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视规则为无物,究竟为哪般

视规则为无物,究竟为哪般
2018年05月17日 06:45 检察日报正义网作者:曙明
原标题:视规则为无物,究竟为哪般

  法治是规则之治。人们如何看待规则、对待规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现在和未来。这些年,人们的规则意识有了普遍提高,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从现实看,一些人视规则为无物的情况仍不少见。

  场合不同,不守规则原因也各不相同。今天,我想通过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探讨一下一些人不守规则的原因。几件事都是小事儿,但“小中见大”,还是能提供一些有思考价值的信息。

  第一件,发生在早几年我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上。“每人发言不超过20分钟”,白纸黑字印在会议手册上,现场主持人也在每个人发言前提醒,但一位发言者上台一讲就刹不住,超时十几分钟仍无结束的迹象,主持会议的老教授多次提醒,他就是不下来,老教授脸都气绿了。最后,发言者竟然鼓动现场听众“大伙鼓鼓掌,再给我10分钟”。

  他当时讲的什么内容,早忘了,但讲得似乎不差,因为我清晰记得,他鼓动完“再给我10分钟”,真有不少听众鼓掌。这也应该是他“赖”着不下来的“底气”。

  每个发言者都畅所欲言,当然好,但会期有限,为了让更多人有发言机会,必须限定发言时间。这道理,他不会不懂。但轮到自己头上,却是另一种判断。或许在他看来,限定20分钟发言时间妨碍了他充分表达,也让现场听众失去获取更多真知灼见的机会,所以,“每人20分钟”的规则用在他身上就是不正当的,他要发起挑战。

  第二件,和守时、承诺有关。前些天和球友约了场球,十多个人,头天晚上相约,第二天早上七点球场集合“操练”。可第二天一早,当我准时来到球场,却发现空无一人;等了半小时,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而多名头天晚上信誓旦旦“准时到”的人,最终也没出现。

  不守时,说了不算,这种人生活中常见,说到底也是缺乏规则意识。“早七点在球场集合”,这是大伙商定的,它是一条规则,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应遵守,但很多人却容易“健忘”。

  对此,最善意的解释(也是最大可能),是觉得自己来得早晚、来与不来,都不会影响球赛进行,“十几个人呢,还差我一个?”这么想的人多了,球也就踢不起来了。不遵守规则造成的后果有限,这是一些人不遵守规则的理由。但这么想的人多了,不守规则的人多了,规则也就等于被废掉了。

  第三件,是和朋友的一场争论。一次去朋友单位,他们单位大院车道上画着箭头,指示着汽车行驶方向。可等他开车带我出来时,却是逆着箭头行驶,“这么走到大门口,可以少走几百米”。

  对于我“为啥要逆行”的“指责”,他颇不以为然:“下班时间顺着箭头走的车很少,我逆行过多次,基本没碰到过。不妨碍别人,又能省几百米,为何要绕远道呢?”朋友节制,有些话他没说,但我明白,在他眼里,固守箭头指示不知变通的人,有些迂腐了。

  规则本身缺乏正当性(当然是从个人角度对“正当”的考量),不遵守规则危害后果不大,变通有助于提高效率……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为不守规则找到更多理由。不能不说这些理由全无道理,我担心的是,面对规则,一旦“变通”成为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在必须遵守规则的场合,我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规则箭头发言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