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康爸爸”这次10年之约,242个孩子说5月9日再忙都要回家

“安康爸爸”这次10年之约,242个孩子说5月9日再忙都要回家
2018年04月17日 11:04 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安康爸爸”这次10年之约,242个孩子说5月9日再忙都要回家

十年前

672名孩子因为地震,相聚双流安康家园

随着长大,他们陆续离开,飞向广阔的世界

十年间

家园不断上演着聚散离合,孩子越来越少  

“安康爸爸”“安康妈妈”们想念孩子了

今年3月,他们发出了一封邀请信

把“我们长大了 十年后再相聚”的信号传递出去

约定2018年5月9日

大家一起相聚双流安康家园

点击查看

爸爸妈妈们商量

不管孩子们飞到多高多远

不管孩子们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

聚会那一天

大家都一样

是安康家园的一员

穿上同样的衣服

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4月16日

双流安康家园传来好消息

目前已有242名孩子明确表示

5月9日一定回家


“高敏、顺欢、高彦奇、何元奎……”在安康妈妈李书曼的那张统计表上,罗列着242个孩子的名字。
  

李书曼说,安康家园有一个微信群,3月,她把邀请信放到了群里,很快,高敏第一个报名。
  

高敏今年25岁,茂县人,地震摧毁了她的家园后,她曾在北京市私立树人·瑞贝学校就读过一年。后来,在双流安康家园度过5年时光。现在,她嫁到了汶川县漩口镇,孩子已经1岁零1个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安康家园的日子,“妈妈”王春霞把她当亲生女儿疼爱。每次带她外出看病时,总会把她带回自己的家,给她煮一顿香喷喷的饭。高敏最爱吃王春霞做的土豆丝。她记得,王妈妈把干海椒切成小段,炒香后再炒土豆丝。“香!又感到特别幸福。”她说,至今提到这道菜,她都想要流口水。每个周末,王妈妈还要带她去棠湖公园游玩。
  

当她在群里看到邀请信时,秒回“我要回家!”她说,无论多忙,她都要回家,看看多年不见的王妈妈,陪王妈妈重游棠湖公园,陪王妈妈吃顿饭,陪王妈妈睡一晚,还想给王妈妈买一件衣服。“当年,她照顾我,现在我长大了,我想照顾她!”高敏已经安排好了,5月8日,她将独自回家,好好陪陪王妈妈。
  

她说,在她心里,想念很多人,比如双流安康家园的园长胡源忠,北京市私立树人·瑞贝学校校长王健超,还有班主任老师……她期盼着,5月9日那天,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老师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好好叙叙旧。
  

为了筹备这个聚会,这段时间,双流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特别繁忙,但他累并快乐着。已有242名孩子表示将回家,对此,他说“能有这么多孩子回家,我很满意。”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每一个从安康家园出去的孩子都安康一生。
  

双流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也通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告诉这672名孩子:孩子们,不管你们走向哪里,请你们记住,双流安康家园是你们永远的家,双流是你们永远的家。这里的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这里的亲情会永远延续下去,愿你们常回家看看。

安康家园的孩子刘俊长大了,她希望哥哥姐姐回家团聚

家园 讲述


2013年3月26日,何正东永远记得这一天。这是他离开安康家园的日子,“那天过后,感觉自己应该是个大人了。”
  

何正东有两个家,一个家在阿坝州茂县飞虹乡,家里有父母亲人,2008年的那场地震摧毁了他们住的房子,但庆幸没人遇难,家园随后重建,根系还在;另一个家在双流,地震后,小学刚毕业的何正东和镇上的小伙伴来到北京寄读,一年后回川,在双流安康家园开始了新生活。
  

上学、毕业、又按部就班地工作。2015年,20岁的年何正东想要有“不一样的人生”,他辞去了成都的工作,回到阿坝州创业。如今,他生活在父母的那个家里,一边跑运输,一边经营着挖掘机事业。
  

对于190公里外的安康家园,何正东说那是他丢不掉的牵挂。“看到了久违的胡爸爸,很想他和小伙伴。”收到胡源忠的邀请,何正东爽快地回复了一个“好”字。而后记忆开始翻腾,四年时光不长不短,却在他的少年时代留下过深刻的印记。

何正东近照

一段情同手足的情谊

  

从老家茂县飞虹乡到双流安康家园,190公里的路途需要辗转好几次。关于来时的记忆,何正东已经有些淡忘了,那天是几号、怎么来的,好多细节都想不起来了,“那会儿还太小。”镇上小伙伴的同行多少缓解了初期的陌生感,“只觉得成都咋这么热,我们家乡很凉快哒!”
  

