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今天丨111年前出生的这位常熟人厉害了!他被周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今天丨111年前出生的这位常熟人厉害了!他被周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018年05月28日 09:45 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今天丨111年前出生的这位常熟人厉害了!他被周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111年的今天,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出生在常熟县枫塘湾。

  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8年前,南京长江隧道通车试运营,实现了乘公交半小时从主城到江北的便捷旅程;与此同时,南京地铁二号线及一号线南延线也开通运营,使南京迎来了地铁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

  这都是属于“今天”——5月28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10年5月28日

  南京地铁新线和长江隧道通车

  2010年5月28日,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迎来又一个重要节点——地铁二号线及一号线南延线通车、长江隧道通车试运营、纬三路过江通道奠基庆典在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南京两条地铁新线的开通运营,使南京迎来了地铁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5公里,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位居全国第四。

  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隧道与长江大桥之间,总投资约52.49亿元。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长江三桥之间,是连接南京河西新城、江心洲和浦口新市区的重要过江通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时速每小时8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工程全长5853米,以“北隧南桥”形式分别穿越长江主江和夹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工程技术难度最高、挑战性最多的地下工程,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

  2003年5月28日

  吕四渔港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5月28日,全国六大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的启东市吕四渔港正式开工建设。渔港位于南黄海边的江苏海洋经济开发区内,海洋捕捞量占江苏的1/3。渔港港区陆地面积60万平方米,外港水域面积6667万平方米,港区码头长2500米,泊位825个。

  1999年5月28日

  蔡宝昌等14人成为国家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9年5月28日,经人事部批准,江苏省蔡宝昌等14位同志为国家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许志大等104位同志为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经省政府批准,杨安康等183位同志为1998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4年5月28日

  宜兴紫砂茶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刻有《孙膑兵法》的茶具)

  1984年5月28日,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一瓶面刻有松鹤延年图案与100个不同篆书“寿”字的“百寿瓶”和壶体周身镌刻《孙膑兵法》的“竹简茶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1983年5月28日

  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成立

  1983年5月28日,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成立。太湖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包括无锡、苏州2市,宜兴、无锡、吴县、吴江、常熟5县(市),划分为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梅梁湖,蠡湖、马山、锡惠、阳羡、虞山、同里等13个风景区。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902年5月28日

  爱迪生发明电池

爱迪生

  1902年5月28日,爱迪生宣布发明了一种新式蓄电池。这种电池比以前的铅酸电池重量轻,但使用寿命长。

  这位多产的发明家说,这种电池是用镍、铁和碱溶液制成的。它能使电力汽车与汽油发动机汽车相媲美。

  1858年5月28日

  《瑷珲条约》签订

  《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对清政府实行讹诈。沙俄在强占我国黑龙江大片领土后,企图威逼清政府承认既成事实,于1857年8日派海军上将普提雅廷乘兵船到天津向清政府提出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要求,称之为“外交上的远征”,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但沙俄并未死心,又赴南方与英法美相勾结。并于1858年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条约规定:(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划归俄国;(二)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民“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

  1140年5月28日

  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907年5月28日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常熟县枫塘湾出生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在常熟县枫塘湾。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中医,在他4岁时就去世了。到他13岁时,母亲由于过度劳累,得了肺病,又故去了。只有外婆照顾他,供他上学。 1920年,他随一位远房亲戚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他在小学的时候,对解趣味数学题着迷。在中学,他最感兴趣的课仍是数学。教数学的周培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鼓励学生自学,在课外组织开展数学自学小组活动,王淦昌是小组的活跃分子。在周培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中学里就学完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微积分。1925年,他考进了清华大学。

  他1929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是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从上世纪30年代初就投身科学研究,直到去世为止,在近70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他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参加国防尖端任务的攻关,隐姓埋名近20年,为我国突破两弹的重大任务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最著名的成果有:40年代初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5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创并奠定我国宇宙线研究的基础;50年代末,在杜布纳联合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等等。

