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步迈起来,手放低,用力舞起来……”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天平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每天都是一派热闹景象,10个男生组成的“小百叶龙”舞龙队正卖力地在操场上奔跑,69岁的百叶龙第四代传人谈小明正在一旁指导。
将本地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打造校园名片的做法,已成为长兴县“一校一品”建设的一大创举。目前已有36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走进了长兴县的74所中小学校,文化遗产正在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长兴县教育局局长张向前说,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当这些摸得着看得见的项目走进学生生活时,非遗文化才真正鲜活起来。
“小时候我就听爷爷奶奶讲百叶龙的故事,我知道它是一条善良的龙。”学校舞龙队成员黄瑶轩说,因为力气大,自己就被同学们推荐舞龙头。
舞龙是件力气活,对于才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要将整条龙舞“活”更是不易。“每节龙都有9段龙鳞,每段又由7片荷花瓣组成,但每节的重量都不超过1斤,龙头也不会超过3斤。”为了让百叶龙真正走入校园,谈小明将原本成人舞的大龙改造成了一条10米长、由8节龙身组成的“小龙”。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百叶龙早已成为长兴的一张文化名片。“从2004年开始,学校就一直在探索百叶龙文化品牌创建,将百叶龙特色与课程、学生社团相整合,开设了舞龙、荷舞、刻纸三类拓展性课程,每个社团招募30名团员,并邀请谈小明作为校外辅导员。”天平中心小学校长许建兵说。
从2007年起,长兴县教育局与县文化部门联手,先后开展了“一校一品”“品牌项目”等建设活动,通过“进课堂、编教材、传课外、请师资、树评价”五步走的方式,建立非遗传承的长效机制。以剪纸为特色的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邀请到了省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导开展剪纸绘本教学;以中药文化为特色的白岘小学则在校内专门开辟了“神农园”……在长兴,几乎每一所中小学都因地制宜地将非遗项目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走进长兴县水口乡中心小学,接过校长叶会平泡的紫笋茶,方知其中承载的是当地800多年的贡茶文化。“茶文化进校园从2007年就开始了,如今学校70%的老师都有初、中级茶艺师资格。”在这所学校当了十多年校长的叶会平,见证了紫笋茶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的整个过程。
素来属北方戏曲一派的京剧,在这座南方县城的校园里竟也“顺理成章”地发芽结果。“学校附近有个方岩村,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个京剧团入驻此地。因此这里成了浙北的戏迷村。”小浦镇中心小学老师马卫平说。后来,几位村民找到了他,希望能将这门艺术传给校园里的孩子们,于是一步步有了如今的“小京班”,还曾7次登上央视。
一年多前才引入校园的木偶戏是十分“年轻”的项目。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虹星桥镇中心小学邀请了本地木偶戏传承人蒋晚宝来表演木偶戏。这位老人与孩子们的木偶戏情缘从此结下。蒋晚宝说:“我真的很高兴,每次学校老师一打电话,我都会马上过来。”
长兴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潘洪勇说,这几年来,非遗进校园项目在长兴已从“无意之举”变成“有心之为”,非遗传承除了艺术形式、参与规模的变化,传播的平台载体也越来越多。“未来,我们会从本土文化中进一步挖掘适宜在校园中推进的非遗项目;对于一些底蕴尚不深厚的传统文化项目,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校园里逐步培养,慢慢形成特色。”
“除了组织社团,开拓展性课程,我们还把木偶戏课程挂到了网上,以后会有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虹星桥镇中心小学的课程指导老师高晓菲说,去年年底,学校开发的课程“情系木偶魅力传承”已入选首批省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义务教育拓展性网络优质课程精品示范课程,木偶戏课程还将在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浙江教育网络电视上进行公开展示。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吴涛)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英烈保护法草案拟增条款打击“精日”
- 【 军事 】 出鞘:中国布局马六甲为何选择马来西...
- 【 财经 】 史上身价最高的猪:一年疯狂吸金75亿...
- 【 体育 】 灯泡61分火箭屠狼 爵士3-1雷霆获赛点
- 【 娱乐 】 蔡徐坤合约案再开庭 被告三月提出反诉
- 【 科技 】 人民日报刊文批“恶搞”:并非没有禁...
- 【 教育 】 高三模考前20名奖5斤猪肉:引导感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