回忆起在安康家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何正东觉得那是生命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岁月。短暂的适应期过后,安康家园里的小伙伴开始融入彼此的生活,对14岁的少年来说,青春、朋友、篮球和陪伴就是确确实实握在手中的幸福和快乐。吃饭、睡觉、上下课都形影不离,无声的陪伴走过成长的岁月,也见证了一段情同手足的情谊。即便散落四方,也割不断的情谊,“我们现在也每天在微信群聊天,玩得特别好。”
  

四年多的时间里,何正东见到父母的频率不太高,因为路途遥远、加之交通不太便利,他会在每个周末固定给亲人家里打电话,汇报近期的生活、学习。
  

安康妈妈李红的陪伴让远离家乡的他感到了母爱般的温暖。
  

“她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特别用心的阿姨。”他说,那时候,他每周最期待的日子就是星期天。因为李红阿姨周末回家从不会空手归来,总会给他带来水果、糖果、饼干抑或是逸闻趣事,“就像妈妈一样。”

一直不曾忘却的家园

  

高中毕业后,何正东进入双流职业教育技术中心学习。临近毕业,何正东到温江实习,可那段时间每个星期都会往“家”里跑,“不习惯,想念他们。”悉心的照顾和朋友的陪伴让这段岁月熠熠生辉,安康家园成了何正东的另一个家。
  

18岁那年,何正东用一堂“告别课”作为成人礼送给了自己。
  

“2013年3月26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回忆起与安康家园告别的场景,何正东很是感慨,“离开,也就意味着我真的长大了。”
  

5年过去了,如今的何正东回到家乡创业,一边跑着运输,一边经营着挖掘机的生意,生活过得平凡也幸福。他一直不曾忘却那段经历,安康家园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午夜梦回的时候,就会想起它。
  

“这一次,我也一样要回家。”何正东说。

家园 故事


黝黑的脸,平头,单眼皮,个头不高。
  

24岁的李锐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孤儿,经历过汶川地震,在安康家园长大,现在是个创客,设计的产品还申请了专利。在他看来,自己虽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却有着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心智,是个地道的“社会人”。
  

谈起10年前的地震,他的记忆已些许模糊,只是不停地感叹自己非常幸运。如果没有地震,没有安康家园,李锐可能会像父辈般走上务农、打工的道路,或许在成都的某个工厂里,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
  

“也不是说那样不好,但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眼下,李锐的茶楼生意红火,他也正在筹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还计划与谈了5年的女朋友组建家庭。

李锐和他发明的塑料签桶

山里孩子

  

离开曾家山10年,李锐还是会觉得自己是大山的孩子。那里,有爸爸放电影的工具,有妈妈种地的锄头,有奶奶慈祥的笑容,有绵延数公里的高山,有自己掏过的蜂窝,有再也回不去的家。
  

和很多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孩子相同,李锐的童年也沾满尘土。他最喜欢夏天,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把作业本胡乱地塞进书包,约上三五个玩伴,用最快速度冲出校门。家附近有一条河,那是他们儿时的“乌托邦”。孩子们脱光衣服,扑通一下跳进水里,开始像鱼儿般翻滚,打水仗,练闭气,搬石头,河水中尽是爽朗的笑声。
  

由于调皮,李锐经常被爸爸打。虽然表面“记恨”,但心里却特别自豪。因为爸爸是镇上的电影放映员,他可以经常跟着爸爸去放坝坝电影,坐在地上看爸爸卸设备、搭银幕,有时村民还会带一点瓜子给他吃。
  

偶尔,李锐也会和妈妈去城里赶集。彼时,曾家山到广元城的路并不好走。妈妈会带着他在村口等中巴车,如果没算准时间,可能需要等上2个小时。等累了,李锐会告诉妈妈,“等我长大了,赚钱了,就买一辆车载你们下山”。

震区孤儿

  

然而妈妈没有等到儿子的那辆车。
  

2005年,李锐11岁,小学还未毕业,他的父母在盘山公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去世。从那以后,李锐变得沉默,变得孤僻,变得自卑。他不爱和同学来往了,也不再是小伙伴中的“孩子王”。“我很要强,甚至在外婆家,也会觉得不自在。”李锐说。
  