  1961年,王淦昌调入中国科学院。那时中国科学院还处于“白手起家”的阶段,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参加工作的科技人员都很年轻,大部分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少数是从高校和其它工业部门调来的。由于保密的原因,公开的资料极少,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原子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更不了解到底要做那些工作才能设计出原子弹并把它制造出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

  王淦昌调入中国科学院,就和其他领导人一起根据原子弹的设计原理构划出研制工作的顶层设计。当时中国科学院里的实验条件差,研究用的设备与仪器缺乏,他就带领大家艰苦创业,按当时的口号叫“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为了尽快开展内爆试验,在长城外工程兵的试验场地上,王淦昌院士带领科技人员用搪瓷盆为容器,木棍当搅棒来熔化炸药,浇铸实验所需要的炸药元件;为了诊断内爆过程,他亲自带领大家一起筹措器材、安装调试,研制成国内第一台脉冲X光机和相应的诊断设备(云雾室和火花室等)。正因为他一方面能严格按科学实验的要求,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展工作,使中科院在短短一两年里,就陆续进行了各项研究工作,加快了掌握原子弹秘密的步伐。

  1963年,王淦昌带头离开北京,前往西北荒漠中的核实验场。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水烧不开,馒头蒸不熟,条件异常艰苦,许多年轻人都叫苦不迭,何况他还是当时年龄最大的科学家。

  王淦昌扛住了生活上的艰苦,投身核武器研究第一线,每次实验他都亲力亲为,亲临实验第一线,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和大家谈论交流,熟悉每一个技术环节,审核每一次实验数据。在他的严格要求和亲自指导下,核爆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次去广州开会,时任外交部长陈毅问王淦昌:“你的那个东西什么时候响?”王淦昌说:“还有1年。”陈毅高兴地说道:“好呀,你的这个东西响了,我这个外交部长以后腰杆子也就更硬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试爆成功。时隔两年八个月,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我国终于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时间跨度最短的国家(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美国用了7年4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这里面有王淦昌的心血,人们称他为核弹先驱。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王淦昌同志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核事业的希望……”

  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后,他又领导大家进行了3次地下核爆实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王淦昌说:“我们应该要求自己站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带领青年人去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

  王淦昌非常关心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一起提出了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0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永久编号为14558的小行星命名为“王淦昌星”。从此,在浩瀚的宇宙当中,王淦昌拥有了一个永恒的位置。

  1994年5月28日

  剧作家陈白尘逝世

  我国著名剧作家陈白尘于1994年5月28日凌晨在南京病逝,终年86岁。

  陈白尘1908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市,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及戏剧教育工作。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作协秘书长、中国剧协副主席、《人民文学》副主编、江苏省文联和作协名誉主席等职。1978年后受聘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主持建立了戏剧影视研究所,这是国内第一个戏剧学专业博士点,培养了许多戏剧人士。

  在长达70年的文学生涯中,陈白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戏剧、电影、小说、散文,尤其对讽刺喜剧和历史剧有独特的贡献。其中《升官图》确立了政治讽刺喜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粉碎“四人帮”后,陈白尘创作的《大风歌》在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现实倾向性的统一上达到很高的水平,曾获国家创作一等奖。

  1972年5月28日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去世

  1972年5月28日,于1936年放弃英国王位,并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郎沃利斯·辛普森结婚的温莎公爵在巴黎附近的家里去世,亨年77岁。

  作为英王爱德华八世,在位325天的这位公爵,生于1894年6月23日,是乔治五世的长子。这位受人欢迎的威尔士亲王曾在皇家海军学院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掷弹兵卫队服役。

  1930年,他遇见了辛普森夫人,他说她极其有独立性,性情复杂而使人难以捉摸,但是她没有资格当王后。他没有抛弃她,而是放弃了王位,由他弟弟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6月3日这位公爵同沃利斯结婚,并自愿过着实际上的流落他乡的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任巴哈马总督。

  去世后,他的遗体于1972年5月31日空运回牛津郡,在温莎的圣乔治教堂停放两天,接受公众的瞻仰。成千上万的人列队静静地经过灵柩,表示他们的最后敬意。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实习生 刘杰 董珊综合整理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