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我们诗意地生活

让我们诗意地生活
2018年04月20日 06:57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原标题:让我们诗意地生活

    庞敏

    一 

    那一年,三月三日。

    天是最初那种蓝,云是最初那种白。会稽山间,蜿蜒小路,一支队伍迤逦而来。队伍之中,或老或少,均鲜衣怒马,丰神俊逸。为首一人,年逾五十,白衣白发,两眼炯炯有神,正是会稽最高行政长官王羲之先生。他的左边是高僧支道林,右边是尚未出仕的年轻名士谢安,后面追随的有羲之子侄及孙绰等文人雅士。

    “逸少,你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真是难得啊。”孙绰拍马跟上,举袖拭了拭额头。

    羲之仰头,目之所遇,皆生机勃勃,翠色如染。他勒住缰绳:“今日修稧,本是为民祈福。我等借此情此景,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实在是赏心乐事!”

    马蹄过去,湿润的泥路上,印出一朵朵梅花。

    那一年,公元353年。

    二 

    据记载,修稧是我国古代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为祈福消灾,三月三日,蛰伏一冬的人们走出户外,来到小溪边,用香熏过的草或者树枝蘸水,洒到头上、身上,寓意去除污秽,带来清洁,带来吉祥。天气好的话,还会赤脚到水边沐浴,估计是可以使清洁和吉祥遍及全身,延及全年。

    按照二十四节气,三月三日一般在谷雨前后,正是雨水丰沛,阳光绮丽的季节。我想,当时庶民百姓的物质生活,断不如今天丰足,所受教育的程度,也远不及我们。但是,他们敬畏天地,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浑然天和,自成善良美好的情怀。吃的简单,穿的素朴,然而知道折什么树枝,采什么草,用什么香去熏。

    我常想,在那样一天,陌上杨柳扶风,小河水渠流水哗哗,人群中,少女鬓边的花朵,成为远近少年春梦醒来的亮点。在那样一天,人人携枝握草,家家户户熏香,城市和乡村,暗香浮动,春意融融,这是何等诗意的生活!次日,将熏了香的枝条蘸上清水,洒在你我的身上,清凉过去,奇香如故。

    1600多年后,三月三日。

    奶奶告诉我,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我那时候小,只对鸡蛋有兴趣。现在,肠胃只能接受地米菜。问了下度娘,说地米菜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实,现在喝着地米菜水,眼前浮现的是奶奶在田埂上拔地米菜的身影,是泥巴粘在菜根上洗也洗不掉的黏糊,是赤足走在泥路上脚板心里的那种痒痒。有时候,把鸡蛋划开,并不是想吃,只为要看蛋黄散播在汤面上,星星点点,像盛开的迎春,像地米菜结出的小白花。

    只是,何时开始,三月三日的折枝熏香,临水沐浴,变成了吃地米菜煮鸡蛋?推而广之,五月初五吃粽子,屈原却随龙舟远去;中秋吃月饼,再无人仰望星空;过年喝酒吃肉,忽略了祭拜天地先祖。何时开始,我们的节日,变得这等庸俗;何时开始,我们远离了诗意地生活……

    三 

    却说会稽山间,兰亭之侧,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袅娜可爱。羲之等41人列坐于小溪边,有童子将盛了半杯酒的羽觞从溪水上放牧下来,羽觞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觞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如果所赋不成,则自饮三杯。这是修稧当日另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作为活动的发起人,羲之此时已年过半百,国经离乱,家历丧亡,可谓命途多舛。然羲之没有褊狭地理解命运,也不认同“一死生、齐彭殇”, 他出入自然,且更珍爱生活,甚至以五十高龄组织如此诗情画意的活动,写下文辞灿烂的《兰亭集序》。

    是日,有11人成诗各两首,15人成诗各一首,16人没作诗,只悠然饮酒。

    其实,我不关心当日喝了多少酒,也不关心做了多少诗,甚至不关心羲之先生的“天下第一行书帖”,我望着笼罩了城市乡村的雾霾,望着几乎鱼虾绝迹的大河小溪,望着那一寸寸被水泥钢筋蚕食的土地,望着渐渐失去的绿色,不免憧憬着,羲之先生兰亭雅集,那山必定是崇山峻岭,出没其间的,除了人类以外,还有獐麂鹿兔;那水必定超过了我家直饮水的质量,飘在上面的,或许有那季节的新叶、花瓣,酒杯浮在溪水上——据说酒杯是漆纹木质酒杯,下垫荷叶,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飘到你的面前。传说中的神仙聚会,在此一刻情景再现。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会喝酒的不会喝酒的,都和夕阳下的影子一样,温暖地醉了。

    那16位没有写诗的诗人,必定是觉得,此时写诗,远不及此刻感受生活更有意义。那些不饮酒作诗的马、驴子,此刻在草丛里将息,懒散地听着周围的笑声、吟诗声。它们离去后,有机肥料将使这儿的草木更加茂盛。

    四 

    若干年若干年之后。

    我想,假如生命真的有轮回,假如我们都还认识彼此,我一定要用其中的一生去寻找、追随羲之先生,不为攀求富贵,不为索求书画,只求与羲之结一个缘,同住在乌衣巷,成为他把臂同游的朋友。

    某一日,陌上花开,白鹅成群,我一定满心欢喜,前去轻叩先生的门扉。

地米菜诗意小溪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