2008年,李锐读初一。5月12日那天中午,他在午休,地震悄然而至,山中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响。跳下床,李锐拔腿就跑,在他逃出宿舍楼半分钟后,整栋楼的楼梯全部坍塌。
  

后来,回忆起这个瞬间,李锐都会觉得心悸:“命真的大,跑赢了死神。”
  

这场地震,震碎了李锐父母留下的老房子,也震垮了外婆的家。在当地民政部门帮助下,他被列为了地震孤儿,住进了安康家园,前往山东日照学习和生活。虽然舍不得离开,但这已是当时李锐和外婆最好的选择。
  

到达日照后,李锐有了当地的安康妈妈。他适应得很快,周围都是和他一样的孩子,来自四川,失去双亲。内心的自卑感没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不少。

“光辉”岁月

  

2009年,李锐和同伴回到双流安康家园。“后来的4年,真的有种‘光辉’岁月的感觉。”
  

正值青春期,李锐开始长高,也变得叛逆。他发现,学校里听话、成绩好的同学并没有调皮、爱欺负人的同学受欢迎。他也想得到同学的认可,于是跑去学着打架,学着抽烟,学着上课睡觉,学着不做作业。
  

终于,李锐成了老师眼中的“老大难”。那时,他对未来没有一点规划,他觉得有着像电影《古惑仔》中“浩南哥”般的人生就挺好。安康妈妈一次次被叫进班主任的办公室,安康爸爸一次次和他推心置腹地聊天,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那年暑假,李锐回了趟广元。外婆带着他去看了父母。临走前,外婆拉住了他的手说,“你长大了。等你自己能养活自己了,我就可以闭眼睛咯。”
  

李锐哭了。这是父母离世后的很多年里他第一次哭。
  

回到安康家园,李锐变了,开始计划起未来,开始相信“自信可改变未来”。但由于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他并没有进入心仪的大学,最终只去到一所专科学校。

收获成功

  

大学的李锐学的是工业设计,还当了班里的班长,谈了恋爱。
  

为了补贴生活费,李锐每个周末都会去打工。他去太升路卖过手机,在超市里做过饮料推销员,还在地产中介里当过“小蜜蜂”,专门带人去看房子。
  

大二那年,生活出现了转机。一位老师在校外开了家干锅店,聘请李锐来管理,他不用再出去兼职。“生意还可以,一年下来,老师分了我3万块钱。”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拿着“巨款”,他去商场给外婆从头到脚置办了一身。
  

2016年,老师开的干锅店因生意不景气而关门歇业。李锐谋划起盘下铺面,开一间茶楼。那时,他刚读大三,“真就是拼尽全力在赌。”他拿着企业赞助的学费、自己的存款以及和同学借的钱,全部投了进去,“如果输了,一无所有。如果赢了,什么都有了”。
  

他赢了。半年时间,他不仅补清了学费,还赚了10多万。为了节约开支,李锐的茶楼没有请服务员,端茶、续水、打扫全部自己承包。无论再晚,他也不会赶顾客离开,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小会儿。
  

拿着这笔钱,李锐实现了儿时对妈妈的承诺,他买了一辆车。提车那天,他站在车旁,拍了张照片,还发了条朋友圈。
  

幸运仍在眷顾。去年,利用鱼竿原理,李锐设计了一款可固定在桌边的串串香竹签收纳桶,并成功注册专利。这是款绿色的塑料签桶,当轻拍桶底时,竹签可自动弹起,既卫生又方便。
  

目前,这款便捷式签桶已卖出了3000余个。借着竹签收纳桶的成功,他也在思考转型,“想开一家设计工作室,主打小商品创意设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李锐说,他不像很多同学一样,有父母,有亲人,即便不工作,也有房子住,有热饭热菜吃。而他只有自己。唯有尽力去拼,才有资格和同龄人站在起跑线上。虽然累,但值得。

5月9日

让我们期待亲人间的再相聚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杨晨 雷远东 秦怡 殷航 杜江茜

猜你喜欢

◯ 热恋多年的女友竟是自己姑姑!这婚能不能结?

◯ 女友甩出45万婚礼清单,男生崩溃!网友却说:没毛病

◯ 外卖小哥夺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天,他继续送外卖

◯ 19岁姑娘掀开裙子的自拍照,充满了悔恨,但发人深思!

长按二维码,关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