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太原的“十方院”

太原的“十方院”
2018年05月08日 01:17 山西晚报
原标题:太原的“十方院”

  平时说的十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太原有和十个方位对应的寺庙院落——“十方院”。太原现在已知的“十方院”有哪些呢?
  “南十方院”白云寺列为十方院第一,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太原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始建于唐,原为名相狄仁杰为母还愿所建之观音堂。历代多次增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建净业庵,后更名清凉寺,清康熙二年(1663)天泽和尚建大雄宝殿,落成后取名“白云寺”。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明末傅山先生常在白云寺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北十方院”千寿寺,又名北十方寺。在观音堂的基础上扩建成一座规模宏伟的佛门禅寺——净因禅院。因香火日盛,太原城中的晋王来进香、拜佛,还亲笔提书“千寿胜境”四个大字。当地人为取悦晋王把净因寺改名为“千寿寺”。明末清初,千寿寺发展到最鼎盛的时代,新修戒坛15间,寺院扩展为东、西两院。及至乾隆登基后,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广布钱财,兴建了高约13丈的浮图宝塔,专门供奉佛舍利子。解放后,随着太钢厂址的扩大,早已废弃的千寿寺并入了太钢厂区。在今天北中环路,太钢南门向东不远,有一条窄巷,这里就叫“北十方院”。
  “东十方院”就是现在的宝林寺,宝林寺位于太原杏花岭区大东关街,是目前市区内唯一的尼姑庵。宝林寺是晋南各地佛教徒前往五台山途经太原时的落脚地。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大殿,钟楼,鼓楼。石碑名为《晋府承奉司为禁约事奉令谕》,石碑现镶嵌于大殿东墙。石碑由大理石制成,保存完好,长62厘米、宽38厘米,行书碑文,共123字。碑文为:据东关宝林寺住持僧法海、智泽等启称,殿阁原系本府官地,古刹禅林,今重修完日出给晓谕:若有不务生理游手奸顽之徒,不许在此混乱。如违,许令住持并地方人役即便赴司呈禀,以凭据启拿,送该衙门枷号重治,决不轻贷。须至告示者。嘉靖三十九年十月(1560年)。
  “西十方院”就是西铭广仁寺,太原广仁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铭村,高大的牌坊耸立在山门东侧。广仁寺为三进院落,坐西朝东,从山门进入,韦陀殿映入眼帘,这座殿是2004年重新修建而成,窗棂和殿门均为木制结构,建筑风格古朴,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寺院内清雅安静,一缕缕清香萦绕身旁。寺内现保存有一通金代大定年间经幢,即公元117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一通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碑。三棵唐槐雄伟粗壮,枝繁叶茂。
  2003年,广仁寺僧人在重修山门时意外出土了金代经幢,此后经幢一直存放在寺中。广仁寺经幢柱身为六面体,名为:满公大师灵塔。经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高28厘米,直径30厘米,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等经文;下层高33厘米,直径32厘米,石刻文字破损严重。金代经幢的发现,将古寺出身年代锁定为金代。金代时,广仁寺内已有高僧主持法事,广仁寺是太原西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
  南北东西,四方都有了。离“十方”也就只差六方了,大家不妨一起找找如何?如此,十方世界大概只有在太原才算是最接地气的立体呈现了吧?

王钦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