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读城·18】聆听大师足音|春天里、百年前、千年前——乌龙潭边一路遇见

【读城·18】聆听大师足音|春天里、百年前、千年前——乌龙潭边一路遇见
2018年04月07日 15:04 金陵晚报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清凉山东南,有汪清澈的碧潭,水面虽然不大,但却景色优美,有着“南京小西湖”之称。

历史上,这里曾被称为清水大塘、芙蓉池,传说晋代时潭中有四处泉眼,常年喷涌不息,有年的六月十九日,这里出现了4条乌龙,它们环绕着泉眼戏水,乌龙潭因此而得名。后来泉眼消失,乌龙也就没再出现过,然而这里却因花木繁茂、亭台错落,被誉为“西城之冠”。

城西清凉山

春天的乌龙潭

因环境清幽,乌龙潭周边也曾是人文荟萃之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夜里,有两人在此泛舟赏月,其中的一人是陶澍,他感叹道:“乌龙美景,秀色可餐。”而另一人则和曰:“有此妙处,何必西湖。”和者正是魏源。在陈诒绂撰写的《石城山志》中有:“潭为鲁公放生池,中有宛在亭,旧名肥月亭。沿堤种以桃柳,春时风景尤佳,真不愧小西湖之目也。”

春日里,我踏上了一段城西之旅,去寻访昔日里那曾遍布着文人足迹的地方。

睁眼看世界——

魏源安家乌龙潭边

我最早知道魏源这个名字,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他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知道了,在清晚期有这么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他的主张和著作《海国图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记得书本画像上的魏源是位捋着胡须的老者,他也被赋予了诸多头衔——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等。

书本上的魏源像

魏源出生于湖南邵阳,他自幼聪颖,在9岁赴县城参加童子试时,考官指着茶杯上的太极图,出了上联“杯中含太极”,魏源则摸着怀中的饼对曰:“腹内孕乾坤”,他的机智受到称赞,也被传为佳话。

与那时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魏源也开启了他的科考之路。不过若干年后,魏源应会试落第,但却与同样科考不顺的龚自珍惺惺相惜,对,就是那位后来写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人、文学家,他们也被人称为“龚魏”。

《卜居金陵买湖干草堂》——清·魏源

巢由原不买山居,敢效知章乞鉴湖。

底事草堂钱十倍,只因门外水云租。

魏源与南京有着很深的渊源。1832年,年近不惑的魏源看中了龙蟠里东侧的位置,这里位于清凉山下、乌龙潭边,史称“诗巷”,魏源在此筑起小院,称为“湖干草堂”,又取名“小卷阿”,卷阿这个名字源自《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陵也。他还亲自题写了门额。

之所以选择在此处居住,因为这里远离喧闹的市区,又毗邻乌龙潭,环境幽静且文化底蕴深厚。熟悉历史地理的朋友可能知道,方苞、袁枚、薛时雨等人的住所均距此不远,魏源在这里生活并著书立说。后来他撰写了《海国图志》,其“师夷长技而制夷”的主张,也成为了日后洋务运动的思想武器。

柳丝低垂,一路繁花相伴

柳暗花明——

书坛泰斗与“颜鲁公祠”

现在乌龙潭公园的北大门位于车流熙攘的广州路旁,进入公园后一条小径向内延伸,此时柳丝低垂、鸟鸣蝶舞、一路繁花相伴。

徒步中,柳树、香樟、榉树等布于小径两侧,走出数十米,路边一棵枝叶繁茂的金桂引我驻足。

据了解,这本是明末清初的桂树桩,树龄超过400年,原树桩已腐,树为萌芽新枝,每年两度开花,仍香气逼人。现挂有南京市古树名木的牌子,很是珍稀。

古老的清桂

作别了古老的清桂,继续向南,隐约看到有白墙黛瓦掩映于花木之后,走出不远,一处围墙高大的院子映入眼帘,据了解,这里正是魏源故居。不过遗憾的是故居大门紧闭,门内还传来施工声。

一百多年前,魏源曾在此深居简出,潜心写作,试想当年的他可能也频频闭门谢客吧,内心顿时坦然了许多。思索中顺院前小路转身,距此不远,有满枝的繁花伸出了高墙,走进一看,“颜鲁公祠”四个大字书于门头,这里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祠庙遗迹,现内部已辟为颜真卿纪念馆。

据了解,唐元和年间,这里曾建有放生庵,放生庵在历代均有修葺,后毁于晚晴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瀛在放生庵旧址始建颜鲁公祠。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按清代格局修缮,2013年4月,整装后的颜鲁公祠重新向市民免费开放。

