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外电影大咖热议中外合拍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外电影大咖热议中外合拍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年04月18日 17:22 参考消息
原标题:中外电影大咖热议中外合拍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参考消息网4月18日报道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4月15日如约而至,不仅各种老片新作“应接不暇”,各类电影论坛也热火朝天地举行着。

16日下午,六位中外电影人齐聚北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聊一聊合拍电影的市场如何兼顾中外以及跨文化创作该如何进行。在中外合拍片热度高涨的今天,它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真情实感”才是合拍片“语言密码”


《末代皇帝》中国大陆发行的加长版蓝光封面

从1987年的《末代皇帝》到2017年的《英伦对决》,近20年来,观众对中外合拍片的概念并不陌生。中国特色与外国元素的融合、碰撞,中外合拍电影让观众大饱眼福。无论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抑或是异国文化传播到中国,其间涌现出的优秀电影作品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摔跤吧!爸爸》等印度电影似乎得到了中国市场的极大认可。不仅如此,印度在国际电影世界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印度电影的成功并不代表着非英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逐渐扩大,其实,以英语为对白的电影还是主流。

索尼哥伦比亚国际发行总经理史蒂芬·奥戴尔对此表示,发行电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合拍电影的演员阵容以及剧本故事,要适应当地情况,慢慢来。如同培养明星不能一蹴而就,合拍片中民族元素的添加也需要循序渐进。

即使是对同一文化元素,中外市场的热情有时也大相径庭。过去几十年间,功夫作为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得到了外国观众的爱戴。谁不想像李小龙和成龙一样酷呢?但有趣的是,功夫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与外国市场截然不同,中国人并没有像外国人一样对功夫片那么感冒。这引发了史蒂芬的思考:除了功夫片,中国元素的呈现还有没有其他方式?

无论是当前仍被英语对白电影占据主流的模式,还是更多中国元素的呈现模式,也许都说明了文化基因的市场注入需要时间。

面对这样“慢慢来”的现状,作为制作、发行方有什么经验和秘诀呢?

“任何的电影,只要是好电影就是由用心和负责任的人做的。”在谈到欧洲的合拍片创作,欧洲制片人俱乐部的副主席约翰尼斯·雷克森引用了王家卫导演在北影节的致辞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电影终究是关于人心人性的艺术,加强文化的软对话,打动人心,才是中外合拍片关键的“语言密码”。

史蒂芬也表示,和陌生人一起在电影院里产生相似的感受,这样的难忘经历是他渴望复制的体验。


约翰尼斯·雷克森、史蒂芬·奥戴尔和王中磊(从左至右)

动画片或成最佳切入口

做电影20年的华谊兄弟CEO王中磊,作为论坛中唯一的中国嘉宾,有着他独到的眼光。王中磊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回顾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合拍片不断缔造着票房神话: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获得11亿元票房,2018年3月23日上映的《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首周票房破4亿元。或许,中外合拍片的合作绝不仅仅是中国单方向的需求,是时候让欧美的电影制作方想想如何和中国合作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应该从发行前端开始考虑。王中磊表示,中外合拍片的创作不应该仅限于投资和内容创作,要建立合作发行观。尤其在全球发行网络建构的今天,只有起步于发行端的合拍片,才有机会变成一个叱咤全球市场的电影。例如,《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项目制作初期一度被搁置,但由于中国公司的介入投资才得以顺利开拍,《长城》是中外电影人的创作理念激烈碰撞的成果。在王中磊看来,中外合拍片并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欧美的专业人士应该从一开始就加入中国人的思考。

中外合拍片的制作,动画片是一个很有优势的方向。随着如今的电影技术发展,仅用很小一部分预算就可以解决动画片的语言问题:让动画人物的口型说当地的语言:在中国放映时说汉语,在法国放映时讲法语。动画片这样的技术优势,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减少在创意之初的文化阻碍。文化元素的注入需要过程,或许动画片是一个有利的切入口。

史蒂芬说,将中国故事与好莱坞动画结合的《功夫熊猫》系列就是中外合拍动画片的经典成功案例。现在大家都开始尝试把外语片和动画片“拉到一起”,中国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史蒂芬相信从动画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可以取得很大突破。


《寻梦环游记》中文版电影海报

让观众产生“共情”的故事是克服文化差异的关键

对于中外合拍片来说,如何兼顾更大的市场也许是出品、制作、发行方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跨文化的创作重任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主创团队的肩上。中外合拍片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联合创作产品,对于导演们来说,讲故事并非易事。

巨大的文化差异仍然是合拍片难以跨越的门槛。

好莱坞知名导演雷尼·哈林认为,一部合拍片成功的关键是“诚恳地讲故事”,而并不是赚一大笔钱。观众的文化差异和不同品味都是导演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单纯把西方演员引入中国影片,这种文化融合并不完美。

同为好莱坞著名导演的罗伯·明可夫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证明了这种文化阻碍:一个好莱坞剧本经过反复翻译、修改再翻译以后,原创性降低、细节减少,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格,甚至只有重看第一版英语剧本才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罗伯认为,语言在合拍片中非常重要。

俄罗斯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也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俄语电影面临的挑战。

要解决文化融合的限制和阻碍并不简单,对于如何在中外合拍片中避免这个问题,三位导演各执己见。费多尔提出了在剧本创作时期就添加中国角色的方法;雷尼认为双语的编剧创作也不可或缺;罗伯认为国际观众缺少中国经历,对中国理解能力有限,在影片中对观众进行“教育”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作为一部具有浓郁墨西哥风格的好莱坞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国际市场大获全胜。它的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这个答案并不确定,但其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产生“共情”的能力,才是中外合拍片需要借鉴的重点。

雷尼·哈林举例称,除《寻梦环游记》外,好莱坞电影《神奇女侠》在中国市场也非常受欢迎,这是因为“共同为女性争取权利”的观念被有效传达。他说,我们要在中外合拍片中找到“文化的共鸣性”,也就是文化上面“点石成金”的东西。

费多尔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能让观众打动的还是“故事,故事,故事”。

20年前就来过中国的罗伯·明可夫也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当我们讨论电影的时候,真正重要的是电影当中的人,是不同文化人的内心共鸣,以及电影故事是否具备这种共通的价值。他还指出,和中国人合拍电影,一定要和中国人合作融洽才行。


《神奇女侠》剧照

年轻人是未来中外合拍片的主力军

参加论坛的嘉宾们表示,如今,有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到欧美去学习电影创作,无论他们选择回国或是继续留在西方创作电影,年轻人都是未来中外合拍片的主力军。如今的电影创作,主创团队越来越年轻化。

王中磊提到年轻导演赵婷执导的电影《骑士》,该片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最高奖“艺术电影奖”。这部为赵婷带来各项荣誉的影片仅仅耗资8万美元(约合502176元人民币——本网注)的低成本。可以说,机会对每个年轻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只给有准备的人。

年轻化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共情的文化,也许这就是中外合拍片的未来。而这样的未来,或许就在不远处,被我们和世界所期待着。(文/孙之冰)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