脸盆。”孙泽洲说。沙漠里昼夜温差很大,早上洗脸时,水里结满冰花;中午气温能达到30多摄氏度,不仅热得大家满身大汗,参试人员还得戴上墨镜和护具防止被晒伤。条件艰苦,但没人抱怨。

    嫦娥三号任务已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里程碑,如今它的继任者——嫦娥四号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对此,“托举嫦娥”的科研人员已经做好了准备。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