迈入颜鲁公祠的大门,右侧正繁花似锦,粉白色的春花与黛瓦白墙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目光顺着枝头延伸,厅堂内,在赵朴初题写的“书坛泰斗”四个大字下,巨幅的颜真卿画像高挂,两侧则有沈鹏所书的楹联。画像中的人物右手握笔,左手按剑,英姿尽显。

颜真卿曾征战沙场,既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帅才,也是一位书坛大师。后人曾评价颜真卿忠义强直、仁慈爱人,其品行的养成,应该与其先祖颜之推不无关系。

颜之推祖籍琅琊临沂,出生于士族之家,是文学家、教育家、儒学大师,身处乱世的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先河,他以儒家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成书,历代的文人学者对该书皆倍加推崇,视之为家庭教育的典范,垂训后人的明鉴。颜真卿在成长中自然也深受《颜氏家训》的教诲。

古笔洗

馆内,孩子、老人握笔书画

纪念馆展厅内还安放着颜真卿半身铜像,四周的墙壁上挂有颜氏家族人物生平、颜鲁公祠历史、颜真卿书法介绍等,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颜氏族谱、碑帖集等文字资料,还有古石碑、绊马石、铜印等物。据了解,颜氏家族墓曾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香薰、青瓷羊形插器、鸡首壶等则被收藏于博物馆中。

走出展厅,一旁有墨园碑廊,外面还镌刻着女书法家萧娴所题的“书魂”二字,可谓风韵独具。

祖上是“老南京”——

颜真卿与乌龙潭的特殊情缘

记得小时候上书法课时,老师拿来一些教材,其中的一本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帖,内容为颜真卿44岁时所书。老师曾介绍说,“颜楷”严谨端正,书风雄浑豪迈,《多宝塔碑》笔笔藏锋、笔笔回锋,是初学者的优秀范本之一。

虽然小时候对于颜真卿的生平事迹并不过多知晓,但是因为那段学习书法的经历,让我深深认识到,颜真卿就是古代书法大师,属于泰山北斗级的人物。颜真卿,这位比魏源早了一千多年的大师级人物、书法泰斗曾任昇州(今南京)刺史,虽然在南京时间不长,但这里却和他有着特殊的情缘。

颜真卿的祖上曾率家族随晋室南迁,侨居建康(今南京)长干里,是六朝时期最早南迁的“过江百族”之一,据记载,颜氏家族在江南共传九世,约270余年。六朝时期,颜氏家族的墓地就在南京北郊的老虎山南麓。在其任上,颜真卿曾上书唐肃宗,在全国设81处放生池,现在的乌龙潭公园便是其中一处。


离开颜鲁公祠继续向南,在鲜花的映衬下,出现了一处小小的“放生庵”,庵前的方池内置有石龟,庵旁立着刻有重建放生庵记的石碑,庵内还设有颜真卿画像,据了解,“放生庵”三字汉白玉条石,是原放生庵的珍贵遗存。

人文荟萃之地——

“小西湖”春色醉游人

距放生庵不远,一面60多米长的文化墙以腾飞的乌龙为轮廓,犹如一幅展开的历史长卷。起头的一座雕塑就是以乌龙潭放生为主题,雕塑中颜真卿在孩童的陪伴下在水边放生,名为“举天下为放生池”。

长长的文化墙上展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故事

谭元春、袁枚、方苞、薛时雨等人的形象也现身文化墙,乌龙潭附近曾是历史文化名人聚居较多的地方,由于历史久远,正如一旁标示牌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故居已不能复建,故做文化墙展示。

这面长长的文化墙上承载着历史故事及人物,让游人对周边的人文典故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在文化墙前的“月夜巧对”雕塑中,魏源和陶澍泛舟潭上,魏源似在以“有此妙处,何必西湖。”对答……

文化墙对面有座被繁花环绕的亭子,频频有人漫步于此,小坐赏景,亭子名为“宛在亭”,此亭是乌龙潭南的重要景观。最初的宛在亭早毁,清末曾重建,双层重檐,六角飞舞,遗憾的是,后来再次损毁,如今的宛在亭则为再次复建而成。

亭子有水上曲桥与岸边相通,四周则广布花木,这个时节正值春花绽放,红的、黄的、粉的,潭边的游人很容易被鲜花高亭所吸引,不时来到亭下拍照、赏景。


立于宛在亭内,遥望北面的紫菱洲,一片绿纱烟笼;潭东岸的龙游亭、藕香榭等倒影水面;游人则在小径的绿柳红花下穿行……

时光荏苒,从千年前的颜真卿,到百年前的魏源、薛时雨,这一路,无不踏着大师们在此留下的足迹,这不长的平凡之旅却犹如在历史的长廊里穿行了多少个世纪。

来源: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鹏 文/图)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