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学术视野| 学者解惑:中华文化真的过时了吗?

学术视野| 学者解惑:中华文化真的过时了吗?
2018年04月07日 16:04 中国社会科学网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

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元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造就了历史的辉煌,也滋养了民族的成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含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丰厚而独特的精神元素,其中所蕴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气度,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应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创造,也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与精神遗存,不仅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精神养分与重要构成。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需要在多个方面、多个环节,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理论与研究方面进行创造性阐释、创造性转化,同时要走出文化与学术的圈子,实施社会性的工程,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把研讨与传播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中华文化从舆论阵地到文艺园地,从具体的工作到日常的生活,都看得见、摸得着,融入我们的人生理念,体现于人们的行为规范。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

要“盘底”“维新”“化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文化,也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首先是民族的文化,即中华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深层根据、精神家园和根本力量。对于不同民族来说,文化是他们相区分的个性。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激荡,只有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从文化上也是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自我认同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真正区分开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远流长,真正繁荣兴盛。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挑战和危机,这些主要是西方文化孕育和造成的。寻找解决之道,要反思西方文化,更要激活非西方文化资源。中华文化是强大的非西方文化,拥有与西方迥异的智慧,许多与现时代具有共鸣点,例如崇生、尚和、重情的中华文化特质,是矫正西方文化弊端的良方,对解决人类困境具有重要启示。中华文化也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传统,其独一无二的生命力足以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都是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我们相信,进一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一定能为解答世界问题贡献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更多更好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从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基于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成就体现在:一是有国家高度的战略安排;二是教育普及有了很好的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了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基础教育中不但增加了语文等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而且逐步形成系统的中华文化教材;三是一些优秀文化产品成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现象级事件。例如将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格局中的现代中国结合起来的电影《战狼2》;四是最为重要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很快被世界认同的理念、方案,为人类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从总体上,推动中华文化继承创新方面的工作还是只布好了局、开好了局,真正的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还要假以时日。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一要“盘底”,深入研究挖掘,真正弄清楚中华文化的内容特别是其优秀、精华部分,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部分,这样才能精准把握继承、发展的对象。二要“维新”,结合新时代新实践,一方面实现优秀中华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实现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的创新。特别需要以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华文化落地,使年轻一代真正亲近中华文化。三要“化人”,通过有效的教育普及使中华文化真正成为人们认知、认同与践行的文化基因、文化本能和精神家园。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来说,要使之内在化,真正预防和纠偏“香蕉人”(外在中国,内在西方)现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确保中华儿女永远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化就自然拥有生命力。

3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宗桂

新的文化自觉和更高基础的文化自信

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重要理念。这里的中华文化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革命文化,既有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更有而且特别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核心,以振兴中华为职志,努力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公和大同世界为追求,自觉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纲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地转化并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价值底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粹。在这个问题上,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具有重要的资治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刚健有为、为政以德等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丰富、充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治国理政和人们安身立命,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有积极的价值和重要的启迪。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对于增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可以丰富世界文化的思想宝库,并提供新的价值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正是在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下,我国近年在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继承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这主要表现为以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指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其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贯通,从而使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性发展的生命力和文化空间。同时,把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地位上,为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继承创新奠定了领导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明确提出并系统地从文化政策文化方针的角度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反映了新的文化自觉和更高基础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新发展创造了新的优良条件。坚守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脉,成为党和国家的文化使命,反映了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样,就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传统与现代相贯通,把中国与世界相联系,展现了多元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和坚定不移的中华文化立场,为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继承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创造了条件。

 

原标题: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