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别让“点击率”凌驾“真善美”

别让“点击率”凌驾“真善美”
2018年05月22日 08:09 新华日报
原标题:别让“点击率”凌驾“真善美”

新华社发

最近几天,微博博主 @Ayawawa发布有关慰安妇与女性的微博,引起多方抨击;前几日,“暴走漫画”侮辱战斗英雄董存瑞而被封号;不久前,公众号“二更食堂”更因“空姐顺风车”事件的低俗言论而被关停。这些频频跌出底线的自媒体,遭来公众喊打一片:“某些自媒体,真是病得不轻!”当前,部分自媒体之“病”,病根在热衷“流量追求”,少了点“精神营养”,亟需补补思想之“钙”,增强明辨是非、明辨美丑的精神素质。

最近几年,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路自媒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从传播角度来看,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的确方便了资讯传递,丰富了大众生活。

不过,这两年自媒体频频曝光出的内容问题,同时也暴露出这个行业自身的“软肋”。当前商业利益浪潮正汹涌席卷着自媒体行业,它所折射的资本渗透严重所造成的“审美流量化”倾向,正侵蚀着网络文化空间,值得我们警惕。

热衷追逐“流量”,说白了就是部分商家利用点击率和注意力来赚钱。罗辑思维、咪蒙、Papi酱等自媒体红人,就是成功迎合了当前受众知识升级、文化娱乐的心理,利用粉丝流量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而博主@Ayawawa曾经就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情感大咖”,有300多万微博粉丝。据“谷雨实验室”报道,@Ayawawa的白金课套餐面向公司女高管,每年收费超过50万元。

实际上,你在互联网上关注一位博主、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阅读、购买,都会留下痕迹,不少软件就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你的地理位置、日常喜好甚至社交关系等关键词,你于是变成了一幅被数据记录的“用户画像”。你的每一次点击,或许也就意味着一笔广告与商业利益。

流量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如今各路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蹭流量”,搭上热门事件的车,追逐第一时间的流量红利。当然,“蹭流量”无可厚非,只不过,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热点流量,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引导,是正能量的“10万+”。然而,部分自媒体纷纷以制造爆款、爆点为目标,一个“爆”字背后,暴露的是快速、肤浅的一次性消费。既然是一次性消费,不少自媒体于是纷纷“萝卜快了不洗泥”,对传统媒体“三审三校”专业流程不屑一顾,就比如“空姐案”中的罔顾事实、随意煽动;同时,因为关注的是眼球效应,部分自媒体难免过度渲染、夸张而罔顾理性逻辑,诸如“女性被性侵是因为衣服穿得太暴露,不懂保护自己”的伪因果关系,用煽动性的语言将读者拉入情绪漩涡。

在“流量主义”指挥棒下,不少自媒体奉行的是吸睛原则这单一片面的方法论。比如上次“空姐遇害”事件,本是引发悲痛与反思的事件,却成为一轮又一轮网文发酵的源头,刺激着各路公众号们“10万+”的野心,推出了一篇篇充斥着“阴谋论”“小道消息”“疑点分析”的文章,这就是自媒体以“流量”为导向的最直接恶果。

为扩大传播效应,引来流量,一些自媒体语言追求“剑走偏锋”,并逐渐摸索出了固定“套路”,动不动就是“惊呆了!”“细思恐极!”“出大事了!”“转疯了!”,等等。在现代传播理论中,获取眼球效应,提升受众注意力,本来是一项技巧。然而,这些过度渲染的“标题党”,只顾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失去了对文字的敬畏,甚至常常滑脱社会道德底线。

某些自媒体一味追逐流量的恶果,会造成网络文化的扭曲与失格。今年1月,当“80后”知名创业者茅侃侃自杀离世后,微信文章《茅侃侃的离世,掀开了创业残酷的一角》的作者却欣然称,阅读量已超过“10万+”,并称“达到目标的速度远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先高兴下”。本应是悼念死者的沉痛,运营者却因为巨大流量而暗自高兴,这显然丧失了人类基本的情感,难怪网友将之斥为“人血馒头”。显见的是,流量至上,利益当前,很容易造成人性的迷失。

这种自媒体中流行的“流量崇拜”,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的迷恋。如果长此以往,让“点击率”凌驾于“真善美”之上,将“流量”拱上神坛,就会渐渐地侵蚀我们整体社会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那真正的精神价值就会名存实亡。这两年,屡屡被喊停的网络直播、内容频频出格的短视频、各路熙熙攘攘蹭流量的公众号,就是部分自媒体失去精神追求、缺乏善恶判断力的体现。

其实,实践已经证明,大众自有判断力,当流量、算法、大数据一旦成了部分商家利益熏心的工具,变得无法无天、失去控制时,人民群众也是“零容忍”的。就比如这次 @Ayawawa这种行径,踩着道德红线吸引眼球,罔顾价值观,终究会招来人人喊打。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生活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所盼望的美好生活,其中就包括清朗的互联网空间。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美好价值,应该是理想、信仰、崇高、格调,而不是不辨美丑的庸俗、低下、苍白。规范互联网文化秩序,就不能让资本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宰,更不能让“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成为社会的一种价值判断。本报记者 顾星欣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