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2018年04月15日 21:08 华商晨报
原标题:流传至今的宝剑“宝”在哪里?

本报讯 剑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剑的历史源远流长,因其属于非常实用、常用的兵器,流行甚广甚长。

  据新快报官微报道,在古代,质地精良的宝剑大多出自南方,主要是吴、越(闽越)、楚、巴蜀。  曲刃青铜剑

  夏至春秋

  约长35.5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曲刃剑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其最早出现不晚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最晚则可到战国时期。为曲刃短剑较早的一种类型,属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分布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这两柄曲刃铜剑属于曲刃銎柄式。这种形式的短剑,主要发现在辽西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青铜武器,多出于墓葬中。  镂空蛇纹鞘剑

  西周

  通长17.5厘米、柄长5.9厘米、鞘长18.7厘米、宽10.5厘米

  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剑身较短,呈长尖三角形,中脊稍为隆起,无格,扁茎,无首。剑腊饰三角纹,剑鞘镂空,以盘蛇为饰,鞘口两侧各饰一牛。  青铜剑

  春秋

  长60.6厘米、宽5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此剑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镡上嵌有蓝色琉璃及绿松石。剑的表面经硫化处理,有一层黑色硫化物保护膜,铜剑至今光亮如新,剑锋寒气逼人。此剑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同出,两剑又极为相似,只是没有铭文,大概也是越国铸造的。春秋晚期吴越之剑天下闻名,当时的铸剑师已经掌握了金属铬盐处理技术。青铜剑在商代至西周时期长度较短,而且较少使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剑体加长,使用普遍。  金镡金首铁剑

  春秋

  长38.7厘米

  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此剑剑身为铁质,已经锈蚀;剑镡及剑首为金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少数春秋时期铁器之一。在铁剑上附以金质剑镡和剑首,说明当时以铁作剑尚较为稀少珍贵,受到特别的重视。  “吴王夫差”青铜剑

  春秋

  全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

  河南省辉县出土。此剑剑锷锋利,剑身满饰花纹,剑镡饰嵌绿松石兽面纹。剑身中间隆脊有棱,近镡处有铭文10字“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为吴王夫差用剑。春秋战国时期是征战频繁的年代,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地区,有很多被世人称羡的名剑,各诸侯国也以得到吴越的宝剑为荣。这个时期的剑用青铜铸造,在不同的部位加入了一定量的锡、铅、铁、硫等成分。目前出土和著录的“吴王夫差”青铜剑有9把,其形制和铭文大体相同。  错金银鸟篆剑

  战国

  长61厘米、宽4.4厘米

  剑身表面覆盖一层孔雀兰锈。剑首圆形,剑柄中空呈圆柱形,格极窄仅0.5厘米,两面刃,尖锋,中间两面隆起一道凸棱。铭文为鸟篆错金银,剑格一面6字,一面4字,剑首12字,计22字。鸟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艺术字。此剑未见著录,铭文金光闪闪,应是一把珍贵的越王剑。

  玉具剑

  战国

  剑长46.2厘米、剑身宽4.6厘米

  河南省辉县赵固村一号墓出土。由铜剑及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组成。玉剑首是剑顶端的玉饰,浅绿色,俯视为圆形,背有孔,入剑柄上端。玉剑格是剑茎与剑身之间的玉饰,浅绿色,俯视为菱形,中空,剑柄由孔中穿过。玉剑璏是剑鞘上用来穿带佩挂的玉饰,浅绿色,有紫色沁,下有一孔,可贯剑带以佩剑。在剑与剑鞘上装饰玉器的剑,称之为“玉具剑”。标准的玉具剑应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四种玉饰。(文图根据国家博物馆官网资料)

吴越玉剑宝剑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