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古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古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2018年05月17日 06:57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原标题:古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通讯员 唐世日 陈永祥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八宝被挑花要平,手法要稳……”5月4日,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瑶族织锦基地,62岁的民间瑶族织锦传承人苏容英正在为服装专业的学员讲解八宝被的挑花、斜纹、平纹编织技艺。

    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瑶族织锦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瑶族织锦技艺,这一古老的技艺正逐渐失传,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农村现在已经没有人专门纺纱、织布,少数会瑶族织锦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妇女,受纱线、染料缺乏的影响,‘挑花瑶族八宝被’的传统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苏容英感叹。

    “作为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保护和传承瑶族织锦是我们的责任。”江华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奉天生说。

    从2013年起,该校将瑶族织锦融入到服装专业中,开设瑶族织锦课程,成立了瑶族织锦大师工作室,聘请民间织锦艺人定期进行瑶族织锦技艺培训,开发、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同时,该校申请了省级重点课题《项目教学法开发瑶家织锦实训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了《瑶族织锦的流程与技巧》等专业课程,并通过“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等方式,摸索出了一套“传承人——课题——赛事”的教学模式,推进瑶族织锦的开发和传承。

    2013年以来,该校先后共有10余位服装专业学生创作的“瑶族织锦八宝被”“瑶族织锦女书八宝被”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奖,被誉为“少数民族织锦文化的活化石”的瑶族“八宝被”也传承下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2015年,江华职业中专学校与江华旅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瑶族织锦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进行瑶族旅游产品的研发。学校依托公司,将科技创新应用于瑶族织锦的研制、设计、生产、销售、传播中,将瑶族织锦中最典型的特色图案,经过电脑设计、调色、数码印制,自主创新研发瑶族围巾、被单、鞋子、包包、壁画等,丰富了瑶族织锦的款式,增强了瑶族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深度开发、传承、利用的新路。

    2016年,江华在大路铺镇宝昌洞村、涛圩镇杉木根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等建立瑶族织锦生产基地,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农户+基地+学校+公司”的生产与传承模式。同时,江华按照“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依托江华职业中专学校,与30多家省内外优质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融合+特色专业+定向就业”互利共赢的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技能培训与就业的难题,为瑶山学生成才、贫困家庭脱贫闯出了新路子。

    目前,江华瑶族自治县生产的瑶族服饰、被单、鞋子、包包等20多种产品,远销广州、北京、内蒙古、甘肃等20多个省、市、区。该县从事瑶族织锦的人已有1200多人,每年创收4000多万元。通过校企合作,瑶族织锦产品在教学与培训中不断创新,做到既继承传统,又紧跟时尚,产品越来越有温度和生命力,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江华瑶族织锦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