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朱青生:中国曾误以为要富强就要学西方传统,结果套上新枷锁

朱青生:中国曾误以为要富强就要学西方传统,结果套上新枷锁
2018年04月11日 11:36 澎湃新闻
编者按:2016年,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艺术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突破了长久以来艺术史的书写话语权由西方支配的现状。4月8日下午3时,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教授在上外校园,以艺术史的视角回溯中西方文明同等的重要性,带领上外学子正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的地位,同时也将许多其他不同的非西方文化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来,达成“世界艺术史框架下的文明对话”。
分岔的路口:从西学东进到阐释自身
朱青生教授指出,中国对于艺术一向有着自己的观念标准和追求,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能够找到无数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发展。自文艺复兴起,西方的艺术将对对象的精准描述,即写实,作为追求,而中国开始在绘画方面体现出书画同源的特点,即写意。自此,中国艺术在表现状态上与西方艺术走向了分岔的路口,因而我们不应将两者进行比较,而是应该将中国的艺术向世界进行展示和发扬。但是自晚清时期起,由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传统,将西方对于艺术的评判标准和概念套用与中国的艺术发展之上,我们一直没能对于我国的悠久的艺术文化和历史进行细致、深入、全面的总结和研究。
中国的美术教育沿用苏联的契斯恰科夫体系,深刻型塑了几代人对于西方艺术的认知模式
“西方的传统和我们的一样伟大,但西方的富强却是因在超越自己的传统上先进行现代化,我们却误以为要富强就要学习西方的传统,于是以在否定自己传统的同时有套上了另外一种传统的枷锁。”应当明确的是,艺术是人心中历史的形象的外化,所以艺术从来不只有一条路。对于艺术史的探索,更应该在于不同国家的差异,在于探索艺术新的可能,打破艺术的局限。
崭新的视角:聚焦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及中国艺术
"这场讲座冲击了我以往对于艺术史的认识。"一位同学感叹道,朱老师的讲解让这一学术概念不再空洞模糊,他将艺术史脉络置于当下语境之中,聚焦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部分,用艺术史的眼光来关照当下社会。
朱青生教授表示,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和“乡土性”。如今的人们普遍丧失了“我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在我们心中占据更多分量的往往是由于地理差异赋予我们不同地区的各自的文化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将会愈发倾向于以“如何定义我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为思考中心,聚焦中国各地区的不同文化,更关注个体差异。
将中国艺术文化的魅力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现,同时更要将世界各地那些有待发掘的不同的非主流艺术带上世界舞台,需要我们这些拥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一代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对于上外的学生而言,我们不仅是要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是通过学习艺术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民族的底蕴和内涵。
Best for Everyone:让美与艺术点亮四方
关心贫苦和追求精神极致应该是不相冲突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哪里都有追求精神极致的权利和自由。为了让更多孩子也有能够获得良好美育的机会,朱青生教授的团队打造了Best for everyone项目——利用网络技术构造系统来传播不同地区的艺术文化,将世界上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艺术文化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恰当的转译,转播给不同的受众,尤其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习者。
“中国的眼光、现代的立场”——朱青生教授撰稿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以细节的笔触表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孩子们很容易能被吸引并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的启发。Best for everyone项目将会尽力弥补教育欠发达地区在该方面的缺陷,让年轻人们的视野不再囿于狭小单调的生存空间,鼓励他们走出局限,亲身感知美的存在。
追问真谛:和而不同,思想溯源
艺术的真谛不在于求真或者求善,而在于对感觉的干预、把握和传达,因而艺术不等于美学也不是单纯囿于美学之中。
感觉,是建造人和世界的认识论的另外一种通道。但是,人自身构成一个封闭整体,因此,完全传达并分享各自的感想其实只是一种假设。这其中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是可以互相理解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明白,人的主观理解是不能成为全体的规范的。因为我们眼中的存在其实只是一种意识的变现,而情感和艺术就是它变现的形式。所以存在艺术评判标准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难以理解和改变的。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观赏艺术品、反观艺术评论,是可以推论出人类思考问题的轨迹的。
来源 | 思索讲坛
策划 | SISU新媒体中心
采访 | 王欣睿 苏娟
文案 | 王欣睿 王彤 李舒越
编辑 | 林嘉琪
责任编辑 | 李舒越 刘宸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