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说“如意”

说“如意”
2018年04月20日 06:56 检察日报正义网作者:刘伟
原标题:说“如意”

  由于工作原因,每天忙忙碌碌,时常和有不同诉求的来访群众交流,听多了、听久了,在尽职责之余,也难免受其感染。为了排遣心情,闲暇下来就看看书,喝喝茶,和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侃侃大山,其乐融融。

  偶然一次去朋友家小聚,看到他收藏了一柄黄杨木雕件,很有意思,问了朋友,他说这个雕件叫“如意”。朋友见我喜欢就转给了我。

  我得了这件“宝贝”非常高兴,回家后边欣赏边研究,这一研究还真长了不少学问。“如意”二字早在秦汉时就有了,古说为“如你之意也”。如意的功能最早的说法是痒痒挠,传说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杨玉环使用的,据说杨贵妃“素有肉体”,体态丰满,后背痒了够不着,唐玄宗心痛爱妃,就命人给爱妃专门制作了这样一个挠痒痒的器物,起名叫“如意”,也叫“不求人”。再一种说法是古代大臣上朝为了体现对君主的尊重,面视手持笏板状带灵芝形云头器物后名为“如意”。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古人为了祈求吉祥顺遂,吸纳各种对美好事物的说法创造了这么一个极具中华文明特征、又能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器物。经过漫长的文化演变它逐渐成为一件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祈求能带来好运和吉祥的“神圣”器物“如意”。

  人们把如意精工细做成玉如意、金如意、玉雕和木雕结合的如意、木雕如意等各种材质的,还在瓷器、建筑物上大量绘制如意,无一不体现着古人对“如意”这一具有中华文明特征器物的尊崇,仿佛只要身边有如意,即能吉祥顺利、万事如意。

  吉祥如意!是每逢年节大家在互送问候的短信中最常用到的词语,相互祝福吉祥如意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如意”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有的人心态乐观、积极向上,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不等不靠认真面对、坚持不懈,通过努力把“不如意”的事变成“如意”;有的人面对困难,不从自身找原因,不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怨这怨那,等着天上掉“馅饼”,在工作生活中总想通过旁门左道来实现自己的“如意”。即使有了如意的工作、如意的生活还是用不如意的眼光去看待。事办不好、工作不顺利、家人不给力、朋友不帮忙,都是别人的原因,把自己搞得像个“怨妇”。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在也可以说人生如意事十之一二。如何看待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如意”“不如意”,这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回顾历史,在我们中华民族有记载的五千年文化中,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大部分人是为生存而生活,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今天能吃上什么?能不能活到明天?有近一千三四百年的时间是大多数人饿不死,生活有了一些色彩,但战争和杀戮时刻不曾远去。有近六七百年的时间里,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在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几个特定历史阶段,人类文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这些阶段我们的先人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和优秀文化。我们现在生活的时期是我们历史上最好的阶段,我为此而感到快乐、幸福、如意。

  一个人的成熟在于他的个人意愿不能表达,或能表达但不可能如意时,他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而不是怨天尤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时的隐忍,合理的退让你遇到的“如意”就会更多。遇到困难正确面对,多换几个角度看看,你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如意”收获。

  我们检察工作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尽最大努力把“如意”最大化,把“不如意”最小化,推动社会向更民主、更法治的方向发展。让大家更加“如意”地生活和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检察院)

如意器物爱妃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