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卫星劫持卫星?日本酝酿星球大战 要组太空军事联盟
《孙子》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太空时代的新篇章。从军事学角度而言,外层空间被视为“战略高边疆”,可以说,当前的太空正在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方面,日本从不甘心落后,前防卫大臣中谷元曾露骨地表示,“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制天权将成为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条件之一”。
宇宙空间里的交通拥堵
近年来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数量急剧增加,从1970年到2016年间,各国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超过了6000颗,其中约70%至80%都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军事目的,广袤的外层空间居然变得越来越“拥挤”,导致的业务量和工作负担爆炸性增长。
不仅如此,“太空垃圾”横行也是各国面临的越来越头痛的问题,当前在地球周围的外层空间约有2万个太空碎片或太空垃圾在围绕地球高速运行。虽然人造卫星和太空碎片拥有各自不同的运行轨道和速度,然而由于双方均以每秒至少8至15公里的速度狂飙突进,一旦工作中的人造卫星遭到太空碎片的撞击,人造卫星相当于受到炮弹或导弹攻击,将在瞬间彻底挂掉,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太空安全,今后日本的太空管理与指挥业务可能模仿美军,将“航空安全管理”和“航空作战管理”进行区分运作,凡是有关太空交通管制的业务均由内阁宇航本部负责,而有关太空作战的业务则在今后通过航空自卫队成立“太空作战指挥中心”来负责。
卫星被花式吊打的N种手法
被各国发射上天的各型人造卫星其实非常脆弱,不仅会被太空垃圾撞得粉碎,还容易遭受各型武器的攻击而彻底崩溃。人造卫星一般由“任务部”和“公共部”两大结构构成。所谓任务部是卫星发挥其特有功能的部分,是人造卫星的核心,公共部主要为任务部提供电力并承担方向控制等职能。当前各国研发出来的各型卫星攻击武器目的在于破坏卫星的任务部,使其丧失功能。
当然,国际上对卫星攻击武器的种类作出限制,根据《太空条约》第4条,规定禁止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搭载于人造卫星上,不过将常规武器配置于太空则是允许的。随着各国太空军备竞赛的加剧,星球大战可能日益成为现实,各国都在加速研发和部署各型反卫星黑科技,以下介绍几种主要攻击手法。
第一,天对天武器。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劫持”对方卫星。己方卫星自行改变原有运行轨道,突然靠近目标卫星,通过强大的信号干扰将其“劫持”,并对敌卫星实施监听,窃取其通信信号掌握敌国家机密。2015年9月,美国向国际社会爆料称,位于赤道上方3.6万公里的1颗俄国通信卫星突然在2颗美国卫星之间来回运动,后经查明,俄国卫星对前述卫星实施了信号监听,实际上是由俄军组织的卫星攻击行动,但俄方对此三缄其口。第二种类型是在军事卫星上安装激光等指向性能量武器,第三种类型是有意识地实施卫星撞击,最后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是实施机关炮攻击,俄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其国际空间站部署机关炮作为防卫武器。
第二,空对天武器。一是飞机发射导弹实施攻击,美国曾通过类似实验成功击毁模拟卫星,二是飞机搭载激光武器实施攻击。美国波音747型飞机曾实施过类似试验,2011年计划被终止。但是由于目前激光武器技术进展迅猛,未来在航空器上使用激光武器对卫星实施攻击可能性很大。
第三,地对天武器。一是地面军事设施对人造卫星实施攻击,通过激光等手段使敌卫星通信网络瘫痪,二是通过地对空导弹直接对卫星进行瞄准攻击,美国、中国均实施过类似试验,三是不直接对人造卫星本身进行攻击,而是对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或者对卫星系统地面设备实施网络攻击,使其感染病毒。
警惕!日本图谋太空战能力
由此显而易见,配置于宇宙空间的各型人造卫星要长期存活实属不易,前面提到,它们可能常常遭受人为和自然的多种安全威胁,从现状看,日本针对太空碎片和不明攻击的警戒监控和反击能力既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方面,正抓紧建设针对太空碎片的监控体系。为确保将来能自主利用外层空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小撞击的风险和危害,日本太空监控网(JSSN)和美国主导的国际太空碎片调查委员会等机构通过合作,已经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对太空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物体(约2万个)实行常态化监控。当预判太空碎片可能撞上人造卫星时,太空作战指挥中心可通过地面操作使卫星改变当前运行轨道,规避撞击。此外,日本还计划研制用于监控低轨道人造卫星的雷达,以及用于监控高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望远镜,预计2022年左右初步生成太空监控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尚不具备独立的卫星防御和太空作战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具备卫星遭受攻击时的感知能力,其军事卫星能实时切断敌地面基地传感装置发出的攻击信号。而日本还不具备依靠一己之力实施卫星防御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即使其人造卫星遭受攻击也无法提前探测。日本太空作战指挥中心虽然拥有低轨道侦察雷达和地球同步轨道监控用的望远镜,但难以有效探测到太空中针对己方人造卫星的攻击征兆。今后5年,日本拟研发通过陆基发射的具有精确指向性的高能量武器,图谋一举击毁卫星,二是效仿周边国家2007年发射导弹击毁废弃卫星的做法,研究从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发射SM-3型导弹的可行性。
增加人造卫星生存率的途径
为提升人造卫星的抗毁伤能力、强化防护性能,日本自卫队技术研究本部花费了不少心思,想出了不少新点子,并开展了多次试验。首先,设想在人造卫星外部安装防护罩,以减轻因太空碎片撞击遭到的破坏,同时为人造卫星覆盖一层反射材料加强对卫星的防护,最大限度地减轻激光武器照射带来的伤害。
其次,为防止人造卫星被劫持或信号被人为干扰或监听,欲增强电磁波的指向能力,同时研发具备跳频性能、使电子束形态不断变化和电磁信号密码化的专用设备仪器,综合提升人造卫星的抗毁伤性和生存能力。
再次,日本考虑研发具备替代功能的微型卫星。其构想是,一旦己方卫星遭攻击而丧失功能,则于第一时间发射具备临时替补功能的微型卫星,以暂时弥补原有卫星功能的缺失。对此,航空自卫队正在研究使用F-15战斗机携带微型卫星发射的可能性。
最后,图谋组建太空军事联盟,弥补能力不足。从整体而言,岛国太空警戒监控和太空战能力相对较弱,因而谋求通过与太空强国联手合作的方式间接增强自身太空军事能力,提出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国缔结协议,实现“优势互补”的太空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希望一旦日本的人造卫星受到攻击而报废,则由他国卫星继续承担本国报废卫星的各项功能。当然,要使各国卫星之间具备兼容性难度还很大,牵涉到制定统一标准、调整卫星运行轨道和通信频率等极难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作者/Natak)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王岐山首次以这个新身份亮相
- 【 军事 】 出鞘:缅甸北部战事对中国有何战略影...
- 【 财经 】 法官:滴滴车主衍生刑案量远超公众所知
- 【 体育 】 詹皇15分骑士失准 绿军3人20+血虐拿1...
- 【 娱乐 】 张靓颖深夜牵帅哥压马路 男子身份是…
- 【 科技 】 中国芯酸往事:熬过苦难才能实现超越
- 【 教育 】 上百大学生广东打工遭“转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