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子监大讲堂第175讲:重建的困境——明朝

国子监大讲堂第175讲:重建的困境——明朝
2018年04月18日 15:32 北京大学
原标题:国子监大讲堂第175讲:重建的困境——明朝

2018年4月14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75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新峰作题为“重建的困境—明朝”的专题讲座。

李新峰首先简要介绍了明朝的历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共有十六帝,建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

 讲座现场

李新峰重点从政治史的角度,向学员们讲述了明朝重建汉族王朝过程中的两套政治体制。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其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新旧矛盾的斗争愈发紧张。明初,朱元璋大权独揽,创设了一整套君主专制、国家管制人民的祖制,经后代继承、强化、变通,贯穿整个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代中期,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初步觉醒,科举制培育的士大夫,建成了相对独立于君权的官僚体系,逐步主导了政府运作和社会管理,君权至尊的思想有所动摇,但旧势力仍居主导地位,政治变革相对成功但前景黯淡,透视出明代政治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充分展示了政治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下次讲座将于2018年5月5日举办,具体讲座信息可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和东城社区教育网查询。

编辑:白杨

编辑:麦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